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六日 庚寅 雨
在中國時報上看到一篇〈搶救中文 有更根本做法〉,極好,即刻轉錄至板
上,並作一文回應。晚上再把文章修改整理一下,投書中時去也。
2005.05.06 中國時報
搶救中文 有更根本做法
鄧美玲
由藝文界發起的「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趁五四再度提出鄭重聲明,要求教育部重視
學生中文能力大幅滑落的問題。
一位在師資培育系統任教的朋友告訴我說,他的學生已經看不懂余光中的文章;張愛
玲的小說,簡直就是文言文。而他的這些學生,將來是準備當老師的。師資培育就已經出
了問題,要正本清源,恐怕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得到的,搶救中文,得要有更長遠的做法。
我在台北縣頂溪國小遇到一群自編教材的老師。這個學校是普通的社區小學,孩子們
來自中等家庭,資質參差不齊。他們讓孩子從小白話、文言混著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
到了三、四年級,讀文言文像喝白開水一樣簡單。
但是,他們可不是主張只背不講的讀經運動支持者,這群讓人五體投地的老師,以兒
童的人格發展作為課程發展與課程設計的主軸,國小四年級的「語文社會領域教材」是「
文化與變遷」,自編的課本裡,第一個單元是《論語》,第二個單元是洪素麗的系列文章
;第三、第四單元是吳明益的〈達娜依谷〉。每個單元又有豐富的附錄文章,包括台灣府
志、台灣通志,以及古詩選。在「統整教材」的部分,則是「權力與組織」,課文是各民
族的神話故事,以及《史記.五帝本紀.夏本紀》,以及選自《論語》、《孟子》的篇章
。
光看他們的教材,很多人也許就先嚇一跳,然後不免質疑:為什麼選這些文章?而不
選其他文章?給孩子讀這些文章,背後的想法是什麼?
令人激賞的正在這裡。國小四年級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人與群體的需求,與各種組
織型態的關係」。老師心裡有譜,透過教材,他們要一步一步把孩子引到哪裡去?從一年
級開始學習認識自己,二年級學習了解他人,三年級要學習表達自我、發展溝通能力,接
下來是四年級的認識群體、社會與國家組織。
所有的課程都圍繞著這個架構進行,自然課、數學課如此,兩性教育、鄉土教育,交
通安全亦然。坐在教室裡看孩子們上數學課,眼前的孩子自在而認真,他們可以隨時起身
到教室的任何一個角落,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會「捨得」放棄正在進行的討論。在連續「
飆」了三堂課,全班一起為「○」下定義之後,老師帶著他們複習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
數的概念,於是孩子們意識到,在數學的背後,其實有人、我跟群體的關係。
一個孩子在下課後來到老師面前,跟老師說:「我發現我跟爸爸媽媽的關係,跟今天
討論的內容有一點相關。」我忍不住感動落淚。我想:我們都對不起孩子!
領導這個教學團隊的王老師,年屆五十,即將退休,對孩子充滿熱情,對教育界卻是
失望的。她告訴我說:每個孩子都可以被帶得起來!問題是,大家都不肯多用心。
搶救中文,如果還在文言文要增加幾篇上面吵鬧,未免格局太小;就像要恢復傳統文
化教育,就大力鼓吹經典背誦,未免太偷懶。有識之士,還有更多該做的事! (作者為
上善人文基金會執行長)
作者 youtien (胡逆天) 看板 Youtien
標題 Re: 中時論壇》 搶救中文 有更根本做法 ◎鄧美玲
時間 Fri May 6 10:51:36 2005
───────────────────────────────────────
這才是真正值得尊敬、學習的做法與觀點!當別人還在為大綱爭論的時候,
是這些「心裡有譜」的教師已經融會古今,做了大家或許還根本不知道能怎麼做
、該怎麼做的實事。我們需要的,正是這些;我當投書,希望這一群老師能將他
們的經驗公諸報刊及網路,設法公開發行其自編教材,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在裡面
學到東西。
余光中犯了一個基本的錯誤:他是因為政治因素來寫那篇捍衛古文的文章的
。他的文章處處是對所謂「去中國化」的辯難和反應,於古文本身的意義及價值
,則論述未盡。這樣,他的文化旗幟也是在政治的需求下給樹立的,別人自然就
可以從政治上去反駁他;他反對當前的政治干預文化,可他自己就脫不出來。其
所引起的爭論,重點就不會在「如何振興國文」上面,而是雙方如何從文教大綱
的方向與是非中伸張、暗渡己方的政治主張,文化則再度成為工具與犧牲!
