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日 晴
最近報上開始爭議義民廟獻祭神豬的文化,有人抨擊神豬飼養法之不人道,
有人認為「神諸文化」到今天已從質樸的謝天獻祭變質成了競富貴、爭派頭的惡
俗,然後有人提議,以後用麵團做成豬形來取代神豬。
最後這種意見,讓我想起孔夫子的一句罵人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俑的意思,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陪葬的活人,一種是代替活人陪葬的人偶。
如果採前一種說法,那這句話只是罵拉人陪葬的人絕子絕孫而已,沒什麼深意;
但如採後一種說法,那就值得玩味了。
一開始是拉活人陪葬,後來覺得這樣太殘忍,就做些陶俑土偶來代替,但如
果要人陪葬不合理的話,為什麼不乾脆廢掉,而還要用作俑這種妥協的辦法?表
面上看來,這樣是讓大家都能滿意,能接受了,但事實上是完全沒有檢討問題的
本質。所以,或許可以說,孔子罵的是這種變著法子敷衍,卻不認真檢討、果斷
改革的文化。
又想到《左傳》卷二,楚子侵隨一事。下引原文:
- Aug 10 Sun 2003 13:46
和泥作俑的神豬文化
- Aug 09 Sat 2003 13:45
打倒無理責罵(五)「那你來做做看啊!」
打倒無理責罵 之五
「那你來做做看啊!」
這種句子,是常見至極的了,每有道人長短的爭論,總會聽到一兩句這種話
,如抱怨國產電腦遊戲作得差,抱怨霹靂布袋戲編劇差,批評誰的行事、誰的經
營,或者說這棋該這樣下、牌該這樣打、這個遊戲應該這樣玩……大都會出現這
種「那你去做做看啊」的反應,叫人少多嘴。
這算是被動的反應,也有主動的要求,叫人設身處地,體會自己的處境的說
法,例如老師叫學生「那你上台來講講看」,還有就是最近「中學生教改聯盟」
對教育部長黃榮村提出的要求:「請部長三十分鐘之內寫一篇作文」。
這種語言,算不算無理的責罵或要求?視情況而定。實務上有外人看不出的
困難時,是這種句法最有力的用場,其餘如何,且讓我們探討一番。
通常會說這種話,是別人對你指指點點,說這該怎樣那該怎樣,你不爽,就
說:那你來照你說的這樣,在我的處境之下做做看啊。
你可以十二秒跑一百公尺,同學問你「怎麼不能再跑快些」,你自然可以說
- Jul 29 Tue 2003 13:41
打倒無理責罵(四)「你們說,我為什麼那麼喜歡生氣?」
打倒無理責罵 之四
「你們說,我為什麼那麼喜歡生氣?」
「我一大早辛辛苦苦地來這裡陪你們早自習,陪你們考試。學校有規定導師
要來陪你們早自習嗎?別的老師第一節沒課在辦公室喝茶看報紙……我急急忙忙
地改你們的考試卷……我忙得像個神經病一樣,就怕耽誤了時間,趕不上第二節
上課跟你們討論。你們說,我為什麼那麼愛跟自己過不去?」
「你們不想讀書,我為什麼那麼神經病,一定要生氣,一定要跟自己過不去
呢?」
「……到底是你們要考學測,還是我要考學測?我這樣逼你們,我錯了嗎?
