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近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去國父尊號等議題,我的立場是:贊成去尊號,贊成不帶價值判斷的敘述,但是反對在「客觀中立」的大旗下偷渡惡意。

  過去的國編本,確實有很多假話和迷障,如今各個新編的版本,我沒看過很多,但在觀念上是比以前中肯、進步許多了。而什麼叫「偷渡惡意」呢?就是部份意識形態掛帥者,抓住這一點進步,把它宣稱成台灣主體性的勝利,這樣站到了「客觀中立」的高位上,鞭國民黨的屍;反對者,則極力打成威權餘孽,同時,亦宣稱反動勢力依然強大,台灣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務把大中國主義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結果,本來台灣史可以很有意思很有啟發性的,也就給這一小撮自淫淫人的份子搞臭了。我贊成清算國民黨的歷史,我也不排斥撥開雲霧見真章的台灣史,但是動機和態度會決定你對歷史的發掘,是可敬可喜還是可厭。

  所以,來看一篇大陸學者的孫中山研究吧:袁偉時,〈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後第一個十年的迷誤〉,收錄於《近代中國論衡》。

  連結:http://yl.0437.gov.cn/xiaoshuo/lookbook.asp?bl_id=142

  我的讀後感是:

  論本領、見識、手段,孫中山算不上高,我很同意袁的舉證及見解。孫中山本來只是大炮,眾人因樂見其成,寄望於他,他才被越捧越大,乃至得了大頭症,乃至生前死後他的名義都被用來當作動員民族的大義,乃至被尊為國父。

  在這個時代,清理史實,重新建立孫中山的面貌,是應該的,但是,動機很重要。如果是為了歷史,為了國人思想的解放與進步,我萬分贊成;如果只是為了鞭國民黨的屍,用來加強所謂本土史觀、新歷史教學的正當性,我反對到底。

  至於我個人,對孫中山與人民心目中的孫中山到底怎麼看?

  我不會減少對他的尊敬,因為我本來對他也沒有太多尊敬;雖然他犯了很多錯誤甚至是罪過,至少他是一面旗幟,是第一面樹立起來的革命旗幟。即使他的高瞻遠矚不怎麼準,至少他有嘗試去高瞻遠矚;雖然他死後形象被神化了,但是
神化以後的國父,也不能說不是國人一種集體意識的代表。

  現在沒有必要再提倡什麼國父精神,因為孫中山的主義與事蹟需要的不是尊崇而是重新認識;但是,老一輩人因為尊崇國父,而滋生並且實踐了積極、團結等等願望,乃至作出了許多舍己為我的事蹟,這種精神必須尊重。你可以說國父是一個國民黨造出來的「偽神」,但過去確實有人因為這一套信仰成就了一些典範,對此我們不可喪失敬意。

  也就是說,人的孫中山,和神的孫中山應該區分對待。尊為國父雖是國民黨的造神運動,然而民為神之主,國父的神格如何,倒也未必全在國民黨之手;孫中山的人格與事蹟多有遭國民黨篡改之處,為什麼他們要改?因為他們要爭取民心,所以要把國父改成符合人民願望與想像的模樣,才好鞏固黨國的統治。而「人民的願望與想像」這一部份,便是國父信仰在歷史上不可抹殺之處。

  如今教科書去國父尊號,還原為人,我是贊成的。但是你們究竟為何要這麼改,應該歸根結柢地講清楚,把歷史作一全面的清理,而不是只把客觀、中立這種泛泛之論拿來應付。歷史教育不是應該教學生思考嗎?國父一案正是極好的議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