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午三點去附中找堂妹瑞真,我們在圖書館大廳見面,她正在看《古文觀止》準備學測,我便隨機講解了一番,竟覺自己發揮得不錯。

  首先我說:現在給你多勾幾篇重要的也沒什麼用,也不一定考,不如教你普遍的看文章的方法。於是先教了一下遇生字時望文猜義、說文解字的要訣(這部份這裡不多寫),然後就隨便翻了一篇開始讀,一邊讀就一邊講。不一定是我熟悉的文章,有些只略有印象,有些以前上過,有些還是第一次讀,可講著講著,居然講出了一些我自己以前也沒看到的門道。

  一個小時,講了四五篇,分別是:〈李陵答蘇武書〉,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李密〈陳情表〉,歐陽修〈朋黨論〉。以下略記其要。

    李陵答蘇武書

  你說李陵為什麼要把這篇文章寫得這麼整齊?都四個字、四個字,到要抒發時再來個長句,這麼工整,這麼漂亮?

  提示:你想想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篇的。

  (瑞真想了想,說了幾個答案,我說,都不對。悲憤?有點接近,但也不對。)

  我說他為什麼要寫得這麼整齊吧。第一,他有時間;第二,他想家。

  李陵羈留在匈奴,他想念漢朝,而他唯一能掌握的和家鄉有關的東西,就是文字。現在他有機會寫一封信了,他就要用心把這篇文章寫好、寫漂亮。你讀讀看,四字一句,抑揚頓挫,多麼美妙;他要把文章寫美妙,寫美妙了,他就能得到安慰。所以他一定是慢慢寫,每一字每一句都詳細想過,而貫注了他全部感情的。

  中文就是有這種音節之美啊,後來駢體文最講究這個,可是駢文常常給作到虛假了,而李陵這篇是真情實意的。你再想想李陵是什麼人,李陵是個武人,他不是文人,不應該會去在文學上耍一堆花樣的。你看看這篇的文辭,很簡單吧,沒什麼難字,而他又這麼追求音節,那這樣你能不能想像他下筆之時的感情呢?

  好啦,這樣一講,你大概就可以自己讀這篇文章,考閱讀測驗也就沒問題了。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我們為什麼重視名家的文章?因為他地位重要,因為那文章確實好。但這兩點背後還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他這個人有意思,他能做出常人做不出、想到常人想不到的,於是我們會想從他的文章,去接近這個人的思想。

  王安石是個什麼人啊?堅定但也剛愎的政治家嘛,沒錯,同時他文學極好。你有沒有聽過他幾個小故事?王安石吃飯只夾最靠近他那一盤菜,家人就常把最好吃那盤放他面前,但放別的他也不會在乎好壞。王安石洗澡,進澡堂時脫衣服,出來穿衣還是原來那套,家人就趁他進去給他換新衣服,他出來穿了也沒發覺不一樣。宋仁宗有次擺「金魚宴」請群臣,發釣竿和魚餌要大家在池裡釣魚上來給廚子料理,幾個大臣都照做了,只有王安石一個人在那邊把一盤魚餌吃完了。同時他的詩文、學問又都是不得了的,所以這是個什麼人?這是一個不管什麼時候,腦子裡都只在轉自己的東西的人。

  這次他和朋友去爬山了,我就很懷疑,他會欣賞什麼山川景色嗎?我們來看看。

  第一段,他剛開始就談了一堆掌故,這裡以前叫什麼啦,有什麼歷史、什麼故事啦。每個人關注的東西不同嘛,你看這個人爬山,都不看自然風光(或許也看啦,但不是最重視),就看人文的。

  好啦,這裡有一個山洞,他們點著火把進去看,愈探愈深,半途有人說再走下去火會不夠,就折返了。出來以後他很後悔,明明火應該還夠,還可以繼續探下去的,但都出來了,他也不好意思叫大家再進去,只好在這裡抱怨。

  你想王安石是怎樣的人啊?如果那時候他做主,他一定會探到底的。所以好啦,第三段,「於是予有歎焉」,如何如何,人常常就是不堅持,所以求不到真理,以前的東西也慢慢失傳了,所以我們應該堅持。這就是這篇文章的主題,他要講的就這個。

  第四段也是再補充一下就作結。好啦,講完了,我講了多久?十分鐘。所以你說國文課一篇文章有必要講那麼久嗎?

