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outien (大叮噹) 看板: AAAAAAAA
標題: [詩] 鼻涕
時間: Sat Feb 7 12:22:26 2009
鼻涕就像未來
一直來一直來
- Feb 14 Sat 2009 19:40
鼻涕
- Jul 29 Tue 2008 23:30
《小叮噹X》#18 阿福的親戚聚餐
《小叮噹X》又來了,這一回講民生經濟。請看:阿福的親戚聚餐!老規矩,點圖看大圖,或連這裡看全部。
本回內容取材自臧聲遠先生《台大演講紀實—2007最新就業趨勢》一文,以及強者我朋友BlackPrince的文章。臧文網址如下:
http://blog.career.com.tw/managing/default_content.aspx?na_id=63&na_toolid=407
- Jul 04 Fri 2008 02:57
是還給孤軍後裔一個公道的時候了!
兩岸直航,於今開放;身為國共內戰遺產的泰緬孤軍後裔,也應乘此新時局的開端,從國家、政黨得到他們本應享有的歷史公道,以及人民普遍的認識與尊重,乃至與台灣人平等的國民待遇了!
然而,孤軍後裔的困境,從來就不只是基本的人道問題;它一直更關乎敏感的國族認同與內外政治,還牽涉到隱疾嚴重的台灣移民政策。處理它,需要我們每一個公民的宏觀、慈悲與智慧。
筆者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生,長期關注民國以來政治、社會的意識型態問題;5月26日,來自緬甸密支那的台大僑生何明超以憂鬱自殺身亡,引發了「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李美萍女士的又一次撰文請願,以及許多曾赴泰緬邊區從事志工的國人共鳴,筆者亦在台大批踢踢二站發文與網友進行了一場討論。現在,該會又乘直航開放之際,群體向立法院、行政院請願,並赴「自由廣場」靜坐。謹此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聲援,並和大家分享相關討論中的各種意見。
當5、6月之交,媒體又一次作了泰緬孤軍的報導之時,部份網友的反應是:「他們為什麼不歸化中國(或曰投共),或就近融入當地呢?」而不顧孤軍反共和被當地排擠的歷史,以及他們對「祖國」的希望。
筆者認為這種無知與「拒絕去知」,是由於不願見到台灣多出一群「中華民國」支持者、不願台灣和中國再扯上更多關係的情緒,但也有一部份是源於對近來「僑生正名為外籍生」倡議(參見馬來西亞僑生吳子文去年12月及今年3月在中國時報發表的文章)的贊同。筆者即為文探討,謂此認同問題的根源是「中國」從古代天下體系過渡到近代民族國家體系至今,沒有轉型完全的緣故,但這未必不好。「中國人」定義、界說的模糊,在今天也是一種我們可以用來處理兩岸問題的「創造性模糊」。無論如何,不應以政治的好惡,去排斥對困境中孤軍後裔的理解;國民黨和中華民國,更應責無旁貸地還他們以公道和補償。
經過討論,這一類以「台灣主體性」為主義的網友提出了進一步的論述,認為孤軍問題是國民黨政權的歷史責任,在1945年以前不屬中華民國的台灣,不須擔負滯留泰緬的中國人的任何社會責任。要援助此類華裔難民,應由中國國民黨出資負責;台灣政府則應在整個東南亞移民政策的尺度上考量,不應因為他們認同中華民國就予以特許,而不顧台灣所須付出、他們所能貢獻的經濟帳。此外,多人認為筆者的文章是借僑生悲劇發揮、復辟大中華認同,不顧台灣人在國民黨體制下被強迫做「中國人」,又被殘害、歧視的歷史與情感。
綜上,可知問題與國族認同、統獨之爭的難分難解;筆者也的確有發揚大中華認同的意思。但如果專注在題目背後的政治立場,泰緬孤軍後裔便將進一步異化為政爭資料,而不能得到平實的尊重;孤軍問題也就永遠只會持續在人球狀態,被爭相消費,承載過多的麻煩。眼前,我們應該專注於解決他們的現實困境;算經濟帳的現實思維或許無情,但孤軍問題不只有幾百個泰緬僑生,還有當地數萬個無籍華人。
