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寫於2001年12月10日,不久登上了聯合報民意論壇;上報的版本有刪節過,這是原稿。
〈發展電腦遊戲,成就第九藝術〉
欣聞曾政承選手於WCG第一屆電玩世界大賽《世紀帝國二》項目奪冠;身
為與其同一世代的年輕人,筆者想藉此機會發表一些看法,為電玩爭取其文化地
位。
電腦遊戲種類繁多,有動作、益智、冒險、角色扮演、戰略、策略、模擬及
許多跨類別的產品。其單純者,提供簡單的娛樂如一首小詩;其複雜者,則承載
作者群的理念思維,激盪玩者心智如長篇鉅著。在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
刻、建築、戲劇、電影之後,世有目「多媒體影音」為第九藝術者,而電腦遊戲
正是多媒體影音的主流大宗。筆者認為,電玩不唯商機所繫,更是我等人文存續
的關鍵之一,必須大力發展,方可不落人後!
以《世紀帝國二》為例,製作者採西方由黑暗、封建、城堡而帝王時代的文
明發展為骨幹,擷世界各大民族各異的兵種、建築等特性為血肉,經由精細的設
計及調整,最終以即時戰略遊戲的型態現世。玩者在帶領國族征服對手的同時,
也得到了一些人類文明及歷史發展的知識;雖然這些知識因為遷就遊戲性而有了
簡化與扭曲,但玩者若由此產生了興趣,自可去涉獵較為嚴謹的典籍。此外,還
- Dec 10 Mon 2001 00:23
發展電腦遊戲,成就第九藝術
- Jan 25 Thu 2001 01:18
電腦遊戲與我(四)深穴掘寶
《深穴掘寶》(Digger)是由Windmill公司於一九八三年出品的、和我同齡的一個經典遊
戲。遊戲中你扮演一輛採礦車,過關的方式有兩種:取得畫面上所有寶石,或是消滅所
有怪物。消滅怪物,可以用車上的火炮,或設計讓怪物被畫面上的錢袋砸死,或是吃到
櫻桃以後,採礦車將會變得如同吃到大力丸的小精靈般神勇,原本被怪物碰到即死,現
在吃了櫻桃,變成碰到怪物怪物死。如果採礦車死掉了,電腦會奏起一段哀歌,死處則
會出現一個寫著「R.I.P」的墓碑,當時我看到了,就以為「R.I.P」是幕碑的意思,後
來我才知道,這三個字是「Rest In Peace」,「安息」的縮寫。
比《深穴掘寶》更早的,還有一個叫Dig Dug的類似遊戲,Dig Dug沒有寶石,只有岩石
,過關的方式只有把怪物全數消滅;遊戲主角的武器是幫浦一具,對準怪物使用數次,
就可以把它灌爆。Dig Dug也是早期的經典遊戲之一,但我小時卻未玩過,後來在任天堂
和APPLE II模擬器上玩到,也覺得沒有《深穴掘寶》好玩。
「深穴掘寶」這個譯名,也是第三波當年給起的,我玩這個遊戲,是在四、五歲的時候
。《深穴掘寶》的難度很高,玩家必須善用地形、抓準時間,策略性地挖土、發炮來對
付怪物,才能不死一命地過關,我總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每次最多玩到四、五關就把遊
戲給的三命用光了。
.
