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的主題曲要怎麼寫? ─以〈萬水千山縱橫〉為參考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令人振奮的孫曉「正統武俠」大作《英雄志》要拍成電視劇了。然而,相信很多人都會關心:《英雄志》的主題曲要怎麼寫呢?

  孫曉在《英雄志》上投注了極大的心力與期許,他認為,如果有什麼可以算是中國的「民族文學」,那就是武俠小說;武俠小說,可以最全面地表現中國人的愛恨情仇、思想哲學、社會文化......《英雄志》便一直往這個高度在努力。所以,要為《英雄志》寫主題曲,也不能對不起作品與作者的這份理念。

  所以,《英雄志》主題曲很難寫,極難寫好。

  要把《英雄志》主題曲寫好,該有什麼條件?我想,首先要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武俠的精神文化有深厚的認識,再來要能把原作讀透,從它豐富而繁多的頭緒中,抓出最值得歌頌的一個題目;最後是技術層面的要求──曲要動聽,能將聽眾帶入小說、戲劇的氛圍,詞則要寫得精彩、精練,文字應作到不遜唐詩宋詞,這樣,才配得上《英雄志》的鴻圖。總之,就是要有舊學根柢,又要有新穎的、能把武俠文化帶入經典殿堂的文學意識,更要有能把流行詞曲寫好的才華與功力──技、藝、道,三者不可或缺。

  當今世上,有幾人具備這三方面?又有誰接得下這個大題目?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黃霑與顧嘉煇的組合,他們曾經合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武俠劇主題曲,可惜霑叔已然故去,我們只能拿他以前的作品來參考。

  黃霑最值得《英雄志》參考的作品,當是為《天龍八部》所寫的主題曲〈萬水千山縱橫〉:

A  萬水千山縱橫 豈懼風急雨翻
   豪氣吞吐風雷 飲下霜杯雪盞
B  獨闖高峰遠灘 人生幾多個關
   卻笑他世人妄要將漢胡路來限
A  曾想痴愛相伴 一路相依往返
   誰知心醉朱顏 消逝煙雨間
C  憑誰憶 意無限
   別萬山 不再返 (重覆ABAC)
尾  萬水千山縱橫 獨闖高峰遠灘...(重覆,淡出)

  《天龍八部》有三個主角、三條主線,要怎麼下筆,其難度可想,而黃霑卻用「以點寫線,以線寫面」的方法闖過了這一關──《香港詞人詞話》的作者黃志華教授贊曰:「他在千頭萬緒中抓住了一個重心──以喬峰的悲劇故事為焦點,接著從客觀的小說世界開拓自己的主觀感情。」

  〈萬水千山縱橫〉真是一篇傑作,豪氣得雄壯,淒涼得瀟灑,正是「慷慨悲歌」。從「技」的層面看,其旋律、修辭、平仄幾無可挑剔;從「藝」的層面看,詞曲的形式(代言體──以蕭峰的角度寫其心聲)、結構、章法都恰到好處,響亮的節奏如馬蹄,簡暢的文言毫不難懂更完全寫出小說裡的時代氛圍;及至「道」的層面,歌詞在豪言壯語間把蕭峰「意無限」的矛盾、悲劇都融化了,化到「別萬山 不再返」的背影裡──與原作相呼應,且抓到了悲劇的精神,主題曲至此,我想也就可以說是接近「道」了。

  那麼,《英雄志》的主題歌詞適不適合學黃霑的樣,也抓一個主角、一條主線來由線寫面?我認為,可以,問題就是怎麼寫、怎麼寫好。大家如果有興趣,不妨試試,雖然它的技術門檻、學問門檻相當高──我也想試試。當然,也可以用其他的寫法,像《三國演義》用的楊慎〈臨江仙〉,與劇情無關,但就是扣住了「歷史」以及故事觀眾這個大主題。不過,不管怎麼談「如何寫」,都不如確實寫一首來得實在──這就得看大家或在下的努力了。

  至於曲適合找什麼樣的人來寫?我想,也要找對傳統文化、國樂有根抵,又能寫出動聽旋律的作曲家,顧嘉煇先生若精力未衰,應能勝任,只不知劇組會不會去請、請不請得到,再說要老人家讀這二十冊還沒寫完的大長篇也有點那個。不過本文的目的不是真去建議找誰寫、找誰寫,而是提出一些較符合理想的人選,來設想《英雄志》主題曲作者應具有什麼樣的素質。

  我對兩岸三地作曲家的認識不多,但我想如果要找,就該找有「俠情」「俠氣」的人──這種人在市場、學院中都不好找,還得從「江湖」中尋覓。會不會有這樣的人選與作品出現呢?就要看大家的造化了。詞我比較有研究,可以多談一些。