可貴的是,不論統派獨派網友,都同意「國民黨應該負責」,這便是大家可以合力施為的一個交集點。筆者以為,我們現應凝聚共識,第一步做到口惠的還他們以公道和名譽,再在此基礎上討論具體的援助辦法,推動國民黨與現政府去做,民間也在政府不方便之處予以支援。至於這些行動要出於什麼樣的意識型態、能有利於何種政治傾向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在不扭曲人事的前提下自由闡釋;其餘東南亞移民與外籍學生、勞工的問題,亦可同時討論。在最好的情況下,處理這泰緬孤軍問題,將能推動歷史的重構與和合、族群的平等與諒解,乃至重構一套;這,無論對哪一種政治理念,都是有大利的。
為此,筆者希望:
一、泰緬僑生朋友多以文字、影像發表自己的故事與思想。就筆者在新聞報導中所見,他們也是華人,外表和語言都看不出和我們(佔大多數的漢人)的區別;若有合法身份,當遠比非華族的東南亞移民或具「共諜」嫌疑的大陸配偶容易融入台灣。我們目前對他們的認識仍多只來自《異域》或將之作為弱勢客體的報導,所以,請這些同胞發聲展現「主體性」,很有必要。
- Jun 28 Sat 2008 16:32
免疫一切意識型態的意識型態
免疫一切意識型態的意識型態
─章太炎《齊物論釋》的當代意義
北大歷史07碩 10721055 胡又天
摘要
章太炎完成於1910、修訂於1914年的《齊物論釋》,是他本人極重視的一部著作。其以大乘佛教法相、唯識哲學解讀莊子的《齊物論》,參以康德,最終發展出了自己一套可以排遣一切名相、免疫於任何「聖智尚文之辯」的哲學。由於太炎所用語言、概念太過艱深,其用意也有悖於恰在追求西化與「文明」的時代願望,以及太炎本人後來在政治上的不正確,《齊物論釋》並未得到太多反響,學界亦多不置可否。然而,1980年代以後,學者漸漸撥除了早年在黨派影響下對太炎的成見,轉而發現《齊物論釋》與文化多元主義的相通。本文在此基礎上,肯定章太炎齊物哲學具有超越時代、遠遠先進於後現代思想的洞見;並從這樣的認識出發,試提出另一個理解民國以後章太炎政治活動的視角。
研究動機
今(2008)年3月到5月,在研讀章太炎的傳記與著作時,我被提出「體非形器,故自在而無對;理絕名言,故平等而咸適」的《齊物論釋》深深吸引了。此時正是台灣總統大選的關鍵時刻,輪替的不只政黨,還有兩岸形勢下的國族意識。此類政治與文化的認同問題,在台灣已經糾纏了數十年,我也一直想找出一套可以超越糾紛的新思維;這思維,我認為我在《齊物論釋》中找到了。
我非常興奮,寫下了許多心得感想。探討《齊物論釋》及章太炎後來被冷落的原因時,我接受一般認為他違背了大時代的潮流,而且恰恰是在和時代唱反調的看法;然而,時至後冷戰、後現代的今日,我覺得,章太炎思想似乎很有些適用了。
學界流傳著一種看法:現在研究章太炎學問、思想者不少,但似乎沒有人可以算是章太炎思想的傳人。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是因為:要傳承章太炎的思想,就要論政、甚至參政,否則就不完整。數十年來,由於政治環境與學術氛圍,願闖這一敏感區域者一直不多;即便是已經比較自由的現在,學者對政治──尤其是意識型態政治──的態度也仍是不想惹麻煩者居多。然而,我有這個「闖一闖」的意願,也有自由;我可以在網路上長篇申論,把章太炎思想的可觀與可用之處,用到當前糾纏各種族群的困擾之中。
但若要把這樣的文章寫好,我必須對《齊物論釋》的思想背景及學術史,先作一全面考察。世界上至少有一個人接受並且實行了《齊物論釋》的新哲學,就是章太炎本人,而他在政治上是失敗的;我若囫圇拿來就大加宣揚,也定然會失敗。故須檢討其所持理念,以清楚齊物哲學的可能與侷限;比較章太炎種種言行與齊物哲學的出入,以明白《齊物論釋》佔了章太炎思想的多少部份,以及章太炎這個人的複雜。希望這樣的考察,可以成為一個承先啟後的開端,幫助我與大家將來作出更好、更的當的前瞻論述。
《齊物論釋》的學術史與當代意義
- Jun 28 Sat 2008 16:31
深耕易耨的視野重構
深耕易耨的視野重構
──當代民國外交史研究綜述
北大歷史07碩 10721055 胡又天
研究動機:你願意相信什麼?
