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附中BBS Graduate板
telnet://bbs.hs.ntnu.edu.tw/
附中畢典
http://www.hs.ntnu.edu.tw/3wup/index2.htm
多元入學 開啟另場階級戰爭 作者: 楊子筠
http://www.books.com.tw/data/magazine/N-Taiwan.nsf/Item_View/BCB88A0E7A79CA9A482568D60021D5F0-OpenDocument.htm
大學推薦甄選相關論文--人選如何產生
http://www.hs.ntnu.edu.tw/center/graduate/paper.htm
*附表一:附中歷年推薦甄選狀況
┌──┬────┬────┬────┬────┬────┬────┬────┐
│學年│推薦報名│學科測驗│學科測驗│第一階段│指定項目│指定項目│第二階段│
│ 度 │人 數│參加人數│通過人數│ 錄取率 │參加人數│錄取人數│ 錄取率 │
├──┼────┼────┼────┼────┼────┼────┼────┤
│ 84 │ 163 │ 160 │ 110 │ 0.688 │ 92 │ 42 │ 0.46 │
│ 85 │ 198 │ 194 │ 116 │ 0.598 │ 112 │ 67 │ 0.60 │
│ 86 │ 249 │ 248 │ 176 │ 0.710 │ 165 │ 101 │ 0.61 │
│ 87 │ 287 │ 285 │ 187 │ 0.656 │ 175 │ 120 │ 0.69 │
│ 88 │ 258 │ 257 │ 147 │ 0.572 │ 139 │ 94 │ 0.68 │
│ 89 │ 310 │ 309 │ 193 │ 0.621 │ 168 │ 102 │ 0.61 │
│ 90 │ 300 │ 299 │ 179 │ 0.596 │ 172 │ 119 │ 0.69 │
└──┴────┴────┴────┴────┴────┴────┴────┘
胡老大與多元入學與我
「胡老大」是第二十三屆二三三班畢業的胡天爵老師,我們國立台灣師大附
中數十年來最傳奇的人物。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一個給我們推甄上附中的考生們辦的迎新活動,
那天是我首次從學長口中得知這個和我有兩個字一樣的名字。記得當時學長和我
說:「嗯,你要多留意一下,他蠻怪的。」
我倒很好奇這位老師會是什麼怪樣,而機會馬上來了:不久後的某一節課,
便是到視聽教室去,由這位胡天爵老師放去年畢業典禮的錄影帶給我們看。
到了視聽教室,只見台上那人約莫四十多歲,平頭黑髮,略矮略瘦,臉型微
尖,雙目蘊含精光,有些洞察世故的味道,正是胡天爵。
影片開始播放,主題是「探尋海底城」,驚人的布景、服裝紛紛出現,我們
哪裡看過這等的畢業典禮?只見胡天爵一邊快轉、一邊講解:這些都是已經推甄
上大學的高三生做的;這裡是怎樣做的、那裡是怎樣做的,他一一道來,如數家
珍,而將這群學生組織起來弄這浩大工程的人,就是他。
快轉到頒智育獎,這時放映一段VCR:一名同學努力K書,任憑別人對他
丟粉筆、灑石灰、潑水,甚至用腳趾摳他鼻孔,他皆不為所動,然後畫面一停格
,字幕打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智育獎」。到群育獎,則是一個人禁不住
同學的再三邀約,終於「合群」地被阿了。
我們時而目瞪口呆,時而笑得上氣不接下氣;畢業典禮可以弄到這麼精彩,
我們來附中真來對了!……然而,當時未見世面的我們還不知道,這只是附中的
一小部份;我們也不知道,這學長口中的怪人胡天爵還有多少神通。
* * *
我並沒有被胡天爵教到,一直到高二下,我們的關係才逐漸密切起來。在這
之前,我只聽說他教數學、是九五五的班導、脾氣很兇、很會罵人,但也極關心
學生,而且手段很高,為附中做了許多事。
他脾氣大是毋庸置疑的,陳建宇可以作證。陳建宇高一時是九五五的,高二
轉來我們九四七以後,數學課常常鬼混或和老師扯皮,惹李恩光老師不爽,而老
師每想治一治他,就會說:「陳建宇下課來辦公室,我帶你去找胡天爵老師!」
這時陳建宇就馬上變臉陪笑:「唉唷,不要啦,老師……」
陳建宇曾向我透露:「我來附中三年誰都不怕,就怕阿爵。」
能鎮得住陳建宇,定非等閒之輩;「阿爵」是九五五班的人叫的,他較普遍
的稱號是「胡老大」。--這個老大,來自於他對種種多元入學方案認識的權威
,以及在這上面協助學生的顯赫成果,當然,令人不得不心服口服的管理手腕也
有一份。
胡老大在我們高二下到高三上時陸續辦了幾場演講,講的便是推甄、申請等
多元入學管道,內容很繁雜,在此且擇要而言。
這裡的推薦甄選和申請入學,簡單地說,就是聯考之外的大學入學管道。推
甄是學校推薦,一個人只能報一校一系;申請則出於個人,要報多少學校都可以
,只是同一間學校只能報一個系。
要靠什麼去推甄或申請?通常是在校成績、各種獎狀或證書,有些系會要求
自傳、讀書計畫、師長推薦函等。而最重要的,是「學科能力測驗」的成績。
「我從民國八十四年開始義務輔導高三學生的推甄作業,本來這該輔導室做
的,沒人做,沒人注意新的消息,只好我跳出來做,今年(八十九年)開始又增
加申請入學輔導。每一年都會有學長姊把自傳、讀書計畫等等的資料留下來,面
試過後我還會叫他們填問卷,把自己的經驗留給你們參考,這些資料現在都放在
推甄教室。」
學科能力測驗從民國八十三年開始在每年二月前後舉行,考國文、英文、數
學、社會、自然五科。社會是歷史、地理與三民主義,自然是基礎理化、基礎生