  羅大佑──無庸置疑,他有俠氣;論才性與際遇,大佑有三四分秦仲海,而又三四分盧雲吧。(剩下的三四分,是羅大佑,不好比擬。)大佑本人在這時代的悲劇,和盧雲、秦仲海的悲劇亦有相通處:盧雲的部份是無可奈何,秦仲海的部份是起義、造反了但又走不下去,都是一種巨大的無奈。論作曲,大佑定能勝任;作詞,大佑可能不太適合,因為羅大佑是現代性和個人風格都很強烈的作者,大佑的詞只會是大佑的歌,不會是盧雲秦仲海,也不會是孫曉的歌。何況,大佑好像也沒作過代言體的歌詞。

  林夕──當今華語詞壇第一把交椅,也有中文碩士學位,但是他不適合。林夕的才性是後現代都市的,他寫不出武俠那種沉鬱厚重的古意。

  崔健──論革命,不可不談老崔,不過老崔對主題曲這種

  方文山──有些人或許會想到他,但他的風格絕對不適合,學能也還不足,無庸多言。

  黃霑──雖然他過世了,前面也已講過,但還是要再談談。黃霑才大,但也有詞意重複(如〈滄海一聲笑〉)、細節欠修的毛病,而且,他沒有我們孫曉那樣強烈的、要為「民族文學」開拓新局的意識。霑叔有很多為民族、為家國譜寫的詞曲,但是尚未達到「大歷史」的境界與格局──羅大佑達到了,林夕也抓得到,我們更要去抓,因為這本應是《英雄志》的最大主題。

  還想多舉幾位詞人,但是想不出來,倒是學者、詩人、作家有幾位值得參考:

  龔鵬程──當今中華文史第一人,也最是熟悉三教九流的任俠學者,他酷愛武俠,也研究武俠,前年有出版一本《俠的精神文化史論》(風雲時代),我極力推薦所有武俠讀者、作者都去買一本,尤其孫曉,孫曉兄如果讀過這本,當能對自己的「民族文學」理念有更深刻的進益。龔鵬程先生也寫舊詩,其學問是一把罩的,在「道」的層面絕對沒有問題;可惜,他的才能長在學術,論文、散文都極好,但詩詞非其所長;再說,他現在很忙,成天在大陸各地飛來飛去講學,一個月頂多在自己網站上寫幾篇隨筆,也不知他知不知道金庸、古龍之後又出了個《英雄志》──或許我該寫信告訴他,或者,孫曉寫完後送他一套?

  張大春──舊時小說家的功夫,學得最到家又能翻出新花樣的,就是張大春了。論俠氣和對俠文化的認識,張大春很充足──看《城邦暴力團》就知道。尤其難得的是,張大春這幾年開始作古典詩詞,而且作得相當好,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他在News 98上的「大春泡新聞」論壇找一找。流行歌詞,張大春早年也寫過一兩首,但既然他能,那麼作《英雄志》主題曲當然該用文言。張大春一定行,只是還不知道他會怎麼看《英雄志》。

  溫瑞安──他早年寫過武俠新詩的,很浪漫,但是太浪漫了,和他的小說一樣,欠點真實感,放到今天來看,也欠一點新意。不過,有心人還是可以讀讀他的詩,再參照《俠的精神文化史論》,當會有一番有趣心得。

  梁羽生──老人家曾經為自己的小說填過一闋詞,頗有佳評,然而在「道」的層面,老人家還是老一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意識與作為不如金庸古龍,也不如孫曉。

  王丹──以他的詩材與際遇,很適合寫盧雲,不過他要寫的話大概只能用筆名發表,劇組也不敢用吧。王丹的詩和散文都是上品,很清澈,沒有怨恨,是值得學習的。如果有人想用白話或較接近現代詩的筆法來寫,可以參考一下。

  夏宇──她有用童大龍、李格弟等筆名在寫流行歌詞,雖然她的才性與興趣和《英雄志》完全不搭調,但如果有人想要別出心裁找些靈感,亦不妨參考,不過,要玩她那一套而又能深入淺出,稱主題曲的職,得要是高手高手高高手才行吧。

  孫曉──說來說去,還有誰比原作者更適合寫主題歌詞?「崑崙劍出血汪洋,千里直驅黃河黃」,孫曉的詞句很有氣勢,也能寫詞啊!不過從小說中的表現來看,孫曉對古典詩詞也不是很在行,就拿前面「崑崙」兩句來說,平仄沒有對(雖然崑崙派是武人,這些文的東西不講究那麼多也合理),「黃河黃」也不知何解(雖然還是很有氣勢);而以盧雲之高才為何沒作過什麼詩詞?解釋就是孫曉沒那麼厲害,沒能像張大春《城邦暴力團》那樣一堆謎詩都自己作。不過,這些技藝層面的問題,可以靠與懂詞的人一同參詳來解決。我在詞藝、詞學上雖也還未到家,但若孫曉兄如果有心自己作詞而願意和我討論,我必戮力相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outien 的頭像
    youtien

    又是一片天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