對這遊戲,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音樂:過關的時候,電腦的喇叭會響起「135 246 3571
- Jan 22 Mon 2001 00:37
電腦遊戲與我(三)進化論
《進化論》(Evolution)是一個有點怪異的動作遊戲,也是個一九八二年出品的老骨灰。這個遊戲有六個關卡,第一關你扮演阿米巴原蟲,要吃掉畫面上所有的東西並躲過細菌的追殺;第二關扮演青蛙,要設法吃到三隻微生物,並且不能被魚吃掉;第三關老鼠,要吃五塊乳酪,並要以挖土、排糞等方式來對抗蛇;第四關水獺,要通過六隻鱷魚,到河的對岸去拿築巢的木柴回家,一次一根,一共要搬五根;第五關猩猩,要用手上的石子投擲樹上爬的猴子,以防牠們把樹上的橘子摘光;第六關人類,要用手上的光線槍對抗造反的機器人。
當六關全都過完後,會出現一段簡陋的動畫:一個像是核彈的東西砸到了地表上,揚起一陣蕈狀雲,然後畫面上方出現「WHOOPS」六個大字,然後你再重新從第一關阿米巴原蟲打起。
早期很多動作遊戲,在全破以後,都會安排玩家再次從頭打起,然而,這種安排在《進化論》這套遊戲上面,似乎就顯得另有深意,彷彿生物進化到最後就一定會自我毀滅,然後再從頭開始似的。
不過,這個體認是在我今天用APPLE II模擬器重玩它的時候才產生的,我四五歲時是想不到那麼多的。
四五歲玩這個的時候,我常常只玩到第二關青蛙就無法繼續下去,因為微生物沉浮的路徑很難掌握,魚也很難躲。好不容易玩到第三關了,這老鼠關是我最喜歡的關卡,它開始的時候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老鼠挖土的場面也很討喜。第四關就比較沉悶,只有來回閃避;到第五關大猩猩,我第一次玩到時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要到猴子把橘子摘光以後,才稍微摸清了玩法。
而第六關人類,當年我如果能玩到這裡,通常也只剩一兩條命了,我覺得這打機器人的最後一關是最好玩的(或者,應該是最好玩的,因為這是我很少能打到的最後一關啊),可是每次玩不到多久,我就不明不白地被流彈射死了。
今天重玩的時候,在第二關卡住了一下,在第三關我開闢多條路徑,讓蛇不知該走哪一條,增加自己的生機;第四五關都輕鬆過了,到第六關,我發現子彈射到牆壁是會反彈的。(我以前應該也有發現,不過當時玩遊戲的功力還不夠高嘛)利用這項性質,再看清子彈來去的方向,我就過了這最後一關,看到了核彈爆炸的「WHOOPS」場面。
甫看到時,我想了一下:以前我有沒有看到這個全破畫面過?記不清了,即使有,大概也僅止於一兩次吧。今天重玩這《進化論》,玩了十幾次,除了重溫舊夢的溫馨感以外,我也確切感到,自己玩遊戲的功夫與智慧,這十幾年來是明顯提升了;想當年,剛接觸這遊戲的時候,我還呆呆的看著螢幕,不知道該怎麼玩;而今,駕輕就熟。
兒時的記憶,與十數年來的經驗,就在今天重玩《進化論》的時候重疊了起來;回想當年自己的幼稚的認知及相對拙劣的技巧,是相當有趣的事情。--十四年來,我確實「進化」了不少啊。
《進化論》這遊戲我五歲以後就很少再玩了,今天我重玩,是從「骨灰集散地」http://members.nbci.com/_XMCM/elizabeth65/index.html下載的,該處有許多古早的遊戲,也有APPLE II的模擬器。
- Jan 22 Mon 2001 00:30
《電腦遊戲與我》(二)十項全能
《十項全能》是微軟在一九八二年推出的電腦遊戲,大家以為微軟是近年來才由戰鬥神將(Close Combat)、模擬飛行(Flight Simulation)和世紀帝國(Age Of Empires)等系列遊戲進入遊戲市場的,其實它在MS-DOS剛推出不久時就出過好幾個遊戲了。