物與基礎地球科學,都是不分類組的共同必修科目。有人認為理組考社會、文組
考自然不合理,但認為其不合理的科系自可選擇性地不採計。只不過,總級分高
一點看起來總是比較漂亮,所以到我們這屆為止,文組的還是得讀自然,理組的
還是得讀社會。
學科能力測驗採用「十五級分制」,這個制度是如此運作的:取該科排名前
百分之一考生成績的平均數為x,14x/15以上為十五級分。如數學科前百分之一平
均考九十,那麼八十四分以上就是十五級分,七十八到八十四是十四級分,依此
類推,缺考則為零級分。五科加起來,滿分就是七十五級分。
「如果你考到七十級分以上的話,除了台大或某些特別搶手的校系,基本上
是想上哪就上哪了。」
多元入學雖讓各校系自由拔擢有特殊長才或志向者,但是學生提供的資料可
靠程度有限;為免物議,各系最重視的,多半還是這學科能力測驗。學測成績公
布以後一段時間,各校會公布通過初選的名單,然後學生再於指定的時間到該校
去面試。等這第二階段的錄取名單也公布以後,學生還可決定要不要去報到、要
選哪個系(對錄取多系的人而言)。
「如果有人第二階段通過以後還放棄的,我會讓他很好看:你考上了你不去
唸,當初幹嘛要考?佔掉別人的名額和機會,欠打嘛!」
成功錄取而得以提早上大學的人,胡老大也不讓他們閒著:這幾年來的畢業
典禮,就是由這群人負責的。胡老大輔導有方,學生在錄取後亦能團結任事,於
是附中的推甄、附中的畢典都打出了全國第一的名號。
聽完他的第一場演講,我心頭肅然浮起「胡老大」三個字;不必別人告訴我
,我也會這樣叫他了。
* * *
高二下的某日,學校給每人發了一本推甄和申請的簡章,內載各種規章,以
及每個接受推甄、申請的校系。我翻開台大的部份,沒有經濟系,沒有歷史系,
其它一類組的科系我都不想唸--我考慮過中文系,但想想中文可以自修,我想
在大學多學些社會科學方面的學問,所以就算了。--翻翻後面二三類組的部份
,我看到一個「資訊管理學系」。
我三歲開始玩電腦,十幾年來資訊界的演變也知道得不算少,雖然小學畢業
以後就沒有再碰程式語言了,但我相信我可以學得很快。我對資訊產業也有些興
趣,而且我具有人文素養;我認為科技始終得與人文結合,所以如果我走上這條
路,應該蠻有發展的。
再者,附中有胡老大,有他極為權威專業的輔導,有歷屆學長姊留下來的寶
貴經驗,近幾年附中推甄第二階段的錄取率皆在六成以上。我看著自己的學校有
那麼多資源,忖度一下興趣、志向與實力,認為值得一試。
做進一步調查,雖然台大資管是二類組的科系(政大資管是一類),但它並
沒有與物理化學相關的課程與要求;我去了台大資管的網頁觀看,又考慮了幾天
,決定申請台大資管。
(這裡說我當時沒看到台大歷史系有申請,可是事實上有。台大歷史系在這
年是第一年接受申請,我現在系上同學中就有幾位申請進來的。這讓我百思不得
其解--我當時為什麼沒選歷史系而選了資管?我應該會選歷史系才對,難道真
的是「沒在簡章上看到」這種荒謬的理由嗎?總之,當時我似乎就認為是沒有了
,也沒注意到有人申請台大歷史,後來放榜,附中也沒人上歷史系,以至於到我
開始寫這篇文章之前,我都還不知道系上有申請進來的。我覺得這非常荒謬,有
一段時間,我甚至懷疑起自己的記憶來,我是真的沒看到,還是雖然看到,但最
後選擇了資管?然而我從來不記得自己有在這兩系間考慮過,但是又好像有,或
許我當時認為唸資管比唸歷史好?雖然我現在在歷史系讀得很快樂……這使我在
寫這段時感到異常棘手,不知道該怎麼寫才能向自己和各位讀者交代過去。如果
當時有看到而選了它的話,下面的故事就不一樣了。)
(為什麼沒申請歷史系,現在覺得可能是當時有看到,但是沒有想要去,後
來也忘了有歷史系。反正後來我也考上了,就讓這謎團留在不重要的角落吧。)
高三開學,十月初,作業漸漸開始了。今年的推甄教室除了胡老大外還多了
兩名實習老師--朱德清學長與詹前賢學長,也都是附中畢業的--從旁協助。
首先,推甄教室幫我們代購各校的簡章:台大在校門口擺了幾台簡章自動販賣機
,實習老師就拿著一堆硬幣站到機器前五十、五十地投,以前沒有實習老師時就
是胡老大親自去投。其他大學的,有些是用郵購,有些是請現在該校就讀的校友
幫忙代購寄回來,還有些是老師利用週末開車到中南部買他好幾百本載回來的。
這種周到而吃力不討好(曾經被小人質疑是否有污學生的錢)的服務,除了
附中以外,不知還有哪間學校能做到。
反觀應該在這方面負責的輔導室,除了之前發過一本「認識多元入學」之類
的冊子以外,只在中興堂辦了一場「推甄簡章的介紹」,然後就沒別的了;即使
有,也未受人重視,畢竟輔導室所做的和推甄教室比起來差異實在太大。有人批
評胡老大越俎代庖,但學生是現實的,何況胡老大做這事完全出於義務,他個人
沒拿學校一分錢。
位於新北樓三樓最西側的推甄教室成了高三同學出入頻繁的地方。門前的黑
板時時貼著最新的消息與公告,室內陳列著學長姊留下的感謝函及各種與推甄、
附中畢典相關的剪報,擺放著桌椅、電視、電腦和為數可觀的資料。其他令人印
象深刻的裝潢,有上屆畢典留下來的一個木乃伊棺蓋,以及胡老大桌上幾個種類
各異的魔術方塊,都是已經完成的。
早先的「推甄基地」座落於校友會的談話室,後遷至西樓二樓,九九年七月
再遷至新北樓三樓西側迄今。這間教室匯聚了人氣、成就與信心,是歷屆校友與
我們高三同學的精神中心,一切榮耀歸於胡老大。
推甄教室之外的另一個重鎮,是附中BBS上的「提早錄取大學」Graduate
板,以及隱藏的GraduateEX板,後者得要當面向胡老大申請才能進入。胡老大是
少數跟得上時代的老師,懂得利用網路資源,除了跑遍各大專院校的網頁蒐集資
料以外,也在板上建立了詳盡的資料庫;在附中BBS上,「HTC」這個ID和他
的本名一樣響亮。
一實體、一虛擬的兩個基地,把畢業校友與高三學生連成了一氣。十月以來
