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段宜康先生的「自請處分」文中有句:「深感罪深孽重,戰慄不能自己」,段委員寫錯字了,應作「不能自『已』」。

  「已」字有停止、完成、收束之意,「不能自已」就是不能自制、自我收拾;常人或不察,如段委員誤作「不能自己」,就不通了。

  我們為什麼會寫錯別字?因為我們不清楚那字為什麼那樣寫,而常常只是憑著記憶去人云亦云地生搬硬套,於是訛誤就越來越多了。如果我們下筆時,都好好想一想:我是不是真明白這字詞的意思?不懂,去查、去問,懂了再用,我們的文章就不會有那麼多錯誤;如果我們學習一個字詞時,能不盲從既有的用法與解釋,而將之還原到圖象,參以六書法則來理解,我們對中文的掌握,就能活潑許多,也再不會輕易把字詞的寫法搞錯。

  然而,當代國民教育未能做到這點,當前這方面的工具書與網路資源,對一般人也還頗有不足。如我略知「己」象絲繩,「已」象繩結,欲查書佐證,而普通的辭典上只寫了「己」是何義、「已」是何義,卻沒寫這字原本是象的什麼形,又是如何引申成今義,便趁此機緣將問題拋出,請方家告訴我們如何正確掌握「已」「己」之別,以及這種問題可以如何思考、查什麼書吧。

  另,蘇打綠樂團歌曲〈後悔莫及〉中亦有歌詞「停在那不能自己的一瞬間」,曾有聽眾以為誤,作者青峰解釋道,他要用的就是「自己」,而非成語「不能自已」的意思。此等新造用法,在詩歌的範疇,適切與否另當別論;但就文字的表達功用而言,其易致混淆,當無疑也。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應能細察此等小處,不囫圇吞棗;寫作的時候,則應避免此類滋生訛誤的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