這個時候,鄧美玲女士從基層、從根本發出的聲音就分外可貴。是要這樣,
才能真正超越政治來談文化。
只關心政治,不關心文化,或者兩者都不關心的不必多談;不關心政治,只
關心文化的人,則容易因為表了態支持其中一方而被拉進漩渦,等到發覺不對可
能已經一身狼狽,而他們的支持或反駁,也可能只更加深了偏見,或不自覺地附
和了某種政治目的。既關心政治,也關心文化的人,則應在討論時把這兩回事分
開,勿使混淆。我的意見,唯有認清、迴避而超越政治,文化才比較能有理性的
、建設性的討論與發展空間;也唯有如此先迴避、超越政治把文化搞了起來,最
後才真正能幫助達到政治的目的。
所以,余光中那套說法是行不通的。我們也關心文教,愛好古文,但必須和
那樣的言論小心地劃清界限。
--
誠摯希望頂溪國小教師分享教學經驗
日昨拜讀鄧美玲女士〈搶救中文 有更根本做法〉一文,筆者擊節讚賞:這
才是真正值得尊敬、學習的做法與觀點!當別人還在為大綱爭論的時候,是這些
「心裡有譜」的教師已經融會古今,做了大家還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的實事。衷
心希望頂溪國小的這一群老師,能在報刊或網路上分享他們的教學心得、自編教
材,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在裡面學到東西。
竊以為,余光中先生之論,在出發點便有所偏離:他是因為政治因素來作捍
衛古文的呼籲的。觀其文,多是對本土派主張及所謂「去中國化」的辯難和反應
,於古文本身的意義及價值,則論述未盡。這樣,他的文化旗幟也是在政治的需
求下給樹立的,別人自然就會傾向從政治上去反駁他;其所引起的爭論,重點也
就不會在「如何振興國文」上面,而是雙方如何從文教大綱的方向與是非中伸張
、暗渡己方的政治主張,文化則再度成為工具與犧牲!
誠然政治和文化有其難以分割的關係,但我們在討論與實踐之時,總應謹慎
地把這兩回事分開,勿使混淆。否則,只在意政治,而以文化為器者,終將走入
歧途;;不在意政治,只關心文化的人,則容易因為表了態支持其中一方而被拉
進漩渦,等到發覺不對時可能已經一身狼狽,而他們的支持或反駁,也可能只更
加深了偏見,或不自覺地附和了某種政治目的。
所以,此時鄧美玲女士從基層、從根本發出的聲音就分外可貴。是要這樣超
越政治的迷思,文化才比較能有理性的、建設性的討論與發展空間。
當今有一種刻板印象:統派支持古文教育,獨派主張台灣文學。為什麼?不
外是相信,如此如此教出來的小孩,會偏向己方;或者認為一個有了充分人文教
育的優秀學子,以後的思想必然較接近己方的理念。但是如何才是充分的人文教
育,就難講了。然而,現在我們看到了頂溪國小已有了這樣的教師、教材、教法
,來日受其啟蒙成人的孩子,在政治、文化上的見解,或許將遠比你我高明。各
位且拭目以待!