,「學長姊推甄座談會」辦了兩次,差不多每個系都會有人回來向有志於該系的
同學談經驗,場地是週末新北樓的三十多間教室。
座談會上,學長介紹了資管的性質,也給我們來了一次模擬面試;第一次模
擬面試,大家的表現都不太好,學長便傳授了許多可貴的親身經驗以及應注意的
事項,我們獲益匪淺。此外,他們也再三強調學科能力測驗的重要性。
學測如此重要,胡老大自然也會幫我們準備。
* * *
「我十月開始會給你們印學科能力測驗的考古題,你們把禮拜六和禮拜天的
時間抽出來寫,一個周末就可以寫完一份,兩個禮拜後我會安排你們到推甄教室
來給我檢查,檢查過了我再發下一份給你。」
這也是胡老大演講時所說的話。他把進度都安排好了,讓我們在不影響平常
課業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同時以作業檢查制度來確保每一個要推甄的人都有好好
做,沒做的就不再發,以免浪費紙張。「不要抄別人的,我都看得出來;你抄別
人的不能欺騙我,只能欺騙你自己。」
是不是真的「都看得出來」我不知道,但可確定的是,沒照進度來做的一定
會給他轟得很慘。
十月底,八十六與八十七年度學測的考古題的發下來了,這第一份全高三都
有,但若想要繼續拿第二、第三份,就得要把它好好做完。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了這兩年國英數三科的題目,難度並不太高,但是很活
,正合我意。寫完對答案,國文只拿到七成的分數,不滿意;英文拿到八成,如
此至少有十四級分;數學各錯兩題,也不滿意,應該要全對才行。
過一個禮拜,我把自然科和社會科也寫完了,雖然我有重新把高一的生物、
理化、地科課本翻出來看一遍,還是只拿到六成多的分數,社會則在七成到八成
間,約莫是十四級分;和同學的成果比較一下,我還算不錯。
再下一週的星期一,我們班上幾個準備要推甄的依照排定的時間到了推甄教
室,把卷子拿給胡老大檢查,他每看一份,或者點點頭說「還不錯」,或者搖搖
頭說「還要再加油」,或者不說什麼,只用紅筆打個勾,然後實習老師便把下一
份考古題交給學生;如此每兩週檢查一次,到一月,我們就把從八十三到八十八
年的考古題做完了。也就在這個時候,胡老大記住了各班表現較突出的同學,包
括和他名字有兩個字一樣的我。
國文的題目很活,除了從課本出的以外,常識、流行語、現代詩也有入題,
尤其現代詩,不習慣其意象、隱喻紛呈的語言者將很難作答,我就在這上面錯了
許多;對此我在日記上發了一堆牢騷,後來和胡老大聊天,他也說:「你看這國
文出的什麼鬼題目!」
然而,大考中心就是要出這種「鬼題目」,你有什麼辦法?況且,考現代詩
也未嘗不是好事,它或許能使一些僵化的思維活絡起來。我雖然不認同許多較為
現代、幽晦而不普通的表現手法,但情勢所迫,也只好學著理解這些,同時惕勵
自己將來不要落入它們那套,而要能用普通的形式,寫得比它們更好。
英文科閱讀測驗的文章動輒半面,要考好,不外乎單字、文法和閱讀能力。
我原本就在電腦遊戲、魔法牌和網路上學了很多單字,閱讀於我是常事,文法也
基本不成問題,所以作起答來,自然比只讀課本與補習班講義的輕鬆許多。每一
份英文我都可以拿到八成以上的分數,我想,只要平常多接觸,或是肯下工夫讀
幾本經典(我只屬於前者),根本不必補習;畢竟,英文是要用的,不是只拿來
應考的。
社會和自然的題目大都不出課本範圍,課外的部份或有些時事題,基本上重
理解,很少有單靠死背硬記就可作答的題目。我做完試題就對答案,然後檢討做
錯的部份,如此漸漸習慣了學測的題型,也複習了許多重點,不過自然科我仍只
能做到六、七成。
數學就值得大書特書了。
「我以前幫大家做學測數學科的猜題,命中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十二月我會開幾堂數學課,幫大家複習從高一到高二所有重要的東西。往
年這堂課都是大爆滿,今年我想在中興堂開,可是有人不讓我借,所以我只好用
綜合教室。到時候我會公布時間,大家排隊去推甄教室登記領號碼牌。」
胡老大在數學科上面是有名的,他編過一本約一百頁的數學講義,每一頁是
一張測驗卷,這一整本就包括了高中數學所有重要的題型。這本講義是綠皮的,
簡稱「綠本」,由九章出版社印行。由於這綠本編得相當精要,所以被大家廣泛
地使用:李恩光老師在我們高一、高二時就常用綠本裡的題目來考我們,到了高
三,他還自掏腰包送我們班每人一本。而許多附中畢業的大學生去當數學家教時
,靠的也是這「綠本」。
據說這綠本只有附中附近的九章書局買得到,而且還不公開賣,所以就某種
程度而言,這綠本可以算是附中特有的「秘笈」了。說起來好像它有多偉大,事
實上,綠本也不過是另外一本數學習題集而已,只是編得比較精要。李恩光說「
把綠本每一題都做完,你聯考八十分就沒問題。」這並不誇張,綠本包括了所有
基本題型以及常見的變化題型,如果能把它好好做完,八十分當然沒問題;任何
一本編得完整的數學講義,都可以做到這點。問題只在「如果」兩字上面:能夠
「好好做」並且把它「做好」的,畢竟不多啊。
而胡老大的幾次演講,確實給我們增加了一些「好好做」的誘因--據他說
,許多上過他數學課的人都「功力大進」,搞清楚了學測的題型,確立了準備方
向。結果是,這幾年來附中數學考考十四、十五級分的比率遠比他校為多。另外
,胡老大還指定了綠本內十幾回特別重要的,「如果沒時間做整本,可以先做這
些。」總之,幾乎什麼都幫你準備好了,再不好好利用,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到了十二月,排隊的日子公布了,是週一早上八點開始領號碼牌,於是我週
日特地早睡了些,希望早起去排隊。
結果我還是起得稍晚了些,七點二十分才進校門,一過中正樓川堂,我立刻
傻了眼!
