明月千里寄相思

 

詞曲:金流(劉如曾)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邊新月如鉤

回憶往事恍如夢 重尋夢境何處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遙問心已愁

請明月代問候 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月色朦朦夜未盡 周遭寂寞寧靜

桌上寒燈光不明 伴我獨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無音訊 欲待遙問終無憑

請明月代傳信 寄我片紙兒慰離情

 

  〈明月千里寄相思〉,上海百代公司19485月出品的時代曲,詞曲作者劉如曾(筆名金流)亦為戲曲家;原唱吳鶯音,時年26歲。此曲至今流行不衰,單在YouTube上就能找到十多個版本,亦被港片《長恨歌》(關錦鵬導演,2005)、泰國片《暹羅之戀》(2007)選為插曲,港片《天水圍的日與夜》(許鞍華導演,2008)選為片尾曲。

 

原版最大的特色是以中國橫笛搭配鋼琴伴奏,從前奏便予人淒清廣寒之感,「如見如水的月光」;吳鶯音的歌聲,則好似舒卷在月色中外的流雲,不濃不淡,又濃又淡,可濃可淡,總之恰到好處,哀而不傷,入情又不煽情,真正能得「廣寒」二字的精蘊。一聽便讓人思想起上世紀的收音機年代,祖母和家人以及萬家燈火,一同聆聽她傳唱自古以來的離愁、閨怨。此曲的懷舊意義,因而比同時、同類的歌曲更為久遠、闊大,更別說那黑膠唱片時代的錄音音質,在我們今天聽來深具的「懷舊感」了。以後其他版本,歌手的詮釋雖或別具特色,但編曲、配器無有能再造原曲氛圍者。也難怪三部電影所選用的都是原版了。

 

我第一次聽到它,是在《天水圍的日與夜》,當時但覺特別能契合片尾那疏而不淡的人間溫情;不久前借閱了水晶《流行歌曲滄桑記》,開篇便舉吳鶯音為唯一「與整個時代相契合的歌星」,「把那個時代『世紀末』的萬般無奈,點滴悽清地唱了出來」;其他幾本談老歌的書也有提到吳鶯音和〈明月千里寄相思〉,我這才上網搜尋,認識了這位被稱為「鼻音歌后」的歌曲。我覺得,「鼻音歌后」這個稱號只描述了她的腔調,氣度未免不夠;水晶教授所說的「一代歌星」才是合適的封號。

 

水晶說吳鶯音「把那個時代『世紀末』的萬般無奈,點滴悽清地唱了出來」,是講她另外一首歌〈斷腸紅〉,但在這首〈明月千里寄相思〉也適用。1948 年是亂世,國共戰爭中國府已江河日下,全國物價飛漲、民生離亂,而上海娛樂業卻也還特別地發達。那是一段你讀再多文獻、影像也摸不透的變幻歲月,而吳鶯音唱出了那個時代的味道。或者說,是那個時代給了吳鶯音這樣的秉賦,而通過她聲情、悟性與歌藝的洗練,給我們錄下了那末世的魔性與魅力。這樣的時代感,是後人再怎麼天才、再怎麼努力也難再現的;吳鶯音本人晚年復出再唱此曲,也是另外一個味道了。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不可能把這首歌唱好。我認為,只要感情切入、投入得對,我們亦可作出不失本色的詮釋。鄧麗君、蔡琴雖皆歌后,但也沒把這首〈明月千里寄相思〉唱「對」,她們只發揮了詞曲優美的一面,沒有發揮到原作的深沉廣寒;她們和姚蘇蓉等許多歌手唱這首歌都是「唯美化」了,沒有唱到它上承文學、曲藝傳統的厚度,還有當年流離戰亂的生命之重。這些在當年的吳鶯音,是自然就唱出了;我們異代人要也想唱出這個味道,當要多下一些「神入」的工夫。

 

另值一提的是徐小鳳1989年央視春晚的版本,她不但低音富於磁性,厚度且有甚蔡琴。當然,這也是大陸那從動亂到革新的十幾年,所予人的稟賦(從改革開放到1989年大陸歌者、歌聲的時代感,遠甚於之後)。然而徐小鳳的演繹中,時代的滄桑多於男女、親人之情。這也是時代的稟賦。

 

  YouTube真是網路時代的神物,也不知哪來那麼多有心人,就傳了這麼多老歌上去,沒有MV也自己製作;評論區更有四面八方的網友在讚美的同時,記述了自己家庭對這首歌的記憶,如此自然就匯成一個不斷增加的資料寶庫,讓版本比較及許多考察變得輕而易舉。雖不能詳考,但我發現評論者裡面各國的華人都有(應該也有非華人),這足見此曲流行之久遠,也大為擴展了我的視野。本來,發現很多人和你都欣賞同一首歌便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以老歌擁有的聽眾之廣,你更能在他人的心得中接觸到「蕭條異代不同時」的人生況味。於是我總能感動,想將這一切的歷史記憶與心法、技藝傳承下來。