最後附上吾友林蔭在筆者個人板上所發表的意見:「我認為若想要有任何改
善,必須先從基層的教師做起,以他們為出發點來改善教育品質,而不是由任何
學者專家的結論為主。教改的問題在於:決定要怎麼改的人,離教育都太遠了,
基層教師們並不只是執行政令的機器,他們應該是主角,因為他們最直接感知到
學生受教育的品質好壞,並且有機會改善、加強,這遠比決定要什麼綱要什麼版
本、選幾篇文言白話要重要的多,如果教師的品質夠好,意願夠高,自然會去平
衡版本的不足。」諸君其共勉之。
作者 cz (i might be wrong....) 看板 Youtien
標題 Re: 中時論壇》 搶救中文 有更根本做法 ◎鄧美玲
時間 Fri May 6 15:05:37 2005
───────────────────────────────────────
講一件比較沒有關係的事情。事實上第一線的教育者往往是最為難的,
最近和某知名女高的老師聊過,教育者所受到的阻力真的大到難以想像
。例如許多家長(可能是因為此校學生大多來自於市區明星中學)完全反
對老師教授或是學生閱讀"與考試無關"的知識,使得老師必須屈就於教
科書;但如各為所知,教科書往往不是一個理想的教材範本,但在家長
反對之下,有心的老師卻無法採用自編的教材;延伸出來的問題是學生
被箝制在升學主義中,形成以補習班為重心的學習方式,最大的影響是
時間都被榨乾,變的不願意去用腦而喪失思考能力。
把整件事情放大來看,就不只是中文教育的問題。我認為若想要有任何
改善,必須先從基層的教師做起,也就是以他們為出發點來改善教育品
質,而不是由任何學者專家討論出來的結論為主;教改的問題在於:決
定要怎麼改的人,離教育都太遠了,基層教師們並不只是執行政令的機
器,他們應該是主角,因為他們最直接感知到學生受教育的品質好壞,
並且有機會改善、加強,這遠比決定要什麼綱要什麼版本、選幾篇文言
白話要重要的多,如果教師的品質夠好,意願夠高,自然會去平衡版本
的不足。
--
人們常常告訴別人自己沒看起來那麼快樂
是否悲傷也是一種光榮的精神表徵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57.231
→ cz:未完 推 140.112.57.231 05/06
→ hreij:非常讚成此篇的論點。 推 210.240.186.44 05/06
→ youtien:善。可以投書也! 推 210.85.0.92 05/07
作者 cz (i might be wrong....) 看板 Youtien
標題 Re: 中時論壇》 搶救中文 有更根本做法 ◎鄧美玲
時間 Sat May 7 00:40:49 2005
───────────────────────────────────────
[剩下的話長話短說]
但是我們目前的問題在於師資本身就是一個亟待改善的項目,年輕
的老師很難進入教育界,而得以任教的又以師範體系的公費生──
被暗指為毒瘤的一群──為大宗,於是在學校裡面,公務員鐵飯碗
心態的人便源源不斷一直補充,固然存在具有熱情的人,卻往往受
到阻礙,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還是相信有心、有能力的教育者還是存在的,但是在這樣的環境
下究竟能發揮多少力量,又有多少用心被層層阻擋後可以到達學生
身上就實在是很難說了。
簡單的做個結論 我認為教改必須
1.先革掉公費生,以現行教師的福利,相信我們不需要用公費來綁
人做老師。
2.徹底的改變考試或評鑑內涵,讓學生表達意見遠比選ABCD好的多
。
3.鼓勵教師自行編纂教材,並設獎勵而且出版。
學生應該學的是知識和能力,而不是如何應付考試。
--
"My definition of friendship is very stringent." -- 尹阪王 彼格˙崔薛爾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0.85.38.144