新北三樓的走道上已經站了一條超長的龍,從最西側的推甄教室一直排到中
間。我急忙趕上樓去放了書包再下來排隊,一問之下,有人五點半就過來排的,
六點半以後來的都算晚了。嘖嘖稱奇之餘,我看到身後的長龍還不斷地繼續加長
著,一直排到最東側。我估計,全高三大概有一半以上都出動了。
我問,號碼牌有多少個?答曰:一百個「坐票」,一百個「站票」,這大概
是綜合教室所能容納的極限了。八點,長龍終於開始移動,不久,前面有同學走
過來對我說:「你來太晚了,號碼牌已經發完了!」
已經發完了,怎麼辦?還好,胡老大除了這第一班以外,還有加開第二班,
讓沒排到第一班的也可以上;此外,上課過程會全程錄影,兩班都沒排到的,也
還有錄影帶可以看。
第二班的上課時間是隔週週六的下午一點半。是時,我搬了椅子去二樓綜合
教室--教室椅子不夠坐,必須自備--現場已經擠滿了人,我幸運佔到教室左
邊一個還不錯的位置。兩點鐘,胡老大來了,教室內的人數我估計有兩百人以上
,走道中央還架了一台攝影機對準講台:擠不進這間教室的,還可以到隔壁去看
「現場實況轉播」!
我沒上過補習班,但我想,所謂王牌名師的架勢,大概也不過如此了。胡老
大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課;這一堂上的是圓錐曲線總複習,他從基本定理講起,
有時以身邊的事物來舉例,有時說些課本的荒謬之處,有時談些附中的軼事,有
時講點教育界的內幕。三個小時下來,胡老大把圓錐曲線的所有重點都給我們整
理了一遍,其間除了他講笑話和罵髒話時大家大笑以外,教室內一點多餘的雜音
也沒有,這大概是所有學校老師夢寐以求的境界了;身為學生,在十二年學校教
育中能上到一堂這種課,也真的很難得。
原本預定的上課時間是兩點到四點,但這堂課學生上得有味老師也帶勁,是
基本要超時的。四點半的時候,胡老大看看時鐘,喃喃道:「還是講不完啊……
我五點在萬芳高中還有一場演講。」
台下頓時一片驚愕與嘆息,未幾,但見胡老大促狹地笑了一笑:「算了,管
他去死!」
大家大笑,繼續上到五點十幾分才下課,只不知萬芳高中那邊後來狀況如何
就是了。
兩百多人起身把椅子搬回教室去,又是一個浩大的場面;我經過隔壁間,發
現看現場實況轉播的也坐了半個教室。
再下週的第二堂是排列組合與敘述統計,這次大家知道有錄影可以看,擠現
場的就少了一些,但室內盛況依然。
胡老大開了這幾堂課,到底有何神效呢?平心而論,他在短短數小時之內把
一個學期甚至一年的課程濃縮整理一遍,確有助於學生整體的融會貫通;有些以
前上課沒聽明白的地方,經他一講,有時也能「喔,原來是這樣!」地豁然開朗
;對學測的題型他也指點了很多,讓大家能智珠在握,總是好的。此外,像我這
種不補習,高中三年又是同一個數學老師的人,到此體會一下不同的上課風格,
也是不錯。當然,這些幫助再大也是有限,儘管有老師萬般協助,最後還是得靠
自己才能拿到好成果;有些基礎太差的,雖然來聽了課,補了些基本觀念,但之
後還是沒能追上來。
胡老大說,如果他去補習班上課的話,保證能把什麼陳立、沈赫哲之流通通
幹掉。這些補習班名師如何我不清楚,無法對此語妄下評斷,但是我相信,論上
課的感覺,沒有人能夠上到像胡老大那樣的淋漓痛快。這固然源自他豪爽的性格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同屬一個團體;上胡老大的課,可以聽他講許多附中老師
和學長的故事,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也將會成為故事的一部份;這是代代相傳
的薪火,是外人永遠無法給予、無法領略的,只屬於附中及附中人的歸屬感。
* * *
究竟是什麼因素,讓胡老大能做出如此驚人的成果?