 

〈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歌詞很簡單,就是已經不知被寫過幾萬次的離愁、閨怨;以月亮為寄託也是好幾千年了,毫無新意。但這首歌的傑出之處,就是它作成了這種典型的代表。中國第一代流行歌曲有一個特色,就是作者紛紛嘗試將傳統民謠、詩詞中一些最典型的東西移植、翻作過來,用「時代曲」這新事物、新體製把老東西唱唱看。如果將原創的標準放高一些,這似乎只能算「習作」,談不上「創作」──「習」者,如振翅般反覆熟悉的東西也。但這些習作就出了許多傳唱至今的經典。流行歌曲本來也就常是複製既有的模式,然而,這第一要看你複製對象的品質精粗,第二要看你的技藝,第三還要看現在的聽眾是否還熟悉那個模式,情感還多麼能與之共鳴。〈明月千里寄相思〉在這幾方面都是上好。

 

下面來看歌詞。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邊新月如鉤

 

第一句勾畫大背景,第二句特寫月亮,最普通的「由景見情」的起興,定下全曲基調。現在很多作者連這樣初級的技法都不懂,大概中學沒有教好。如果你也不會,不要緊,現在開始留心琢磨,很快就會。

 

吳鶯音唱「茫茫」有些ㄤ、ㄥ不分,而有味;其他有些版本如張鳳鳳咬字太清楚,「茫茫」唱得標準反而無味,是知咬字有時要看情況,故意模糊一些,蓋此處所要傳達的,原本就是茫茫濛濛。

 

「邊」字略拉長、頓挫,吳鶯音原唱「天邊、的新月如鉤」,文本裡沒寫「的」,在此可算襯字,是為了轉折順暢而加的。可以注意到吳鶯音那個「的」字很模糊,這是對的,此等襯字原不須唱得清楚;張鳳鳳版卻把這個「的」有些強調地唱了出來,這就失了原意與原味,也和第二段不對稱了。

 

回憶往事恍如夢 重尋夢境何處求

 

三句見出感觸,四句交代盼望,順流而下地完成一小段起承轉合。「恍如夢」接「重尋夢境」也算一種頂真句法,讓前後句連繫更緊密,讀來印象也更深。「夢」ㄥ韻、「求」ㄡ韻,不同韻但相近;本來單數句即可押可不押,此處唱來也似押非押,這樣,韻律就在鬆緊之間。這是很可借鑒的技法。

 

旋律上,「恍如夢」拔高、再頓挫,「何處求」壓低、再揚起。很常見的曲式,但請注意它和詞意遞進的關係,更要注意吳鶯音的唱法。吳鶯音一唱「恍」,感覺就是急迫地張開了一整片惆悵──試想:在夜晚安靜的場合,偶爾觸景生情,往事紛紛襲上心頭──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吳鶯音這一「恍」,就「恍」出了那個襲上心頭的「襲」字,那樣的趨急,又不至慌亂,而能接「重尋夢境」沉凝回來,再「何處求」收尾。吳鶯音晚年現場演唱的版本,「恍如夢」的感覺不如原來那般急迫,而多了一些看開後的無怨,這是年長後合理而感人的轉變。

 

詞意的走向、旋律的起伏、歌手的演繹、常見的心理,完全一致。

 

如此說來,「恍如夢」似乎甚難詮釋;但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就很好唱。悟性不足、或過度在意美聲的歌手,便只能按譜把詞唱出來了。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遙問心已愁

 

一二三四句是一小段起承轉合,一二三四行是一大段起承轉合。這兩句是第二小段的起、承,也是第一大段的轉,轉到想念的人、自己的愁。

 

這兩句的旋律、情感都比較平板,到「心已愁」才轉急加強,是為後面的結尾鋪墊。表現的難度、所需的力度皆小於之前,這樣,唱者與聽者都能調劑心情與氣力。

 

請明月代問候 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沒有具體的動作,月亮也不能幫你問候人,但是「請代問候」的動作完成了,效果也達到了。動作就是把這句唱出來,效果就是我們聽到了。一番心情的宣洩與寄託,就在歌手與聽眾的互相感應之中進行,人於是與其他人分享了同樣的悲哀,而得到寬解。

 

好高段的筆法。不知要怎麼學。以後碰到同類的詞,加強注意。

 

「問候」是這段最要用力的地方了。吳鶯音在此確實著了力,「問」字拔尖起來,就像仰頭猛望向明月。但也不拔得過猛,沒扭斷脖子,角度、力度恰恰好。

 