」
「你們為什麼不能饒了我呢?給我一點快樂呢?」
以上的話出自侯文詠《危險心靈》三十八到四十頁,人情班詹老師發數學考
卷時的台詞。讀到這段,回憶都湧上來了,我完全可以想像出那個場景。
- Jul 23 Wed 2003 13:40
打倒無理責罵(三)「你為什麼要欺騙自己?」
七月二十三日 晴
打倒無理責罵 之三
「你為什麼要欺騙自己?」
今天講一個我個人的親身經歷。
我國二的時候,有一回數學老師生病,來代課的是另一位中年女老師,身材
略瘦,長相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那天是她第二或者第三次來代課。一上課,照
例拍桌大喊一陣叫我們班安靜下來,然後叫大家拿出講義,講義第幾頁到第幾頁
是我們的作業,要檢查。我忘了帶,所以上課前到別班和朋友借了一本。
「沒帶書的同學站起來。」我們班差不多四十個人,站起來的有十來個。我
也站了起來。
然後照例是一串轟炸:這些功課都是基本的,你們怎麼能忽略自己的責任…
…等等。我們面無表情聽完了早已聽爛了的這些,接著,這代課老師開始一個個
質問:「你為什麼沒帶?」同學一概用最簡單的回答:「忘了。」事實則可能是
沒寫,所以不帶。
- Jul 21 Mon 2003 13:39
打倒無理責罵(二)「叫你去死你去不去死?」
七月二十一日 晴
昨天我買了侯文詠的新作《危險心靈》,這本書真是精彩至極,一開始是一
個國三生對老師與學校無理行為的小小抗爭,而後上了媒體,上了街頭,逐漸引
入各方勢力,把事情炒得越來越大,炒到萬人遊行,炒到有人自殺、有人下台,
而這些揭露出來的問題到最後也還是沒解決,一切都按照台灣的文化進行,荒謬
而完全合理。只有一點,是小說比現實美好的,那就是書裡的人物說出了一些真
話,人說「小說比現實更真實」,大概就是因為如此吧。
小說開頭幾段,寫了一些學校老師扭曲事理的言行,看到這邊,我想起來,
為什麼我以前看到那些怪現象時都不吭聲了:因為覺得那台上的人,根本不可與
言。想要說清楚?事實可能很複雜,只有像小說裡那樣才有可能把事情原本都講
清楚,而小說又不必顧及人情。
昨日寫完「不喜歡唸書,幹嘛不回家去?」後,林珈宏回應:「當學生要開
始講出那文謅謅的兩段話時,老師早視為學生只會頂嘴,而不可能讓學生講下去
了。這就是事實呀,你以為全國的學生都想不到這個道理嗎?問題就是出在老師
不可能/不肯去聽學生講的話呀,更不會接受學生的指正呀,看看咱們的老師們
,個個都是多麼的偉大呀!」
- Jul 19 Sat 2003 13:35
打倒無理責罵(一)「不喜歡唸書,幹嘛不回家去?」
今天我要開始一個寫作計畫,暫且叫做「打倒無理責罵」,應該還可以有更
好的標題,願大家提供靈感。
這是我從小學就想寫的東西。從小常聽學校老師、主任罵人,而有許多罵人
話,實在毫無道理可言,不像責備,倒想蓄意侮辱,逞口舌之快;一些處罰學生
的辦法,也像刻意打壓,看不出一點疏導之意。大家從小學一路讀來,這種見聞
也想必不少,而我每聽到這種無理的辱罵與責罰時,就很想跳出來說老師你這話
哪裡說得不對,但竟從未實行。其原因這裡且不多說,總之,以前沒做,現在開
始也不遲。
我希望收集常見的「無理責罵」,然後條列出其不合理、不適當的地方,然
後更進一步,擬一套「答詞」出來,教大家反駁,簡言之,就是教學生怎麼用「
理」來和老師頂嘴。這不是我一人就能做好的,我知道的事例不多,我的說法也
不一定完善,所以希望大家共襄盛舉。
空言無益,現在我就先來個一兩發,讓各位知道我要寫的是什麼樣的文章吧
。
「不喜歡唸書,幹嘛不回家去?」
- Jul 15 Tue 2003 13:31
〈氓〉賞析
《詩經‧衛風‧氓》
這是一齣典型的愛情倫理劇,女的被男的騙了,結婚後越過越糟糕,因而回
首當初。全詩六段,每段十句,每句四字,每一兩句,都是一個畫面,讀來宛如