初次踏入推甄教室,看到滿盈架上的資料與學長姊的自傳、讀書計畫範例,
我的感覺,只能說是「嘆為觀止」。
我實在很想好好瞭解一下胡老大這個人,可是我比較少和老師打交道,不像
有些同學會常去和老師聊天,逢年過節或許還送個卡片什麼的那般親近;況且我
看他那麼忙,也就不好意思打擾。然而,相處久了,從他演講時所講的內容、在
BBS與講義上寫的文字、平常談話的風格與一些小動作,也可看出一些端倪。
當我在中興堂聽胡老大講他是如何跑遍各大專院校網站收集資料、如何統整
彙編,又如何拿來輔導同學,然後又辦座談會、模擬面試……聽得瞠目結舌之際
,我納悶:為什麼他願意為學生、為附中付出那麼多?
「這些資料,我都嚴格控管,一定要是你自己想推那個科系的,我才讓你看
;有些人想幫外校的女朋友拿,去討好她們,被我問幾句答不上來,全都給我轟
走!……」
「這些資料是所有學長姊努力的成果,不是我一個人的,也不是學校的;大
家是信任我,相信我只會把這些資料用在附中人身上,才願意交給我保管。『某
處室』看了就眼紅,說這是學校的公產,要求我公開;有些老師也來問我要這些
資料,我也不給。如果是學生要的,他們自己不會來嗎?那你來要這些資料幹嘛
,還不是借花獻佛,討好自己的學生,要不然就是拿去給自己的兒子……」
除了「討好學生」這句我不太能理解外,其餘我大都認同,只是不太能相信
,有了這麼一個熱心為學生服務的老師,為什麼還有人要扯他後腿?
這沒有道理,但它是事實;或許,現實就是有許多沒道理的事,我無力改變
,只能承認。
而這時,老大的語氣卻低沉了下來,繼續說道:
「……我自己的兒子,在四個月大的時候打疫苗,產生了腦炎。住院開刀,
救回來以後,腦部受損,成了智障兒。後來我也沒有再生。我收集的資料,他永
遠都用不到。」
滿座聞言默然。
或許這樣就可以解釋了:原本就熱心校務的他,因此更加投入附中,把學生
當成自己的孩子……「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許多好老師都有這個心思,而
他是全然貫徹了。
「……每年推甄放榜,我都失眠,不管那年成績多好,我也高興不起來。上
榜的很高興,但是落榜的,我也是看著他們這幾個月一直努力準備,甚至影響到
複習進度,結果沒上,想想這打擊有多大……他難過,我也難過。我把你們都當
成自己的孩子一樣,而我一下面對上榜的,一下面對落榜的,心情起伏太大了,
這真的是煎熬。每年都是這樣。」
這是胡老大的心聲,在中興堂透過麥克風全然吐露給我們。這麼樣的人,這
麼樣的故事,我聽後的感想是,為我們付出這麼多的人,絕對不能對不起他。
而正是這麼樣的背景,使得胡老大的奉獻,在帶著無私情操之際,也始終不
脫悲劇色彩。
俗話說「能者多勞」,胡老大自著手推甄輔導以來,做出了如此神奇的成績
,大家在驚奇之際,也愈來愈以為他是萬能的神人。有些學生開始事事依賴他,
瑣碎無聊的小事也要請教;有些老師看他忙得那麼厲害,也樂得輕鬆,把原本自
己該多瞭解的推甄事務全部讓給了他。因此,胡老大常常大罵:「我這些早就講
過了,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其實可能只是信心不足的學生想要再確認一下。「
這些都是一般高中老師該懂的,你為什麼不去問教過你的十個老師,偏偏來找我
?」也經常出現,這反映了我們對權威的依賴--有像神一樣的胡老大在,為何
還去找那十個「泛泛之輩」?
有這種現象,也難怪有些老師會吃味了。胡老大雖秉著「沒人要做(或沒人
做得好),只好我來做」的心態從事,但他何嘗不希望其他老師也能用功瞭解制
度、認真輔導學生?然而,他的努力雖感動了一些老師,但更多的恐怕是「有你
來做,就不用我了」,甚至是眼紅。
鋒芒太露,必然遭忌;胡老大自回到附中教書以來,就一直是充滿爭議的人
物,許多人對他的脾氣與教學風格頗有微詞,但他為附中做了這麼多事,成績可
觀,又無法抹滅。表面上沒人好對他說什麼,但私底下就曾有老師在上課的時候
,當著學生的面對胡天爵冷嘲熱諷。「誰呀?」我耳聞此事時,和許多人的反應
都一樣:是誰?於是,「是哪個老師看胡老大不爽」成了我們這些學生私底下討
論的話題,而當我們知道了那位老師的名字,又從其所教過的同學口中得知其為
人後,都「喔」了一聲,投以輕蔑,也為附中擔憂。
八十八學年度,也就是我高二的時候,胡老大在原本的推甄之外,又加做了
申請入學的輔導,這使他原本就毫無假日可言的工作量更加龐大了,於是當時的
教務主任和家長會商量出了一個解決方法:家長會出錢,請老師幫胡老大代課,
讓他專心做推甄申請的輔導。胡老大就此擱下了導師班九五五以及九四零,轉到
高三去導九二八,就近打理推甄申請的種種事宜;這件事,就給人逮著辮子了。
某位老師寫了黑函,說楊壬孝校長違法給胡天爵老師減少授課時數,扯了一
些頗為模糊,卻又不易辯白的罪名,一狀告上教育部去,之後又接二連三的繼續
告了好幾狀。這些黑函所掀起的風波非同小可,後來竟弄得校長差點辭職下台!