→ longface:公費生似仍宜保留偏遠地區及特教老師? 推 218.35.40.53 05/07
→ weijing:贊成樓上的想法。 推140.123.224.198 05/07
作者 weijing () 看板 Youtien
標題 Re: 中時論壇》 搶救中文 有更根本做法 ◎鄧美玲
時間 Sat May 7 00:53:10 2005
───────────────────────────────────────
※ 引述《cz (i might be wrong....)》之銘言:
: 3.鼓勵教師自行編纂教材,並設獎勵而且出版。
我在大學裡有修過一點點的教育學程,所以對於這一點有些話想補充。
這時會有一些九年一貫的學者跳出來說我們的確有鼓勵教師自編教材啊,他們
稱呼那個改革為「鬆綁」,在我看來全是狗屁。因為他們會用九年一貫裡面的
七大領域下去套,配上一堆雜七雜八什麼學習單、評鑑,不過是綁得更死而已
。
(我做田野調查和九年一貫教案報告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歡迎大家去詢問有在
擔任國小老師的親友,詳細情形究竟為何)
所以我主張更極端的做法:不僅要鼓勵教師自編教材,同時政府應該做到:不
要用任何形式的大綱或是教條來規範教育的實施方法及教育內容,(這個想法有
個專有名詞,叫做「國家教育功能最小論」)徹底授權予基層教師,才有改革的
可能。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23.224.198
→ youtien:支持。 推 210.85.0.92 05/07
作者 BlackPrince (邀眾異客共論天下) 看板 Youtien
標題 Re: 中時論壇》 搶救中文 有更根本做法 ◎鄧美玲
時間 Sat May 7 09:02:56 2005
───────────────────────────────────────
就我所知,前Education 板主也有在看這個板
之所以沒有發言討論教改和教材改革,主因之一就是cz兄所提到教師水平的問題
另一個主因是教育機關、家長、甚至全世界的態度,都過度傾向"能評鑑"的部份
再一個主因是掌握國家規則的這些人,希望或者不希望國內的教育變成什麼樣子
以檯面上大家熟知的方法來看,大概是沒有解套的機會了
在確立面對『知識與資源的貧富差距』的態度之後
在嘗試建構可解決三大主要麻煩的方法時,才能有個自己的思考標準
在此三大前提下,教材改革方向如何,文言白話比例如何
種種的改革都有讓某方面好些,但其它方面損失也差不多
因此,支持不同價值觀的運動者,就很容易為此爭執起來
有時,成為意識型態的代理戰爭之地,十年換了七任教長
總而言之,就是還沒有『能夠整體而全面地使教育品質明顯提昇』的有效方法能實作
才會讓各種理念的支持者爭執不休
面對種種社會問題,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搜集現況情報
試圖了解其整體結構如何,以及至今仍存在此問題的原因
然後再花上數百或者數千小時的思考,才能摸出一種無比迂迴和細膩的可能解法
若眾人有志於此,無疑為後世(當世則難)之福
※ 引述《youtien (大叮噹)》之銘言:
: ※ 引述《youtien (大叮噹)》之銘言:
: : → weijing:不過來自家長的壓力就無解。 推140.123.224.198 05/
07
: : → youtien:倒也是。唉。 推 210.85.0.92 05/
07
: 又想,不應想到此處就打住。我們不妨做一個思想實驗:如果當真全面鬆綁
: ,全面開放,那麼應運而生的市場、教材,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 國中、高中的,想來會是以考試和家長的期望為指導原則,不過真的會如此
: 嗎?果如此,那些教材又會怎麼個編法?怎麼個教法?
: 而小學的又會是怎麼樣?