有言道:「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然耶?
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我選擇研讀了1995至2007年《歷史研究》和《近代史研究》期刊中有關民國外交史的論文。
北伐革命,國民黨與共產黨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義論述,在宣傳戰中將北洋軍閥打成帝國主義同路人,統合了民心士氣,並以「革命外交」爭取外援。成功之後,勝利者繼續按照革命邏輯與維繫友邦的需要,編寫了一系列的歷史與教科書,固化反動派的卑劣、我黨的偉大正確。到了國共破裂及40年代末內戰全面開打後,兩黨又各自重述歷史,互相攻訐;其所發展出來的史觀與敘述,隨著成功與敗退,在海峽兩岸各自延續了數十年。
不願盡信官方論述的人,或認知到種種主觀意圖對歷史的簡化、扭曲與遮蔽者,自然會想要知道故事的詳情與真相。可是,他們又願意相信什麼樣的事實與解釋呢?
客觀求實的學術標準,被廣泛接受、發揚了。身為「80後」(台灣稱「七年級」)的一員,又作為歷史系學生的我,帶著欣喜閱讀著一切新穎、詳實、把問題講了個清楚的論著,欣喜一切的撥雲見日,一切往昔未及注意的關鍵與細節;然而,我逐漸警覺到自己的這種欣喜。我發覺,我也是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說法,只是我的「願意」,在歷史學、多元主義、後現代思想和當代政局的薰陶之下,拓得比較寬、比較願意存疑,而把目的懸得比較高:盡量接近真實,盡量理解並諒解,從而回向我的現實關懷。
- Jun 28 Sat 2008 16:30
一樣風雨幾樣情─《暴風驟雨》
一樣風雨幾樣情
──比較《暴風驟雨》的小說與紀錄片結合相關文獻看不同史料的作用
北大歷史07碩 10721055 胡又天
引言
「我是想告訴大家今天所發生的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所以我在做深入的調研的時候,很多人我都有些不相信他們的話──不是不信任,是因為我生活在60年代,我小時候被灌輸的關於這件事的教育和現在了解到的是完全相反的。當然現在還有很多人跟我說,土改是個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它已經過去了,定論了,還有一些學者在做更新的研究;(但)我相信絕大部分的觀眾、老百姓並不清楚這件事是怎麼一回事。我做好的第一版在雲南影像室放的時候,有一個60多歲的人跟我說,如果我相信你這個片子,那麼黨史就得重寫。」
──紀錄片《暴風驟雨》導演蔣樾,於2006年「首屆紀錄片青年導演論壇」的發言。[1]
《暴風驟雨》的歷史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到1946年初,中共北滿省委組織了大批幹部,到農村去發動群眾,開展反奸清算、減租減息運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五四指示》,決定從戰時的「減租減息」,轉向以反奸、清算、退租、退息等鬥爭方式,幫助無地、少地農民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東北局隨即決定放手解決土地問題,土地改革運動就此開展。
隨著運動的進展和國共戰爭形勢的變化,中共政策在1947年中又一躍轉向了十分激進的《中國土地法大綱》, 在並不具體規定劃分農村階級標準,又全力反對右傾的情況下,大力推動沒收和平分。在此全面鼓勵貧苦農民分地分財的過程中,凡實行土改的農村,幾乎都發生了亂打亂殺的脫序情況,直到1948年初,中共中央出面反「左」糾偏,混亂局面才得以控制。[2]
作家周立波於1946年9月來到隸屬黑龍江省珠河縣(今尚志市)的元寶村,就任區委副書記,經歷且領導了當地的土改運動,後於1947-48年完成了後來成為「土地改革教科書」的小說《暴風驟雨》上下卷。在小說的描寫中,共產黨帶領農民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變了農村的階級關系,且啟發了各階層農民的階級覺悟,讓一些先進農民轉化成無產階級的革命戰士,踴躍參軍,衝決封建羅網,朝著解放大道前進。1961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將之改編為同名故事片,由謝鐵驪導演。
- May 12 Mon 2008 00:16
中觀、齊物:讓我們從「國族神器爭奪戰」中解套!