話說楊壬孝校長上任以來,推動了許多工程,改善附中環境甚多;這裡我可
以引用胡老大於一九九九年一月發表在附中BBS學生會板的一篇文章〈楊壬孝
校長對附中的貢獻〉,反映一下當時的情況:
想到楊校長只來附中近三年……
由於他努力改善學生學習硬體,使同學享受更好的,更安全的,更優越的
學習環境,由於他多以學生為重心,所以深受這幾屆同學愛戴。
去年畢業典禮,他演說前在向同學問好後,居然獲得同學「校長我愛你」
口號的真情回報。
今年高三畢舞唱校歌時,他獲得全場兩三千在校同學及校友來賓十數聲齊
聲高喊「楊校長!當選!……」至今印象深刻。
由於大部分校友及學生都只在附中待三年,所以不知道以前的種種……讓
我來說一說。
原本新北樓於七十六年落成後,馬上漏水,不知怎麼驗收的,年年修理,
花了不少經費,漏了八年;每逢下雨,同學們走在走廊上還得躲那直下的
一簾雨(都是樓間伸縮縫),更離譜的還是從五樓一直漏到一樓川堂(至
今都還留下很多水痕可以證明)。楊校長八十五年春天來,只用了很少錢
(從師大請來抓漏專家),一次OK。
圖書館大樓由於長期未注意書籍放置重量的平衡,以致樓板歪斜,鋼筋外
露;由於當事者隱瞞,直到楊校長上任後第一次去圖書館才發現擔心有倒
塌之虞,立即去向教育部伸手要經費來修繕……那時校內經費已經在上半
年(按:會計年度八十四年七月至十二月)就用得差不多。(八十四年度
我擔任工程及經費委員)
楊校長來時附中對外網路原本是64K,由於我開始上網聯絡校友做推甄返校
輔導,發現上網龜速,向校長反應,立即向會計室爭取,改進成256K。過
了一年因為大學都已改為T1,經校長向會計室協調,並努力向教育部爭取
,也換成今天T1。
在八十五年九月以前附中游泳池好像鄉下的公廁一樣,全是灰色,陰森森
的,而且每年都因為池底瓷磚脫露,割傷學生腳底,經我略估每年都有將
近數十位同學受傷流血。大約有八年光景,每年都再鋪,不知道修理了多
少次,終於在楊校長來的那年暑假做了一次大整修(我還是驗收小組)。
沒想到還加了週邊的休息區,弄得像俱樂部的泳池。
只要是八十四年以前到校的學生老師們都知道,以前每逢下雨,校內到處
積水,拿了雨傘,還得學企鵝走路。每逢大雨,中正樓、南樓地下室必定
淹水,接著就是停電(淹了電氣設備),影響上課照明,那廁所糞坑裡的
東東也滿溢漂浮……楊校長為附中做了百年基業--全校排水系統及汙水
下水道排放(接市內排放系統)。
為何我說是百年基業呢?因為有一位高中校長來附中找我,第一句話告訴
我:「你們校長及總務真的在做良心事,因為下水道是地表下,後人不會
看到的建設,且污水的導流排放是造福子孫的。」
但是在過程中卻……
在三年前,附中校園內隨處都可以看到電力線;電纜七橫八豎,電線桿被
颱風吹倒,中正樓門面景觀磁磚剝落,斷垣殘壁隨處可見,影響景觀,也
影響學生安全。甚至高壓電纜只埋離地面三十公分(規定是一百二十公分
),這些都是以前留下的爛攤子。目前進入校園已經看不到一根電線桿,
其實台北市精華地區電線早已全面地下化。
在這兒,我要替以後的附子們向楊校長及總務處的相關人員,致上謝意!
他們日夜監工,犧牲假日(怕影響學生,假日從未停工),無怨無悔,還
要承受各方壓力,辛苦是無可言喻;每次假日我都來校,親眼見到那真正
用心而無所圖的人。
唯一遺憾的是大門還沒有改建,目前不止遊覽車進不來,連消防車都無法
進入(得從常常關閉的後門);尤加利大道不平還會積水,原本規劃下年
度修整,恐將落空;我不會忘記以前工程的拖拉及那品質……
不要忘記我是民國五十八年就進入附中!看過附中三十寒暑的變化。只是
原本美夢要幻滅了!