觀影,它的文字、情節、技法均極質樸,而極高明,我看了一遍,印象深刻,再
看幾遍,就把它背下來了。我讀的《詩經》是臺灣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唐莫堯譯
注,上面說這首〈氓〉給後世《孔雀東南飛》提供了範本,這就讓我來詳細賞析
一番。
氓之蚩蚩 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 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 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 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 秋以為期
從兩人相識的開始娓娓道來,這一段是回憶,而且每一個畫面,都是回憶裡
面最重要、最深刻的部份。
- Jul 02 Wed 2003 13:32
談《魔獸爭霸三》的劇情
七月二日 晴
《魔獸爭霸三》資料片《寒冰霸權》(Frozen Throne)單人劇情全破。
《魔獸爭霸》三代的劇情主題,在我看來,是「禁忌的力量」與「仇恨」、
「奴役」。三代的劇情中,人類的主角Arthas為了保護同胞與獵殺魔將,拿起了
被巫妖王詛咒的魔劍Frostmourne,結果雖殺了魔將,但也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成了巫妖王的奴隸,隨即變成接下來不死族劇情的主角,荼毒整塊大陸。獸人的
Grom Hellscream也為了打敗要把他們趕走的森林半神Cenarius,帶族人飲
下了惡魔血泉,而再度被Burning Legion控制,直至結尾他靈魂被救回,與
惡魔同歸於盡,獸人族才告解放。夜精靈被囚萬年的惡魔獵人Illidan,先是被
亟須抗魔軍力的Tyrande自作主張放出,後來也同樣為獵魔,吸收了二代邪惡獸
人巫師古丹頭骨內的魔力,結果自己也變成惡魔,勝了一陣以後,被族人放逐,
到資料片,他則成為Burning Legion創始者,也就是大魔王的奴隸,在劇情中
吸收了原本同是精靈族,萬年前被趕到海底的Naga族,以及被Arthas帶領的不
死族滅國的血精靈族,受命去消滅身在寒冰王座中,背叛了大魔王的巫妖王……
夜精靈也有個誓言要把Illidan抓回去,乃至殺死,渾身上下都是「復仇」的英
雄;人類劇情不如說是血精靈與Naga足劇情,也是為給族人找生路並復仇,而歸
附Illidan;不死族,巫妖王的力量因為Illidan一次被中斷的施法而削弱,結
果Arthas手下,之前是被他殺死的精靈族遊俠Sylvanas Windrunner便回復
- May 19 Mon 2003 01:12
淺論網路遊戲的經濟行為及其「老鼠會化」現象
經濟學原理報告
淺論網路遊戲的經濟行為及其「老鼠會化」現象
B90103016 歷史二 胡又天
這篇報告要談的是網路遊戲的經濟活動及其「老鼠會化」現象。
首先,要將本文所談的網路遊戲,限於角色扮演遊戲(Role-Playing Game,RPG)一類,這類的遊戲,會模擬出一個類似真實但大異其趣的社會,遊戲中玩者人物(Player Character, PC)的目標,或曰需求,大部份是將自己練到最高等級,四處探險,取得最好的寶物;複雜一點的遊戲更允許玩者組織自己的社群、幫派、國家之類,讓玩者為壯大己群而奮鬥。愈複雜的遊戲,其中的經濟活動也就愈多。