近日西藏事件,暴露出了中共在國家、民族大旗下許多鬱積深重的矛盾;台灣大選與公投,則繼續著泛藍泛綠陣營似乎永遠吵不完的文化認同、政治歸屬、歷史正義問題。禍事、亂局是令人沮喪的,但我們總要從中探討癥結、尋求解答。
癥結在哪裡?我從歷史與現實歸納出的是:太多的「把異己視為他者」。
今世雖盛行自由平等、多元價值,但爭執中的各方大多也只能堅持自己那一元,以己度人,度不了的便視為非人,或者「我已經把你當人看了,你還有什麼不滿?」若用佛家語來講,大概就是從我見、我愛衍生的我執、我慢。
如何解救?想當然是擴大「我」的範圍,泯除「他者」觀,將一切包括敵人、罪犯、病毒的眾生都看作我自己的家人,大我的一部份,如此以「博愛」來校正「我愛」和「我見」,以達平等與自由,或是《莊子》主張的「齊物」。這一點,知易行難,但總是一個可以對治仇恨的起點。
然則,一句從心出發的「博愛」並不能解決現實存在的政治紛歧。例如,該如何看待「中華民國」、「台灣主體性」等種種名相、論述及其困難?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把藍、綠、紅、紫等對台灣的各色主張統攝起來?
我隱約覺得,答案可能在佛法中;很幸運的,不數日,我就在書店看到了一本新出版的《圖解金剛經》(張宏實著),找到了可以應對統獨問題、化解藍綠矛盾、斷破一切法執的思想利器:中觀。
《金剛經》:「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照樣造句:「中華民國者,即非中華民國,是名中華民國。」「莊嚴佛土」「中華民國」都是人心建構出來的「名相」,並非真實不虛的存在;然而為了溝通與政治的方便,我們還是需要這些名詞,有道者也就借用這些概念來說法、行政。中觀,就是不執取於「有諦」(不執著於「中華民國」或「台灣主體性」的種種主張),也不執取「空諦」(不執著於否定「中華民國」或「台灣主體性」的意義與價值等等),而採取一種「中諦」,肯認這些名詞、概念在相對範圍內的合理;經由它,我們可以接近那語言文字不能概括的「實相」。這樣,也就拒絕了一切想讓「中華民國」或「台灣主體性」成為絕對正確或錯誤的意圖,排除了任何把名詞解釋權(或曰「神主牌)抓在手裡──古文曰「竊據神器」──操弄的可能。
於是,台灣可以既屬於中國,也不屬於中國;中華民國可以既不擁有中國大陸,也擁有中國大陸。過去總有人不滿我國的非正常狀態,總想要把那些名份問題明確起來;現在,借用中觀,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不用明確了!讓我們放空任何「大義名分」的神聖性,只承認大家在現實中總需要一些組織和名號;國家、民族都是方便的聚合、想像的共同體,不必也不應固執,所以,怎麼樣方便,就怎麼樣就好了。
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但二十年來各色「正名」主張既沒有一樣能真成為共識又通行無礙的,就說明「非此即彼」二元邏輯下的名學系統不適合我們。所以我們何妨試試容許「非A亦非非A」的中觀邏輯?這樣,我們便從「名學」、認識論上解決了「正名」問題,為本國法統及兩岸關係的「維持現狀」與「創造性模糊」確立了一種像水一樣靈活不可破的哲理基礎。從此,我們可以自由出入「一中框架」,再不必擔心為其所限,因為我們的思想比世俗法理、唯物主義多出一個維度了。
二十年來兩岸以民間組織形式交流,就是要迴避國家、政府層次的不同立場的矛盾;現在,借用中觀,我們更可以把「中國/台灣」等一切名相之爭都從「原則」的大是大非,下降到「權宜」的層級,把「國族神器爭奪戰」宣告為虛妄,從中解放出來,然後順言成事了。確立這個原則,我們對台灣歷史、文化的整理、教學問題,也才能逐漸剔除種種愛憎和法執的干擾,最終辯證論治出一種真能導向開放、平等(而不藉這口號吃其他族群的豆腐),使智慧得以生生不息、靈活不拘的論述。這也才是徹底的「政教分離」──政者措施,教者法執也。
- May 12 Mon 2008 00:05