《十項全能》是一個運動遊戲,十項分別是:一百公尺短跑、跳遠、擲鉛球、跳高、四百公尺、一百公尺跨欄、鐵餅、撐竿跳、標槍、一千五百公尺自行車。玩家在輸入人數、姓名與國籍(有中華民國ROC可以選,想不到吧!)之後,就從第一項一百公尺開始比,每一項比完後會出現成績,看看自己有沒有超越記錄上前三名的對手;最後一項比完後就是頒獎典禮,第一名的人將可獲得莫大的成就感。
我和媽媽、哥哥一起玩這個遊戲的時光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在我開始玩的時候,媽媽已經打下了一個難以超越的成績,雖然只排上排行榜的第三名(前兩名的選手不知是怎麼打的,我想他們的成績是作者一開始就放在裡面的,第一名的總分竟高達八千八百多!),但已讓我很敬佩了。往後,我不斷嘗試著超越她的成績,可是,我忘了我有沒有成功。媽媽也很奇怪,她往後和我們一起打之時,再也沒有打得比那個成績好。榜上第三名的成績到底是不是她?恐怕她現在也不記得了。
那麼,這些項目是怎麼比法呢?按鍵盤。一百公尺和四百公尺,交替地按1212,就會跑動,如果是兩個人一起玩,那第二個人就按[][]。我和哥哥,一聽到電腦的哨音響,就一個人死命地按1212、一個人按[][](看不順眼的話,可以把[]讀作「框框」),左手右手一起上,敲得鍵盤喀喀響(那年代鍵盤敲起來很響的),是一個令人很難忘懷的畫面。當年我手小,速度也慢,一百公尺跑最快也得跑11秒,厲害的人可以跑到10秒0的,我長大些之後,速度才有進步。
而跳遠、跳高之類,就只要抓好時間按起跑、起跳的鍵,時間抓得好,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成績;鉛球一項,只要按E和L兩個鍵,我不多時就抓到了時間,往後每次丟鉛球我都拿滿分。
跨欄與跑步一樣按1212,起跳的時候兩個鍵一起按,要儘量不踢倒欄子,我記得我從來沒有成功地一欄不倒過這關。
每次玩到鐵餅這項,我們都說:「媽媽的死期到了。」擲鐵餅也是抓時間按鍵的動作,媽媽最不擅長這項。相對的,我的死期就是撐竿跳。撐竿跳是遊戲裡最難的項目,除了要按1212讓自己跑得很快以外,下竿的時機也要掌握好,我在這項總拿不到好成績,後來有一次自己練習,跳到了一個以前都跳不到的高度,還高興了一會呢。
標槍我不太記得了。最後的一千五百公尺自行車,是騎著車繞操場跑四圈,關鍵在於控制轉彎,轉彎轉得好,就可以一路用最快速度飆完;若做不到,有所出界,就要減速重來。這也是個困難的項目,我一直玩得不好,後來練了好久,才稍稍有點好成績。
只在我三四歲的時候,媽媽陪我玩遊戲,而《十項全能》是唯一一套媽媽、哥哥和我三人都有玩,並且一起玩過的遊戲,因此我對它印象特別深。
後來其它遊戲多了起來,《十項全能》就漸漸沒有再玩。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心血來潮,把塵封已久的它從磁片盒中再找出來,放入磁碟機裡,重新開機去執行(忘了提:《十項全能》也是自行開機的遊戲),卻發現,遊戲的速度太快了。怎麼回事呢?原來,家裡的電腦在二年級時換成了286,而只不過是XT到286這個小小昇級,就讓《十項全能》的速度快到不能玩了。就這樣,我再也沒玩這個遊戲,有關它的種種回憶,也就這樣埋在我記憶深處了。
- Jan 21 Sun 2001 00:28
《電腦遊戲與我》(一)遊戲集錦
我從三歲開始玩電腦,那年是一九八六年,蔣經國還沒死的時候。好像是五月還是六月,媽媽為了報社工作上的方便,買了一台PC-XT,配備有兩台360k的軟碟機、一個單色螢幕、一個F1到F10放在左邊而非上方的鍵盤,還有一台九針的點陣式印表機。當時這套東西的價格是多少呢?新台幣六萬四,對美金匯率還在二十五比一時代的六萬四。
那時候我還懵懵懂懂的,只知道家裡來了一台叫電腦的東西,好,這就是電腦--跟電視、電話差不多的認知建立過程。而美妙的是,電腦可以玩遊戲--我就這樣十分自然地玩了第一個遊戲以後,一直玩下去,玩到現在。
當時仁愛路園環附近有一家第三波的店(不知道該不該稱作「門市部」),販賣電腦軟硬配備,還有一片片的遊戲。在我三歲到五歲這段時光中,我常常叫媽媽帶我去這家店買新遊戲。而我第一和第二片遊戲,「遊戲集錦」和「十項全能」,我雖不記得是不是從這家店裡來的,但也應該就是了吧。