    李密〈陳情表〉

  這篇國文課有上過嘛。是誰說的,「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這句話你認同嗎?(搖頭)

  (誰說的我也不知道,現姑茍查之,可能出自南宋謝枋得的《文章軌範》。)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san1930/3/1263164031/20060109223418/

  對啊,我們都沒哭嘛。那個人為什麼這麼說?第一可能他要提倡這個價值,不然就是他自己有類似的經驗,有共鳴,所以讀到會哭,而我們沒那人生經驗啊。

  再來看這篇文章背景。李密上這〈陳情表〉給晉武帝,說不想應徵,想在家奉養祖母,武帝看了很感動,遂允所請,還叫地方官員好好照顧。你相信嗎?

  晉武帝是什麼貨色?他會為這個感動?我才不信。叫地方官員好好照顧,應該是真的啦,那你說這是什麼?作秀嘛!現在新聞媒體也常搞這一套啊!

  李密在蜀國做官,蜀漢亡了,晉朝來徵召他。晉朝是什麼東西?它從一開始就沒好貨,你一個普通官員,腦筋算是清楚的,也沒什麼關係,會心甘情願繼續到那個官場幹下去嗎?不會嘛,誰想去。那拒絕要找個藉口啊,孝道就是很好的理由。晉朝司馬家都是很黑暗的,所以他們要提倡名教來粉飾自己,李密這篇〈陳情表〉提供了這麼一個機會,所以晉武帝也樂得放他走演這麼一齣戲啊。或者他們其實認為這姓李的根本就是不想在我們底下做官,可他這理由冠冕堂皇,我們也不能拒絕啊。而且,李密祖母九十六歲了,活到九十六歲,多不容易啊,那時代人能活到六七十就很了不起了,九十六,人瑞啊!所以朝廷也要大肆獎勵、宣傳啊,因為大家喜歡看這個嘛。

  (那時沒想到,現在我又想到一點了:李密祖母真的九十六了嗎?有沒有誇張?誰能查證?誰會去查證?)

  所以我說,〈陳情表〉是好文章,但它最好的地方不在它的感情,而是智慧──它達到作者想要的目的了。

  你再看看它內文,到底有什麼好的?沒錯,它很得體,感情收放,分寸拿捏得極好,你想想你要怎麼和皇帝說話?不容易啊。但你說,它有後人講的那麼偉大嗎?為什麼後人要把它傳得那麼偉大,說「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可能因為晉武帝作了這場秀,而孝道也確實應該提倡,所以後來的文人也樂得繼續幫他宣傳啊。

  李密達成願望啦,我認為他很聰明,你以後如果想用寫文章的方式達到什麼目的,這篇是範文。但我們也不要因為我剛剛講的這些就貶低這篇〈陳情表〉了,我想李密他還是真情實意,孝道也的確是應該的。我們讀它不要盲從前人的吹捧,要學會用各種不同角度來解讀他,或許才更能讀出它真正好的地方。

    歐陽修〈朋黨論〉

  這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政治文章了。

  他寫這篇幹嘛?去反駁那些用「朋黨」誣陷君子的小人。而這篇文章有什麼特別的見解嗎?其實沒有,他只是把人人心中所有,但還沒有人講出來的一些平常道理講出來,而重點就是他第一個講。