結尾「思念的人兒淚常流」,洩了氣,失了望,又綿綿不絕如縷,餘韻不盡。將悲苦之事相對平靜地道出,正是古典的美感與風格。

 

第一大段唱完,過門,間奏,琴音舒緩,笛聲清寒。這段間奏是孤寂淒清的,但又是陪伴的:你聽著會感覺到它真在陪伴著你,又會想像幾十年前、哪個地方的人也在小房間裡,聽收音機或唱盤放著它。是知優秀的間奏,要能更加遞進歌曲的情調。

 

月色朦朦夜未盡 周遭寂寞寧靜

 

前段夜、月,後段月、夜,令人想起《春江花月夜》往復變換排列的交織筆法。在所舉名物數量不多時,這樣變換一下排列,對作者而言,很能引領思路,對稱地把詞繼續編下去;在觀者聽來,也能有些變化又不變太多。

 

對稱,除了「先夜後月」與「先月後夜」,還有畫面的移動。前段「天邊新月如鉤」是特寫高處的月亮,本段「周遭寂寞寧靜」則放低,低到你的周圍──你這個聽眾的現下的周圍。

 

「周遭寂寞寧靜」是全詞裡我最喜歡的一句。它看來也平常,但聽來就是好。人在聽歌手或機器唱這一句的時候,周遭就不是沒有聲音的了,然而「鳥鳴山更幽」。吳鶯音的歌聲完美地達到了這個效果;徐小鳳則雖低沉,卻不寂寞也不寧靜,因為時代和人生經歷是躁動的吧。

 

桌上寒燈光不明 伴我獨坐苦孤零

 

如前段「恍如夢」,這裡「光不明」情緒也是「襲上心頭」般急迫。桌上寒燈光不明,是幽黯的;吳鶯音唱「光不明」卻拔高、激越,為什麼?對比。──人心懷絕望,desperate,而看到桌上寒燈這樣更令人沮喪的景象時,會不會發一下神經,強烈地不滿,想要衝破什麼?

 

吳鶯音表現了這種悸動,又不過度。差一點就要過度了。她晚年唱到這裡,對聲音的掌握雖不及早年,但我們更可以明顯聽出她的強調。其他歌手無一能抓到這個心理,只隨旋律的提高而提高,或者把「光不明」唱得低沉,與歌詞一樣幽黯,這對比就沒有了。換句話說,吳鶯音從「光不明」到「苦孤零」,表現的是從躁鬱到憂鬱;其他歌手則或一路憂鬱到底,或者根本沒有憂鬱,只有對憂鬱的浪漫化想像。

 

這給我們一個啟示:不但要考究歌詞,還要考究歌詞的主人公,也就是唱歌的你。吳鶯音能一唱就紅,一躍而登歌后,其來有自啊。

 

人隔千里無音訊 欲待遙問終無憑

 

訊ㄣ韻,憑ㄧㄥ韻(我個人把ㄥ韻再分為ㄥ、ㄨㄥ、ㄩㄥ韻和ㄧㄥ韻兩部),一仍前段之似押非押。這兩句章法、技法同前段,文字也重複,而從「未曾遙問」到「欲待遙問」,同一回事的兩個方面。這樣作詞,不易出彩,但是很容易,適合情意單純的題目。

 

請明月代傳信 寄我片紙兒慰離情

 

上段「問候」拔高,這段「傳信」雖也高,但吳鶯音歌聲給我的感覺,卻不是仰頭的,而是平著頭甚至低頭的,和後句的寫信、寄信呼應。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個感覺。

 

同前段,「寄我片紙兒」沒有寫信也沒有寄,甚至沒有紙,但傳信的目的達到了。不是傳給那個遠方的誰,而是對其他人傳出、分享這個心情。這個意念,或者說這種詮釋方式,倒是鄧麗君、蔡琴等許多歌手都有作到的,尤其在現場演唱的場合,歌手的意念本來就是與大家分享這首老歌。這又是流行曲歷久常見的,本意之外的衍生意義了。

 

中式歌曲唱到最後常常感覺像沒有唱完,這首歌也是,唱的部份沒有完結的感覺,而是鋼琴再一個過門才由橫笛三個音符來收尾。現在寫流行歌的好像都不用這種曲式了,我當請教名家,問這類曲式有什麼講究、什麼淵源、什麼意義,於今又還能有什麼用場。

 

以上,將〈明月千里寄相思〉一曲賞析完畢,有許多心得是在寫作過程中才發現的(如「不但要考究歌詞,還要考究歌詞的主人公」),這是這種詳細、耗時寫法的好處。我沒有把找到的每一個版本都細細比較,因為本文主旨在研究創作的觀念與技法。所以這篇文章還沒有完,因為我在YouTube上還搜到一個粵語版。