我第一片遊戲是《遊戲集錦》(Game Town),對這片遊戲的印象我已極其模糊,現在只記得它是內含八個(或十個,記不清了)遊戲的遊戲集錦。在用這片磁片開機以後(當年的遊戲,有本身就可以直接開機的,有需要先用DOS片開機才能玩的,本片屬於前者),會進入一個由ASCII符號組成的選單,從A到H(或J?)一共有八個選項,一個選項對一個遊戲。
第一個遊戲是打磚塊,這大概是我此生玩到的第一個遊戲。磚塊是交錯排列,沒有任何花巧,就是打完一關再一關,如此簡單的遊戲。
《遊戲集錦》之中,我只記得打磚塊、一個打飛機的遊戲,還有小精靈(Pacman)。打飛機的,我已經不記得它是橫打還是直打,印象最深的反倒是它的分數計算方式:打一架28分,28、56、84、 112,到了三位數之後,計分方式就改變了,我忘了後來打一架是多少分,但始終記得這 28、56和84。我小時對數字似乎特別有概念,會去記憶遊戲的計分方式,給自己挑了一個幸運數字「8」,還在計算機上一直按2的乘積,可以從1、2、4、8一直背到65536(後來進步到1048576,現在我可以背到67108864)。
小精靈吃豆子的遊戲,也是遊戲史上一再重出的經典之作,這個ASCII顯示的小精靈,是我玩到的第一個小精靈。
這《遊戲集錦》並不算什麼大不了的遊戲,我對它的印象只有打磚塊和一些數字,比起第二個遊戲,《十項全能》來,就差得遠了。
(2001.1.21)
- Aug 07 Mon 2000 01:33
死神傳奇
阿明坐在電腦前面,身旁擺著幾瓶礦泉水、幾罐咖啡、幾罐烏龍茶、幾袋洋芋片、幾盒餅乾、幾包煙和一個煙灰缸,有些是空的,有些是滿的。
他已經三天三夜沒睡了。
房間昏暗的燈光照著電腦螢幕,小時鐘上顯示著凌晨兩點,阿明點了根煙,繼續操作滑鼠,這個遊戲太好玩了,他從三天前買回來之後,就一直掛在網路上,一邊和朋友聊天,一邊進行遊戲。
眼睛和手指、手腕都已經痠了,但是阿明仍然沒有想睡的念頭,看到朋友傳來的問候語句,手指飛快地打出一串無意義的應對囈語。
他吐了口煙,把香菸按到煙灰缸裡捻熄,拿起烏龍茶喝了兩口。
阿明眨眨眼睛、舔舔嘴唇,也許實在是打太久了,腦袋感覺有點暈眩。
突然,一陣陰風吹過,房間的燈光一閃,阿明背脊一悚,急忙轉過身來。
身穿黑色罩袍、手拿索命鐮刀的死神出現在阿明的面前。
阿明打了個寒顫,急忙問道:「你是誰?」話一說出,他才想起他已經三天沒有說話了。
死神冷冷地回答:「我是死神。」
- Mar 31 Mon 1997 17:20
報導:空軍815號機烈士明公祭
空軍815號機烈士明公祭
熱血一腔化春雨,壯志千秋泣鬼神
記者呂昭隆/台北報導
空軍三十四中隊八一五號機十四位殉職烈士公祭公葬,將配合空軍年度公祭公葬,於明天
上午八時在碧潭空軍公墓舉行,由空軍總司令唐飛上將主祭。
八一五號機十四位烈士忠骸,是經家屬多年探尋,於去年十二月十四日,自大陸廣東省恩
平縣金雞山墜機埋屍現場挖出火化後迎返國門,當時空軍曾首開先例派儀隊在機場舉行隆
重的迎靈覆旗儀式,並於十二月十六日在碧潭舉行遷厝儀式。
唐飛特別為十四烈士題贈「浩飛長存」四字,並以「忠魂不泯熱血一腔化春雨、大義凜然
壯志千秋泣鬼神」輓聯追悼十四烈士。
記者呂昭隆/台北報導
- Mar 31 Mon 1997 17:18
傅依萍:爸爸回來了
爸爸回來了
傅依萍
爸爸回來了,離他出門三十三年。是化成灰給捧回來的。
我沒有哭,只是感到欣慰。
幼時失怙的種種辛酸與委屈,早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忘。步入中年的自己,
雖然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仍不時以未能得知父親下落,沒有足以憑弔的地
方為憾。現在這個遺憾終於得到彌補,而且是在自己付出很大心力下完成多
年心願,如何能不感到欣慰?父親三十三年前在空軍三十四中隊服役期間,
