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早把徐志摩的新詩〈偶然〉譜成曲的,不知是不是陳秋霞。她譜曲演唱的〈偶然〉據說在三十年前紅極一時;不過,我更喜歡2003年黃秋生的版本。
黃秋生專輯《Bad Taste》,收錄歌曲一半原創一半翻唱,他唱的〈偶然〉,編曲上就和原版大異其趣,電子樂器營造出迷幻的氛圍,恰似「黑夜的海上」;歌手的詮釋也有味道,是種滄桑而隨性的浪漫。和原版相比,陳秋霞唱得滿是柔情,雖然甜美,但原詩並不是那樣甜美的。我以為黃秋生更能接近徐志摩的意境,不過,錄這歌時,陳秋霞才十七歲,黃秋生已四十三歲,就人生經歷上自然沒得比。其實他們兩人年紀差不多,不知陳秋霞現在再唱的話,能唱出什麼不一樣意境?
談一下曲中幾個有趣的地方。
每一句的尾音,非短促即低沉,至B段「你我相逢 在黑夜的海上」才跟著曲調稍稍上揚些,但下一句「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的向唱起來仍是接近上聲(三聲)的音。再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又沉下來了,最後一句最要注意:「在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光亮」唸起來本是很光亮的感覺,這裡卻壓抑地唱成「廣量」、「廣兩」,這種反差原可能不太好,但正適合詩中黑夜海上那迷離、隨性的意境,而黃秋生掌握到了。
至於,有沒有其他人將〈偶然〉譜曲演唱過?今年之前,我是不知道;今年,則有我最喜愛的zonble楊維中,因考察話劇《卞崑崗》而作了一首「農村版」的〈偶然〉......聽後感嘛,套用臧伯的歌詞:「我只能orz」.....
臧伯〈偶然〉:http://zonble.twbbs.org/archives/2006_06/861.php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