 

在〈明月千里寄相思〉問世三十年後,香港詞人盧國沾將原曲另填了粵語詞〈相識也是緣份〉,由張德蘭(另一個我沒聽過的老牌歌星,唱功真不錯)演唱。歌詞如下:

 

〈相識也是緣份〉

 

: 金流 / : 盧國沾

 

相識也是緣份 你莫再三強求  無謂情自困

重逢又離別  你不必悔恨 好夢豈能當真

誰又會願意 永守誓盟共你終生相好  見一次面

能共結合永相親?風花雪月原是過日晨

 

分手也是緣份 你莫再三強求  祈望佢憐憫

誰人重情義  你不必痛恨 天下假情幻似真

誰又會料到 每一段情  代價應該幾高  每一個夢

留下怨恨有幾分?生於世上原是寄塵

 

 

  我還不會粵語,這裡就不談格律,但從詞意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它很有趣地對應了原作,將原本的苦情變為勸人瀟灑的解語。這是詞人向前輩的致敬,是盧國沾在推廣一種現代的愛情觀,時代也確實不一樣了。

 

從文化史的角度上看,1978年離粵語流行曲擺脫「低俗」的刻板印象,登上大雅之堂還沒幾年,詞人將經典舊曲翻作粵語新詞,又置入現代思想,當可視為當年一眾詞人提升粵語歌曲地位的努力之一。

 

盧國沾將原詞句法攤破,重新斷句並以白話為之,這個示範告訴我們,如果要填台語版、客語版或其他方言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句法可以怎樣不拘泥於原詞。

 

然而,盧國沾詞有沒有充分達到原詞曲「請明月代問候」、「桌上寒燈光不明」等部份的配合度與表現力?這不用懂粵語,有耳朵就能聽。我的觀感:盧國沾的確有用心編排,張德蘭也能曲盡婉約,然而,粵語詞的詞曲配合,只作到了「一致」,沒有作到「對比」:聽「誰人重情義  你不必痛恨 天下假情幻似真」再聽原版「桌上寒燈光不明 伴我獨坐苦孤零」,粵語版明顯無法具有吳鶯音那樣「從躁鬱到憂鬱」的發揮可能。這就決定了〈相識也是緣份〉只能成為一首佳作,而不能成為傑作或經典。

 

誰說歌詞不重要!

 

 

 

註:

 

    「金流」本名是誰有二說,一說黎錦光(劉星:《中國流行歌曲源流》),一說劉如曾(諸多大陸網頁、新聞資料和黃霑博士論文、《天水圍的日與夜》片尾字幕)。維基百科上說金流也是黎錦光筆名之一,可能述者記憶有誤,也有可能兩人都用過這筆名。目前以第二說較可信,採信後者。

 

附錄:各版本〈明月千里寄相思〉連結

 

吳鶯音 原版(1948.5.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S5bi0uH64Q&NR=1&feature=fvwp

吳鶯音 晚年現場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GYmTS4D-Xg&feature=related

潘秀瓊http://www.youtube.com/watch?v=octCxZNHPtQ&feature=related

鄧麗君http://www.youtube.com/watch?v=6WlanpGvwuA&feature=related

張鳳鳳http://www.youtube.com/watch?v=eSu6PrHtumY&feature=related

姚蘇蓉http://www.youtube.com/watch?v=ONE0ju5DeYI&feature=related

蔡琴http://www.youtube.com/watch?v=-uy4qFEmdJg&feature=related

蔡琴http://www.youtube.com/watch?v=im9cAyw4bac&feature=related

蔡幸娟http://www.youtube.com/watch?v=QUUGJSnZ9mw

陳思安http://www.youtube.com/watch?v=xoPz0ndproY&feature=related

唐朝(丁武)http://www.youtube.com/watch?v=LfMaKHYdfaI&feature=related

徐小鳳http://www.youtube.com/watch?v=gQ8POkOaYmc&feature=related

李茂山http://www.youtube.com/watch?v=z02RTWacBes&feature=related

黃清元http://www.youtube.com/watch?v=KMcBcVMvpdQ&feature=related

不詳(女)http://www.youtube.com/watch?v=wfbY4QaQ7po&feature=related

 

    〈相識也是緣份〉

 

張惠蘭http://www.youtube.com/watch?v=Dr7paxSpTro

張德蘭楊千嬅http://www.youtube.com/watch?v=dR7lMaTqAYE&feature=related

(香港網友酷評楊千嬅走音)

劉君兒http://www.youtube.com/watch?v=zZrH4cIHUOU&feature=relat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