  每個時代都有,在一堆歪論橫行的時候,總有人會希望有人站出來做些什麼、講些什麼。就像最近施明德站出來倒扁,又像這幾天綠營抹紅檢察官,這次沒有人第一時間出來駁斥,只好全部人第二時間去挺他。在宋仁宗那時候,站出來的是歐陽修這篇;民國初年,袁世凱搞帝制的時候,出來的是梁啟超。那時候楊度他們搞籌安會,造假輿論嘛,從朝到野,上上下下被收買的被收買,被恐嚇的被恐嚇,幾乎沒人講話了,終於梁啟超忍不住,寫了一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萬多字,登出來把那些人通通轟掛,至少搞到他們很沒面子。

  歐陽修也是這樣。還有一點,就是站出來的人要有分量。施明德有點分量,梁啟超有分量,歐陽修更有分量。歐陽修何許人也?文壇盟主啊,他站出來誰都得重視。(我沒查那時候歐陽修是否已有大師地位,不過那時他已是有名的文人和官員沒錯)

  我們開始看內文吧。一二段,先正本清源,君主忌諱朋黨,小人拿這個來抹黑政敵,他就說有人就有朋黨,但只有君子以道義為朋是真正的朋黨,小人在一起只是利益的、虛偽的結合,君子的真朋則是對天下有好處的。這樣從自然之理把道理說穿,破除忌諱,很聰明,也很好。

  那再來你要舉例佐證啦。「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你說他幹嘛不講較可信的歷史,而講堯舜時的神話?(瑞真:避免爭議。)對。

  其實這裡是歐陽修佔便宜的地方。如果換一個人寫這段,我是小人我可以質疑這神話的可信;但歐陽修是誰啊?大學者啊!那些人誰敢從學問上去挑戰他?自討沒趣嘛!所以他佔便宜。再下一段,「書曰」,也是引用不能有爭議的經典。

  再來,「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不對啊,黨錮之禍是靈帝啊,這本書寫錯了。(現查,好像原文就是這樣,歐陽修確是在這裡記錯了,不過這不是重點。)

  「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這是什麼情況?就像我們現在這種狗咬狗的情況,那些自命清高的人,通通丟到濁水溪裡淹一淹算了。只是那時候更嚴重些,因為他們真的幹了。

  好啦,問題來了。歐陽修在這裡其實沒有講得很清楚,他只講了結果,沒有講東漢黨錮之禍和晚唐朋黨之爭是如何興起,如何發展,那過程又是怎麼漸漸演變到狗咬狗然後大家全部完蛋的。為什麼他沒講清楚?

  ──如果歐陽修是歷史家,是學者,他會把它講清楚,我相信他能把它講清楚。

  歐陽修是歷史家,是學者,但他這時候是官;他篇文章是寫給皇帝看,然後還會公開傳閱的,所以我認為他是要留些餘地,點到為止。所以你看最後三段,也是平平順順,恭謹地收尾。

  所以看文章就是這樣,察其所以,觀其所由,視其所安,我在歷史系學到的就這個。我現在這樣講過,你應該就可以自己讀這篇了。不過,我對那一段也不是很清楚,剛剛只是看著文章就講;真要瞭解的話,你還要知道那時候詳細的局勢是怎樣,到底是哪些人在怎麼攻擊誰,各方人物又各是什麼態度,這些你有興趣的話再去查史書,一般閱讀測驗的話,會這樣看也就夠了。

    後記

  講到〈朋黨論〉時,瑞真兩個同學也在旁邊,瑞真說「你們可以一起聽」,她同學看我在略讀內文,說:「他手上拿《古文觀止》好像拿玩具一樣。」我聽了真是虛榮。還好,比你們多唸了幾年書,就多這點本事。

  這一個小時都是隨讀隨講,沒有備課,上面的記述,修正了一些當時講錯的地方,也有補充少許,但當然還是很粗疏。如果我要認真寫,不會只是這個樣子,但認真寫就要花很多時間精力了。這裡就先把這些粗疏的講法貼上,拋磚引玉吧,歡迎指教。

  以上未附原文,明天再把幾篇原文都找來,而後分篇貼上,以利分別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