本文將舉這類遊戲中,最簡單的一例說明:《暗黑破壞神》(Diablo)系列。這是熱門的典型斬妖除魔-升級尋寶遊戲。玩家出城鎮打怪物,打贏後可得到金錢、物品與經驗值,怪物愈強,報酬的質量愈高。經驗值達到一定程度即可升級,升到最高級需要天文數字的經驗,這部份可以自己積累,或是和別人組隊分享,於是就有低等級玩家請高等級玩家幫忙「帶小孩」的情形,網咖中也就出現了老手販賣勞務,以若干新台幣(通常是數十至數百)為價,帶新手迅速升級的現象。許多遊戲為防止這種弊病,會重設經驗值演算法,等級相差太多者組隊,新手將分不到經驗值,但《暗黑破壞神二》(以下簡稱《D2》)卻保留著這看來不太合理的「新手跟著看老手砍怪就可以升級」的設定,原因不明,結果則給一些老手有了靠玩遊戲賺錢的財路。
《D2》中,妖魔死後掉下的裝備有分五等:白色(普通)、藍色(非普通)、黃色(稀有)、綠色(成套)、金色(獨特)與九十九級。等級愈高的,掉下的機率愈小,而本遊戲老手竟日所務者,便是一遍遍地殺戮大魔王,奪寶,看是不是好貨,然後跳出再開新局,重複又重複,務使自己的裝備成為最強,或集滿極難收集的成套物品滿足成就感(或虛榮心),然後或許與其他玩家交易。次級的貨品,可以賣給遊戲內的NPC(非玩者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商人換取金幣,但是本遊戲玩者攜帶金幣,以及一項貨品的賣出價格都有上限,這些在等級提高後極易達到,而用金幣買到高級裝備的機率也極小(必須和NPC賭博,花十萬元九成五可能只買到藍色物品),所以玩者間高級物品的交易,便都不用遊戲裡的金幣計價,而改採以物易物,或者以實體貨幣交易。
在這之中,玩者在遊戲推出兩個月內,便公認了一項物品作為頂級物品的計價單位:任何職業、等級的角色都可以佩戴(換言之:泛用性最高),且品質極好的金色戒指「喬丹之石」(Stone of Jordan, SoJ)。眾人根據從遊戲程式資料裡解譯出來的頂級裝備能力及掉落機率表,逐漸依供需法則建立了一個不很精準的價格市場(因為那些機率之差都只在毫厘,再精準便不便交易),曰某某弓值2.5顆SoJ,某某劍值4顆SoJ,某取得機率十億分之一的究極符文則仍然無價,玩者則以以物易物,或者在eBay上拍賣競標的方式交易。
說到拍賣,在《D2》上市後兩週,美西已有一人將角色練到八十三級左右,然後上eBay拍賣自己的帳號,標得者便可接收其中所有的人與物,結果此帳號以一千美元左右賣出,而這一套遊戲在美國售價不過五十美元。此後,eBay上陸續有人拍賣遊戲中虛擬的角色與物品,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部份是出於對成就感、快感的需求:看著自己排名最高、殺魔王如宰小雞、身懷絕世寶物,就很爽。這種欲望,讓一些人願意以金錢直接購買高級人 物,但這並不足以讓高級人物的價格飆到如此之高。讓高級人物的價格飆到如 此之高的真正原因是,在大家發現人們願意高價購買人物後,腦筋動得快的 人,便有了一條生財之道:以若干美元買入一個身懷高級尋寶裝備(增加高等 物品掉落機率的裝備)的角色,然後開始投入自己的勞力,不斷以最有效率的 方法打魔王、收集稀罕物品,然後上網拍賣之,等到自己玩厭了,也就把這個 角色再拍賣出去,或許因為等級、裝備又有提升,可以賣到更高的價錢。於是 我們的世界,出現了一個完全不事實物生產活動的,與現實文明極少牽涉的小 世界,而這個小世界,由於出品公司Blizzard維持得當,不斷添加新的裝備、 新的刺激、新的挑戰,故得以持續運作並不斷吸引新玩家。
- May 12 Mon 2003 01:24
太太的歷史
從聖經、希臘、羅馬時代而中世歐洲,到近現代美國,這本書整理了西方「妻子」地位的演變,而我們從中似乎可以看出一種趨勢,籠統稱之,為生產力決定社會地位。
初民之時,雖然男性通常因力強而佔據了主宰地位,但此時男女差別還不大,族群將婦女定位的同時,大多也會給予尊重。及至文明建立,規矩漸繁,男性壟斷了知識、道德與生產力,女性的限制愈來愈多,便只能永居附庸地位。