還有,後操場整建以後……(再說)
胡老大這篇文章寫得有所隱藏,那些以刪節號帶過,沒有寫出來的是什麼事
情,也只能略為推想其概況了。末尾「原本美夢要幻滅了」的感慨,似是嘆小人
的阻撓使理想無法推行;最後用括號括起來的「再說」意近於「待續」,而是「
待以後如有機會再續」,事實上,是最好不要「再說」了。胡老大自承文筆不好
,而情勢竟使得他要為文表態,可見當時情況之險惡。
從文中可以明顯看出,楊壬孝校長一口氣解決了數項拖沓多年的工程,如此
便斷了那些靠「永續工程」吃預算者的財路;後來開下水道等新工程時,那些人
自然也不讓校長好過,於是他們開始四處挑毛病、寄黑函,似乎把那些肯做事的
人煩死以後,自己便能伺機再起,重返利益了。
總之,這風風雨雨鬧了好一陣,而老師們不想讓學生捲入這些複雜骯髒的人
事鬥爭,所以我當時也和一般同學一樣,都只大略知道是校長被寄黑函而已。後
來經全校師生慰留,師大校長也不准他辭,楊壬孝校長才勉為其難地答應再做四
年,把八年任期做完為止。
事實上,校長的確是違了法,按規定,胡老大確實不該把自己份內的課給別
人代--但事情不能只看法律層面,還得顧及情理。就情理上看,這種有心又有
能力為學生做這麼多事的好老師去哪裡找?何況,胡老大意欲專心於推甄輔導,
是為了所有學生著想,而一人之力有限,難免顧此失彼。
就根本上來看,學校本是為教育、為造化學生而設,一切關於教育的法律條
文,也當奠基於此。而當法規存有缺陷,使教育工作者不得以更好、更有效率的
方法來從事時,是否仍要死守著僵硬的規則?現實中,遠水難救近火,有心人也
不能冀望上級法規的迅速改善,只好從自己做起--而這有時就難免牴觸規則了
。
我聽老師說過,曾有一段日子,教師和行政人員之間的感情融洽,很多事情
大家口頭上說一說便能決定,執行起來也又快又好,可後來有人在行政程序上挑
毛病,又是批評又是告發的,鬧得大家現在只好都按規矩來,辦點小事也要公文
往返,否則又有人要找麻煩……如此,熱心的冷了,勤勞的懶了;受害的,是學
生。
怕麻煩是人的天性,而小人不怕麻煩;小人本身無所顧忌,卻擅以種種道德
、法律標準來攻訐他人……他們生長於、並且掌握了人性與體制的缺陷,卻把這
些缺陷挖得更深、擴得更大,而導致整個群體同他們一起沉淪。--我真的無法
理解,為什麼有人要這樣,好好的日子不過,偏要弄到大家都不好過?可就有這
種人。
他們圖的究竟是什麼?錢嗎?或許有錢,但應該不只是錢--還是報仇報怨
,圖那鬥爭的快感?又或者就是見不得別人好?……我相信每件事情都有它發生
的因素,但我無法以常理來分析他們的行為。如果把我放在那些小人的位置上,
我第一自知理虧,第二會想我即使這樣做了,也不一定能爭到合算的利益,第三
我知道這樣做難以保持隱密,被發現了就會被別人看扁……雖然財路被斷不服氣
,雖然覺得乖乖地安份下來很遜,但我不會為這沒把握又不光彩的事賭上自己的
人格。
「不服氣」,我似乎找到了一個好理由:因為不服氣,而且沒顧慮到大局的
發展與他人的感受,所以才會出現如此不顧一切的意氣之爭;所謂「一不做二不
休」,一旦開了頭,就只能賭著氣繼續走下去,隨著犯的錯誤愈來愈多,雖也自
知理虧,但此時回頭等於認輸,等於全盤否定了自我。他不願認輸,於是愈陷愈
深,押在賭檯上的人格籌碼也愈來愈多;等到全都豁出去了以後,旁人就再也無
法以常理來推斷他的行動了。
綜合以上,我或許可以把這些小人歸類為「短視的自私者」;而這只是我以
我很有限的知識所作的推想,事實可能和我的想法大相逕庭,所以我對此仍持保
留態度。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瞭解他們,畢竟一個人本來就很難瞭解另外一個人,
即使瞭解了,也不一定就能與他相安無事。
在十數年的學校教育裡面,我們一直在學習人際關係,尤其是個體與群體。
班級裡,總有一些特別吵鬧或者適應不良的,他們對整個群體有什麼影響?老師
是怎麼處理,不同的處理方式又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效果?自校長以下的行政單位
,又是怎麼樣的管理著整個學校,又管理得如何?……從小到大,我們一直在體
驗、在學習這些,從而決定我們往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上了附中,胡老大的作為讓我開了新的眼界--一個人,是可以這麼樣的帶
動群體奮發向上的精神,可以如此有計畫有條理地投入熱情,把夢想付諸實現!
校長也積極任事,把附中的興盛當作自己的事業目標來經營。教師本是為了學生
而存在的,他們一本責任,為學生做了這許多事情,自然也會得到相應的回饋-
-學生的敬愛。我尊敬他們,因為這種人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能有利於群體;我感
謝他們,因為他們惠我良多,實實在在。
我平常的思想與文章以「混」為基調,如我生長在此承平富裕世代的同輩們
,也以混者居多,因為現實裡有太多混賬的人事物,平常如果不混一點,日子會
過得很累。久而久之,「混」成了積習,我們享受著混,卻也受著這積習的拖累
;我們也想過奮發圖強,但事到臨頭總差那臨門一腳,硬是振作不起來,即使振
作了,也持續不了多久。
然而,現在有奮發圖強的理由,也有認真振作的誘因了--升學攸關前途,
只要還有希望的,都該好好拚它一下;胡老大把推甄申請的輔導作得那麼可觀,
把多元入學複雜的系統弄得清清楚楚,簡直就是鋪了一條路給我們走,再加上他
極具感召力的精神講話,以及出於熱心或感恩而回校指導的校友,一種名為「附
中精神」的東西於焉發酵了,奮發圖強的態勢形成了;再也沒有人像之前那樣耍
廢還自鳴得意地提倡著「混」,「混」暫時不再是主流價值了。
這是胡老大多年來努力耕耘,給予附中的深遠影響。而在這影響中投入陰影
的,就是那幫小人的暗中破壞,以及一些老師的消極怠惰。
說來也不能太怪罪一般的老師,因循和後知後覺本是人之常情,捧鐵飯碗的
公教人員尤然;胡老大在演講時,常常在舉出我們的成績後嘲笑建中如何、北一
女怎麼樣,他們負責推甄的老師又怎麼樣,總之沒一項比得上咱們附中胡老大的
,大家聽了就很爽:這下我們可贏他們啦!--而在開心之餘,我也感慨:那是
因為附中有你胡天爵這個先知先覺的異數啊。
「當年開辦推甄和學測的時候,沒有人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我乾著急跟學校
講了好久,都沒人要做,只好我自己來做,一做就做到現在。」
附中人聯考的平均成績沒有建中或北一女高,但是學科能力測驗考得比他們
好,推甄的上榜率也比他們高,這是因為附中有胡老大,而建中北一女沒有啊。
如果附中沒有胡天爵,那我們不也和他們一樣,甚至比他們更遲鈍?