在一次深入大陸從事特種任務返航時,遭共軍飛機截擊,機上十四人為保守
國家機密,俱不願跳機求生,不幸墜毀在廣東省恩平縣山區,十四人全數殉
國。年幼的我,當時只知爸爸出任務摔飛機,不會回來了。他到底是出什麼
任務、在什麼情況下失事,我是直到三十三年後的現在才知道真相。
父親出事不久,母親就帶著六歲的我、四歲的大弟和不到九個月的小弟,搬
- Mar 31 Mon 1997 17:17
傅平:八一五的臨時公差
八一五的臨時公差
傅平
傅定昌奉調加入「卅四中隊」二一年來,出過無數次危險任務,每次都平安返家,然而他
這次臨時的出公差,卻失去了音訊……民國四十八年五月廿九日下午,進入「西方公司」
已三年的電子官傅定昌,臨時接到上級通知,必須在當晚出任務。由於他當天清早才出完
任務歸來,按理應有兩三天休息。想不到,竟因這次臨時的出公差,而命喪黃泉。
奉調加入「卅四中隊」三年來,博定昌出過無數次任務,每次都趁夜色起飛,徹夜偵察,
一次時間長達近十小時,既辛苦又危險,每組人員都有固定編組,彼此很有默契,加以共
軍的攔截能力甚差,因此他們皆能順利達成任務,平安返航。
但是這一天,一來臨時出任務,打破了固定的編組,傅定昌加入的是一組過去沒有合作經
驗的機組;二來,他們不知道共軍那時已在米格十七飛機上,裝妥夜間雷達,夜間攔截能
力大增。
結果,當晚十一時過後,那架編號八一五的B十七偵察機,在廣東上空被共軍雷達發現,
- Mar 31 Mon 1997 17:17
翁台生:冷戰歲月隨風而逝
冷戰歲月隨風而逝
每一次能夠在南寮基地安然落地,命都跟撿回來一般令人珍惜,可是,畢竟逃不過劫數的人
比較多......
翁台生
在台灣海峽高度對峙時代的冷戰歲月,無論是高空來去自由的U二偵察機,還是低空掠飛
中國大陸B十七或P2V偵察機,都可算是當年前進中國大陸的象徵指標。多少英雄豪傑凌雲
御風起,報國把志伸,卻落得屍骨難以追索,人命漂泊的無奈,就跟新竹南寮基地的野風
讓人難以消受。
當年活躍在中國大陸高空的「黑貓中隊」與暗夜在低空穿梭的「蝙蝠中隊」,中共簡直恨
之入骨,動員全軍大力撲殺這個算得上是高科技的產品,在經過演練各種「土法煉鋼」戰
術之後,終於有了斬獲,老共還把打下來U二高空偵察機的殘骸運往北京示眾,作為對抗
美國帝國主義「勝利」的象徵。對抗U二有功的中共空軍官兵還被選為戰鬥英雄受到毛澤
東的表揚,當年擊落三十四中隊這架B十七偵察機的蔣哲倫自然也廣受頒揚。
- Mar 31 Mon 1997 17:17
劉文孝:那個星夜,共軍攔下我的同袍
那個星夜,共軍攔下我的同袍......
卅四中隊特勤小組中,與八一五號機同晚出勤的八三五號機,機員李德風卅三年後,只能迎
接戰友的英魂──
劉文孝
十二月十四日下午,桃園中正機場的過
境室內,聚集著大批等待空軍「八一五」號機殉職機員骨灰的人,其中除了家屬及記者外
,還有一位拄著枴杖蹣跚而行的李德風先生,他在妻子傅志霞的扶持下,堅持要親自恭迎
那些當年和他同一天起飛,但卻在大陸被擊落,別離卅三年的戰友們。
李德風畢業於空車官校廿六期,從廿歲到六十歲都將自己的志趣寄託於藍天白雲之間,其
飛行總時數在國內航空界名列前茅。
- Mar 31 Mon 1997 17:16
劉文孝:國軍特勤小組與西方公司
死亡任務
國軍特勤小組與西方公司
劉文孝
「三十四中隊」特勤小組奉我空軍命令,替以「西方公司」為名的美國中情局,赴大陸敵
後偵查敵情,回航時在廣東上空爆炸墜機,十四名機緣全部罹難,出事原因「不明」。三
十三年後,罹難者家屬終於知道,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九日深夜所發生的事……民國三十
九年,韓戰爆發,美國政府體認到共產主義的擴張將可能危反其國家利益,於是反共與圍
堵戰略日趨積極。
不料,美國與中共的志願軍在朝鮮半島正式開打後,卻發現對中國大陸內部情報嚴重缺乏
,這才想起已被忽略多時的國民政府。
特勤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