一種人看另一種人好欺負,控制的枷鎖便只會愈來愈沉重,當然這就族群整體的發展而言是不健康的,所以環境一險惡、社會一有危難,男人罩不住了,便只有不得已地解放一部份的女性生產力,從而給了她們爭取自己地位的機會。近現代自由、平等之人道興,也讓想要為女性翻身者有了理論基礎,來對抗聖經以來的男人的主義。然而,任何一種改革推行之時,既得利益者必然會設法維護先前的地位;改革者受長期反面制約,其主張、作為也常常未能得其中,所以儘管思潮已顯示,用合作、互相尊重代替片面宰制,更有利於生產、富強,但種種理論與實務的爭執、政策與對策的相互因應,今天還在進行。
從生產力的觀點,我認為可以用「女性撐起半邊天」一句話表達婦女地位的理想狀況;這本書並未這麼說,但它的結尾確實描繪了這樣的一種願景。放諸我國,現在是有許多男女平等的雙薪家庭了,但是像夫家、娘家的差別,之類許多法律與文化的傳統,還未跟上新思維與生產力的新事實。對此,我想,只有一再的審視以及檢討、反省,才能更早日「創造新的完美結合模式」吧。
(2003.6 誠品好讀)
- Apr 06 Sun 2003 01:23
米蘭‧昆德拉《無知》
看來《好讀》選這本書給我們讀是有用意的:回歸問題,流亡,祖國,革命,鄉愁,難堪的往事,以及──發現自己和故鄉、異鄉的別人所期望的自己不同的時候的無所適從;這在我們這個島不算陌生吧。所以,雖然目前還沒有什麼人生歷練的我,還不太能領會這本小說的意涵,以及它夾在字裡行間的深沉滄桑,但也可以將它和我熟悉的一些類似的故事對照一番。
我要提《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的段子五〈四郎探母〉,你會發現這兩個故事有很耐人尋味的相似與對比。兩者都是回鄉的故事,而《無知》的伊蓮娜、約瑟夫,並不如一般總不忘故園的流亡者形象,〈四郎探母〉的嚴父則是完全認同並追求流亡中的那種戲劇性的「悲」與「美」,請聽:「七十多歲的老先生,二話不說就跪了下去磕頭放聲大哭,哭得人家把他扶起來他還站那兒哭,大夥看了都非常滿意。」對照一下《無知》卷首伊蓮娜之友希爾薇的殷切話語:「在你們那兒發生的可是革命啊!」「這將是妳偉大的回歸。」有趣吧,伊蓮娜完全不覺得回歸對她有什麼好偉大的,嚴父呢,則「應觀眾要求,又磕了一次頭」,異曲同工地呈現了人們看待回歸一事的弔詭。
此外最可以對照的,就是現況了。十幾年來,台灣的大中國思想遭本土派質疑愈來愈猛烈,現在更已儼然被取代了,這對本地一些先前認同中國的人來說,不啻是被刨了根,情何以堪?走筆至此,我忽然領悟了,這本書為什麼名叫”L’Ignorance”──正是「無知」與「不去知道」,讓人在觀念家鄉時,總不免受成見的制約與折磨啊。
(2003.5 誠品好讀)
- Mar 14 Fri 2003 01:21
豬羅紀
這本小說在現代和遠古間交錯敘述,現代部份由考古學教授命案起頭,逐漸發展成尋索人類起源真相的偵探冒險小說;遠古部份則是一個猿人,以及他後來和一隻母豬生下的「長子」--當今人類的始祖的「開竅」故事。兩者是二而一、一而二,但如果你問我覺得哪一部份比較好看?我會說是後者。看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獸人,在生存中逐漸啟發靈智的曙光,就如同看著文明成長,總能給我愉悅的感受,雖然明白它也只是作者編的,但我情願吃這一套。
就像命案的兇手所持的理論: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給自己一套讓大家舒適的「真相」,「應該由活在當下的人來決定他的過去和起源,由他來定義他的祖先」的,不如稱為「既得利益主義」的「現實主義」。這種要歷史為人的意志服務的想法,我當然不認同,但換個角度想,我也是在追求「舒適」,只是我的舒適是和「事實」或者「真相」連在一起的,而我相信這種立場較有利於文明發展,則又使我更舒適、更有道德優越感而已。
