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父親節,老媽這邊的親戚在「上海故事」餐廳大聚餐,席間幾位長輩就講了一些歷史故事,記在下面。
最後一架飛機的最後一個人
小舅公是我外婆的四弟。民國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四日,他十七歲,在上海江彎機場擔任總機。
能走的都走了。身為通信兵的他,就孤零零的一個人全天候守著總機,經手了很多高官的命令和消息,像是蔣總統怎麼樣,誰誰誰怎麼樣。這日,他接到了一通電話:「總機,你聽我說:你現在馬上把機器放下,往什麼什麼方向跑!」
小舅公照做了。路上他已能聽到砲聲。跑到指定地點時,小舅公看到了一架C-46運輸機,兩個風扇已經發動,就等他一個人。小舅公上了飛機,機艙內不到十個人,一看,都是兩三顆星星的大官,其餘就是一些箱子。
飛機起飛了。飛到台灣海峽中間,右邊的發動機熄火了。機長馬上宣布:現在我們只留人,不留東西,東西全扔到海裡去!
於是一個個箱子都丟了下去,小舅公這時看到,箱子裡是大隊部的黃金和銀元。然後所有乘客坐到飛機左邊──還正常的發動機那一邊。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有將軍去詢問機長情況,機長說:現在有兩個選擇,狀況好的話,我們在新竹的沙灘迫降;狀況不好的話,可能得在海面迫降。(這一段我記得不是很清楚,要再問)
最後飛機在新竹海邊平安降落,他們是上海最後一架撤退來台的飛機,小舅公是最後一個上機的人。那架運輸機的駕駛是某中校中隊長張長庚。以上有些番號、名詞我沒記清楚,以後可以再問。
第一批被拉伕到金門建碉堡的小娘舅
太婆有四個子女,我大舅公是老大,外婆是老三,小舅公是老四,他們姓翟。老二沒有來台灣,跟著大舅公、太婆來的只有二舅公的兒子與妻弟。二舅公的妻弟姓陸,我媽媽他們叫他「小娘舅」,我沒有見過他,這裡也就跟著這麼叫。
小娘舅來台時也就二十歲左右。民國三十八年來台後不久,有一天晚上,他失蹤了。那時國軍正在四處拉伕,一抓到就送走,隔不了一天,你要有關係才能把人弄出來,但就算你有關係,一日之內你也不知道他哪去了。
小娘舅就這樣被抓到了金門去建碉堡工事,一起的好像還有幾千人(數目待考)。三十九年古寧頭戰役,他們沒上陣,然而工事是他們做的。
在金門過了兩年,人才准與台灣通信。太婆一家收到信都很驚訝。信上說我在軍中過得不錯,該有的都有,人也平安,不用為我操心。
之後又過了三年小娘舅才被放回台灣。家人在車站一接,看到他變得又黑又壯,然後得知他們先前在金門睡都是睡在草地上,頂多鋪個布,也算不了蓆子。後來小娘舅做了文書,練成了一手刻鋼板的好字。
故事講完,小娘舅想學個一技之長來謀生,於是去學了大型車輛駕駛。後來輾轉謀到公路局一個職位,從工友幹起,十幾年一步步升到副站長。那時候他們單位的公文、告示什麼,都是小娘舅刻的鋼板。
國光計畫的朱爺爺
二舅公的兒子,南星表舅,他太太姓朱;表舅媽的父親,也就是南星表舅的岳父,姓名是朱元琮,為「國光計畫」的責人,中將退伍,今年九十四歲了,精神還很好,只是口音有點不清楚,有時需要翻譯。
這幾天我得去找找相關書籍,問問老師和同學有沒有什麼想問的、值得問的問題,再登門拜訪去聽故事。
- Aug 09 Thu 2007 19:16
口述歷史.上海故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