一人獨霸,佔盡所有風光,也是一種悲哀。
時隔六年,到我們這屆末代聯招以後,就沒有聯考了;低我們一屆的學弟以
下,也改用了新的教材與課本,而在胡老大的口中,學校內「跟得上時代」的老
師還是寥寥可數。「一堆人都反應遲鈍,有些連級分制也搞不清楚!」「有什麼
事情不自己做,跑來找我做,資料也找我要,還非要我幫他不可,好像以為這是
我份內該做的事!」如此的抱怨,常常可以聽到。
那些曾經「不識相」地要求過胡老大的人,自然都給他轟走了,有些人不能
諒解他的處境,其中不乏別有居心的人士。這類小人最看不慣的,就是胡老大這
種積極任事又性格鮮明、不給人留餘地的角色,因此,暗中的攻訐數年來始終不
斷,幫學生代購簡章與《認識學測》參考書被說貪污或收回扣,編綠本也說貪污
或圖利廠商,都是不講理又不負責任的指控;到減課事件,終於給他們咬中了一
口。
教育部後來裁示說按照規定不能減課,所以胡老大在帶我們推甄的這年,又
得同時任教三個高一班級的數學,並且接任一零零六班的導師;幸好今年有兩位
實習老師幫他處理雜務,幾位與胡老大交情較好的老師也時常關切,並且努力配
合他的意願,減輕了一些負擔。
多重的身心負擔、內外的明槍暗箭,使胡老大每天都生活在沉重的壓力下;
我們看著他如此辛苦地為我們做事,還得忍受他人的中傷與不諒解,都好怕他哪
一天會垮掉。我們敬愛他,感懷他為我們、為附中做了這麼多事,我們擔心他太
過勞累,希望他能把自己照顧得好一點,但又擔心,假如沒了胡老大,我們推甄
的種種事務該怎麼辦,往後的學弟妹又該怎麼辦……
胡老大曾不只一次地說「不想再幹了」,從九八年四月初他在站上寫的這篇
文章可見端倪:
我每年都說不幹了(應該是從去年開始),怎麼後來又做推甄輔導了,放
榜後又說不幹了……是不是要脅?然後再獲得更好條件……曾經有校內人
士質疑,而產生對我的誤會。
的確,去年五月是決定不幹這非我本職的事務(此乃輔導老師的事),但
是因為校長收到同學(這屆高三)數封請願信,還有家長會的壓力,加上
本屆的幾位導師及老師(八五八、八六六、八七一、八七三、八七四等班
導師及林燊均老師)的勸說。由於這些老師是我在附中的好兄弟,特別是
林老師(今年教高三)在這兩、三年裡給我莫大的幫忙;特別是去年畢典
完,我累得回家睡大覺,他一人幫我善後,歸還物品,又拆除那巨大的飛
碟佈景;在教官協助下拆卸中興堂後方太空艙,還因而受傷,至今我仍感
動在心。
基於這些肝膽相照的好友為了學生來求我,更由於我與林老師(我是二三
三班,他是二八四班)對這兒有共同信念;經由他再次提醒「只要對附中
同學有益的事就值得做」,當然經過一番掙扎後,只好食言而回,重操已
經做了三年的事。
體力因年齡增加而一年不如一年,健康狀況已經亮起紅黃燈……幸有廖同
學幫忙,否則每天都有可能「掛」點……
上星期五中午集合上榜同學時我有宣告將對本屆上榜同學暫時停止所有的
輔導工作,這是很無奈與痛苦的決定是不得已……主要是為了宣示不幹的
決心,才出此下策--停止所有推甄資保班的輔導課程及畢業典禮的整合
指導。
由於網上有眾多耳目……所以不方便說出不幹的理由!上面只是將為何要
做這半年多輔導的理由略述,公理自在各位!
好無奈的一個「公理自在各位」。這篇文章發表以後,當時的學長們自是群
起聲援,並要老師保重……類似的例子,在附中站Graduate板精華區「有關推薦
甄選的人與物」目錄裡面還有很多。在那裡,有著許多學生的真誠感言;一般來
說,學生或多或少都能明白他們的老師是個怎麼樣的人,這些感言,便是胡老大
人格、事蹟的最佳註腳。
曾有沒參加推甄的同學和我說:「你不覺得胡天爵有點……那個嗎?」
「怎麼說?」
「他講話,好像都被別人壓迫,好像都別人對不起他。雖然……」他說了說
,又有點說不下去的樣子。
我嘆道:「這是事實啊。」我抬頭想了想,又道:「他確實被別人壓迫,也
確實有很多人對不起他。只是他表現出來的,怎麼講呢,像是別人只欠你一千塊
,你卻一副他欠你一百萬的樣子,把那被迫害的情感放大了。」
--又或者,我當時沒想到,而現在必須補充的一種可能是--別人對不起
他的,其實比我們表面所見及胡老大所言都來得多,他從億兆縮減到百萬,已是
多所保留。套句陳腔:胡老大對我們的貢獻是無價的;如果我們能想像,在沒有
別人干擾的情況下,他能多做多少事、多造就多少人……那麼,在無形中造成這
一切損失的小人不該怪罪嗎?我們怎麼好再苛責肯做事的人?如果他過了頭、失
了控,我們應該體諒,並且從旁疏導,助他排解,而不是落井下石,逼使他更形
偏激--那樣只會讓小人暗自竊喜,竊喜他也降到了和自己同一個等級。
這世上真正肯做事的太少,而不做事在旁邊說閒話的太多了。認識胡老大之
後,我就認定:做事的人有抱怨的權力。只要真肯做事,真正負責而不推諉,不
管性格再特殊、再具爭議,我都會基本接受,而不否定其人。
畢竟,這種人太少了。
- Mar 22 Wed 2006 16:56
胡老大與多元入學與我(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