書中呈現了遠古洪荒弱肉強食的景象,以及現代人類壟斷一切,壓榨生靈,也自相剝削的樣貌,兩者一對大自然,一對既得利益者的集合,一樣的無奈。然則,我們也是既得利益人類共犯結構的一員,我們看這些戲碼,會說:「是呀!還是有前瞻、敢改革的了不起,可以走向未來!」而或許產生一點想要有誰來帶領我們進化的希望,但看完以後,回頭多半還是繼續自覺或不自覺地殘害地球。大多數人畢竟超越不了因循故事的「舒適」,頂多,雖然照吃豬肉,以後對豬好一點吧。
(2003.4 誠品好讀)
- Feb 16 Sun 2003 01:20
文明的落成 - 林達《帶一本書去巴黎》讀後感
文明的落成 - 《帶一本書去巴黎》讀後感
被剝削、被限制自由的弱者是可悲的,但更可悲的,是弱者的知識也受侷限
,使他們沒能有足夠的智慧或道德觀念,不能通知賢哲的理念,而易於讓理性退
位,給負面的情緒主宰。法國大革命,我們就看到昔日的弱者翻了身,卻又造出
一批批更悲慘的弱者。
統治者不難推翻,但是威權傳統加諸人的制約與思維模式,卻是陰魂難散的
。他們仍是以暴易暴,卻又少了先前王公貴族長年積累的,不乏精緻可取之處的
文化,只一概地抹煞。人們拆了巴士底監獄,毀了無數可以象徵舊時代的人事物
,但國家社稷的問題並未因此解決,相反的,法國拋棄了他們的文化傳統,而回
到了林達書中所謂的,理性發展、文明發展的「零歷史」和「短歷史」階段,從
而有了十年的混亂,以及百年的創傷--「雖然他們砍去了君王的頭顱,表現了
最激進形態的革命,卻也最容易掉回頭去。」
在幾番權位遞移、社會動盪、理想變質之後,法國人終於普遍地得到了教訓
,而能開始反思動盪時的種種弔詭了。然而,死亡與荒蕪是否真是應付的代價?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句俗語,以這個尺度看來,著實沉痛。
林達《帶一本書去巴黎》,以法國為雨果在凱旋門舉行的葬禮結尾;這是一
- Jan 20 Mon 2003 01:12
漢語的性別人稱問題
漢語的性別人稱問題
胡又天*
提 要
本文討論中文溝通碰到性別人稱時,經常出現的選字問題,大眾看待它的觀念,以及其背後的文化傳統,並提出作者對這些問題的觀點與處理方法,以供大眾參考。
關鍵詞:中文 漢語 性別 人稱 你 妳 祢 它 他 她 牠 祂
一 研究動機
近年網路興盛,吾人在網上以文字溝通成了常事,這之中,我們使用「你我他[1]」的頻率不亞於日常會話,然而,現代漢語(此處僅討論國語、普通話)的「你」「他」只有一個音,字形卻有分「你」「妳」「祢」「它」「他」「她」「牠」「祂」,對於性別人稱的選用,乃成了人人都會碰到的一個問題。
三、四年來,我總煩惱著,與女生對談時,我到底要用「你」還是「妳」;有時候我認為該隨俗用「妳」,以示區分,但如果我不想區分呢?如果我原本不帶性別意識,只把對方看成一個人,那為什麼我的文字要分得比我原本的思想細?如是者,我時而「妳」,時而「你」,總沒有一個定見,很是痛苦,故想好好地來考究一下這個問題,擬出一個一定的人稱用法。
- Jan 17 Fri 2003 15:24
《英雄》:完全失敗的電影
下午去看了《英雄》。太糟了,這是一部失敗的片子,完全失敗。秦王不能
殺,因為天下要統一,戰亂要終結;刺客終於覺悟到這點,而放棄行刺。看到這
裡,各位大概已能猜出它是怎麼個失敗法了。
這似乎是第四部以秦國為主題的電影了,之前有《荊軻刺秦王》、《秦頌》
、《刺秦》,不知道還有沒有。秦國的文物服裝是個大賣點,沒辦法,有誰看到
兵馬俑裡面的東西跑出來不會興奮?這部片取的景、擺出的陣仗也夠壯觀的了,
然而,我要說:它壯觀,但不精彩。陣仗雖大,但沒拍出古代軍隊調度的精妙,