:
--
敬邀五湖散人,高談闊論天下之大
拜請四海異客,暢所欲言地上之廣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左岸, 荒人, BlackPrince , 請隨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20.135.199.9
作者 hreij (砂城女兒心) 看板 Youtien
標題 Re: 中時論壇》 搶救中文 有更根本做法 ◎鄧美玲
時間 Sat May 7 12:39:21 2005
───────────────────────────────────────
我是師院的學生,剛剛集中實習回來,也就是說我接觸過現場,
並且足足當了三個星期的「老師」。
先前的一系列討論串裡頭,談到師資改革的部分。我的教育實習
課老師從美國回來三年,她給我們看了一些原文的教育文獻,每一篇
都跟台灣的教育問題相似,可是成文的時間卻是20年前,也就是說目
前台灣的教育改革一味的想要沿用美國那一套,卻很有可能重蹈美國
的覆轍,我們不是從失敗中獲得教訓,而是看到失敗了卻又失敗一次。
師資改革這個問題不是開放教育學程、取消公費生幾個制度就可
以了,要有更精準的制度來確定教師內涵,不過不是又再一次的倡導
教師能力本位,而是更深一層的去看老師的學科知識豐不豐富。
不知在這個版上的人有沒有到學校現場裡上過課?如果有,就可
以感受到當老師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從事教育第一線工作者有很多除
了教學以外的事必須忙碌,例如學校要辦各大活動,必須動員學生,
可是訓練學生的事情一定是落在老師的頭上,所以,對老師而言,他
的教學心力就會被分到行政事務上了,忙行政又忙教學,絕對是蠟燭
兩頭燒,在實習當中,我跟我的同伴就親身體驗過這樣子的狀況。
小學的制度還是級任制,也就是說無論你是什麼科系畢業的,只
要一當級任老師,那麼你就要上國語、數學、社會以及其他的藝能科,
包括:體育、健康、綜合,所以儘管我是念社會科教育系,可是我要
上國語與社會還有其他;在學校的師培課程裡,我是上過各個領域的
教材教法,但是說真的沒有充分的學科知識而去上教材教法,所設計
出來的教學活動不是很淺薄就是被課本內容甚至教師手冊牽著走;我
的老師曾用很嚴厲的口氣警告我們,「不准看教師手冊,要是你們依
據教師手冊寫教案,就不要說是我的學生。」教師手冊是一個箝制教
師思考的東西,因此在學校裡,我們被磨練出教學不能看教師手冊,
但是現場老師不是,因為我在實習期間準備上課的時候,學生很熱心
的問我:「老師,你要不要教師手冊?我們的老師都有用耶。」聽到
這句話,我有點嚇到,不過我還是肯定的告訴學生:「不用了,謝謝
你,老師不用教師手冊。」
教材文本的分析考驗著老師的學科知識,可是目前的教材是一年
一審,也就是說今年用過的課本明年不能再用,內容全部換一套,換
來換去的問題不是重複部分過高就是銜接不上;再加上現在的課本真
的編的很淺,舉例來說,康軒版的國小四下的社會課本第二單元第三
課裡頭,有一句話:「隨著經濟逐漸繁榮,家鄉居民對各種工業產品
的需求增加」,這兩句話包含的概念有很多,有大量生產後帶來的產
品利用,資本的進入等等的經濟學概念,可是在小學上課不能把經濟
學理論那一套搬出來說,因為對象是小學生,講理論的話,就會全場
靜默給你看,所以如何轉化、深入淺出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那麼,教師自編教材會不會好一點?是會好一點,但是老師只有
一個,老師的時間也只有24小時,編了教材之後不是就沒事了,施行
之後也可能對於一些部分再修正,甚至有可能全盤推翻,就跟上課前
寫教案,但是有可能在教的時候卻不是那麼一回事。而且自編教材,
誰來編?怎麼編?何種標準來判定編的教材可以用?配套措施沒有弄
好的話會又是一次的勞民傷財。
好啦,以上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如果可以看到這裡,我很感謝
你,與其說是回應文,倒不如說是一個機會讓我說出我在實習完後的
一些小小感想。身處在師範體系四年了,我深刻的體會到老師真的不
好做,真的是一份良心志業,所謂「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這句話很簡單卻很實在,教育不只是制度面上的東西,也是一代與一
代間的傳承。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0.240.186.44
- May 07 Sat 2005 19:03
搶救中文相關討論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