一切看起來都太假了,根本只是作樣子,而且連樣子也沒作好。
劇情也失敗,思想更失敗,整部戲沒有一點說服力,對「天下」與個人國仇
家恨之矛盾的探討連膚淺都不及,而失敗中的失敗是,它還讓嬴政流淚,還讓嬴
政說出「和平」這種鬼話,荒謬可笑之至。如果說這是應付刺客的策略也就算了
,無名回身出殿,秦王居然還猶豫一時,下不了殺他的命令,這哪叫君王,要是
我,他一鬆懈就立即殺了。我知道它要表現的是君王孤獨心的反映,但嬴政這一
流的統治者是絕對不會宥於這種無謂的情感的!毛澤東稱讚秦始皇,這部片把嬴
政拍成這樣是侮辱毛主席。
結尾更是失敗中的失敗中的失敗:拍一個長城的畫面,打字幕說秦王統一六
國後修築長城,護國護民云云,好一個「護國護民」!一點沒提秦朝只持續了十
- Jun 28 Fri 2002 01:06
回家
高三時某個週五晚上,下週一是段考還是模擬考不記得了,九四七班教室。
我坐在座位上,忘了在看什麼書;大嘴在整理書包,即將離開;宋冷一人晃著坦克車似的肥屁股,拿著數學講義在後面走來走去,口中唸唸有辭;教室內還有兩三個人。
宋冷來回踱著步,看著書上的試題,一個個符號全都認得卻又無比陌生,他無意義地喃喃唸著一串串的數字與公式卻絲毫沒有在理解它,逐漸自我陷入了一種無謂而無聊的無助情境,從而開始向我們抱怨:「幹,下星期一就要考了,一大堆都不會,怎麼辦、怎麼辦……」
大嘴說:「你可以回家了。」
「你可以回家了」是我們從高三上開始流行的片語,一般有兩種用法,第一種是在打球、挑桿或者連線勝利時的輕蔑用語,例如抬起頭來,對對手擺兩下「去」的手勢:「你可以回家啦。」第二種則是當有人陷入自己的世界,開始吹噓、耍冷或說一堆沒營養的廢話時,叫他不要再煩的嘲諷用語:「你可以回家了。」
宋冷這次犯的就是第二種。捧著書本卻只唸著一堆於事無補的廢話,還晃著一個礙眼的大屁股,這種廢相是基本要被嗆的。而他不理會大嘴,兀自唸著無意義的語句:「這題這樣、那樣……為什麼這樣?呃啊--」
大嘴又說:「你可以回家了。」
宋冷繼續講:「怎麼唸還是看不懂,怎麼辦?我是不是要去找李恩光,可是他現在又應該不會在……」
大嘴不耐煩地大叫:「宋承翰你可以回家了啦!」那表情、那語調實在哭爸之至,我到現在還記得,只是描述不出來。
宋冷仍自我耽溺在焦躁的妄想之中,講的話愈來愈荒謬:「那我是不是要去李恩光他家,按按門鈴,然後說:『老師,這題我不會,可不可請你幫我解釋一下……』」
- Mar 17 Sun 2002 00:46
我們的附中三年
一九九八年八月底,我進入附中九四七班;同時,我在網上架了一個網頁。
這網頁原本只是和國小同學聯絡用,我每天在上面寫點東西,講一講生活近況;
久而久之,我發現這可以用來練習寫作,並且把生活中值得記錄的事情寫下來,
於是,這網站就成了我個人的日記本了。
在這本日記中,我有意識地把我在附中的種種經歷寫進去:同學間層出不窮
的趣事,敲桿、連線(就是去網咖的意思)、打牌的墮落風潮,到處流通的漫畫
、音樂與A片,考試前後一遍又一遍的哀嚎,還有大家在各項活動及比賽中所締
造的傳奇……上課時和老師鬼扯,下課後聚在一起打屁,等等同學間在一起時的
種種,我都盡可能地寫了下來;此外,也有一些比較深沉的東西。
例如,高一時的某一天,我們班那充滿「精彩內容」的班誌給老師看到了,
其實,那裡面也不過是一般高中生用黃色笑話來互虧互損的低級趣味,但老師似
乎把它看得很嚴重,給我們訓了一節課,讓大家都很不是滋味。那天回家,我就
寫了一篇雜感,經過修訂,後來以〈班誌事件及雜感〉的面目登在了一一八期的
《附青》上面。
高一時的重要活動如軍歌比賽、校慶園遊會、詩歌朗誦比賽等我都有記到,
但是著墨不多;彼時我對很多事情都還不確定,要到高二分班,我在一類組的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