增窟啟事與週報更新
我在北京愈來愈難連上這裡,透過代理連上也無法更新,所以我在鳳凰網開了一個博客「胡逆天.又逆天」,算是在大陸的一個基地,目前還沒什麼東西,會看心情逐漸增加。網址:http://blog.ifeng.com/1326767.html
趁著能上外網的機會,把最近幾期的週報也更新了,請上http://www.youtien.idv.tw/ytzb.htm。
第十六號 2008.3.17 - 3.23
馬英九、蕭萬長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
.照片集
.徐和謙:台灣內閣裡的周恩來迷
.歷史與正義
.文明與野蠻
.公投與我的混亂
- Mar 22 Sat 2008 21:48
超人大叮噹
本學期有英語課,我從港澳台來的被一概分到乙班,老師比較年輕,上課也就講單字、講文法、講課文,聽說課也就照本宣科放錄音讓大家跟......難度也不高。我就畫了這個。
前幾年小叮噹卡通有播過一張「又高又帥的小叮噹」想像圖,被放到網上笑倒很多人;此外也早有許多把小叮噹畫成超級肌肉男(機器貓)的惡搞作品......那我的骷髏版也來一個好了。
- Mar 22 Sat 2008 19:45
馬蕭當選誌記
選前家人問我:「你預估贏多少?」
我隨口說:「兩百萬。因為大家都保守估計,所以我認為票數差距一定會
遠高於估計。」
然後老媽今早在報社給我下了一注,如果贏2000000-2099999票我就全拿。結果有
一位可能和我開玩笑就押了210萬以上。他贏了。
很久以前就想把青天白日旗畫成一個笑臉來開開玩笑,這就來實踐一下,以試圖描繪國民黨現在的精神面貌。
- Mar 22 Sat 2008 17:44
又天週報#12 - 15
回台投票,順便更新週報網站。http://www.youtien.idv.tw/ytzb.htm
第十二號 2007.12.25 - 2008.2.24
.2007北大歷史歲末聯歡會
.蘇幕遮.靜園秋色
.地攤買的舊海報
.未名湖滑冰
.期末報告
.羅志田:中國現代史研究
.歐陽哲生: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專題
.楊奎松:中國現代政治史專題
.北京台大校友會聚餐
.我同學結婚了!
第十三號 2008.2.25 - 3.2
.品位分等與職位分等:閻步克「中國古代官僚等級制度研究」
.中國現代史研究:「中餐」與「土葬」
.車籃貓午睡
.老子像斷指
.茶几、茶具、茶葉罐
- Feb 12 Tue 2008 20:18
分居媳婦與蜿蜒山路的故事
這是我奶奶長輩的故事。
浙江金華鄭家一個女兒出嫁了,嫁給附近一座山上門當戶對的人家,那一家
也有錢,但沒鄭家有錢。丈夫對她還好,婆婆則看不順眼媳婦,使喚來叫喚去,
動輒找碴辱罵,男人也不敢說什麼。媳婦不堪折磨,派人帶信向娘家哭訴。
鄭氏的兄弟知情,義憤填膺,騎馬上山來理論:我家姊妹嫁妝、禮節、教養
一樣沒少,你們究竟有什麼不滿意?婆婆不理:反正她現在是我們家的人了,吃
我們用我們的,就要聽我們的。
鄭家兄弟再三理論,仍然講不通,最後怒道:好!那我們就不用你們家的東
西,吃什麼用什麼都我們自己送,僕人也用她自己陪嫁過來的丫鬟,不花你們一
分錢!
婆婆說:房子還住我們的。
鄭家兄弟:我們自己在外面給她蓋個小屋!
婆婆又說:水還喝我們的。
- Feb 12 Tue 2008 20:17
金華鄭家的故事
爺爺奶奶都是浙江金華人。
奶奶姓鄭,鄭家很有錢,從奶奶的奶奶的奶奶那一輩開始就很有錢;奶奶的
奶奶也是有錢人家,家裡只有女兒,於是嫁來鄭家以後,兩家變一家,就更有錢
。有錢也沒什麼好買的,只有買地,買了很多很多地,買到半個金華都是鄭家的
。
雖然有錢,但他們還是很省,一個月只有初六、十六、二十六可以吃三次豬
肉,由家長分給每人一份,其他日子想吃肉就自己掏錢買。大家族的故事要說說
不完,我也還沒聽完。
奶奶生於民國十八年。一歲的時候,有個挑夫送東西到鄭家,路上在飯店聽
到有人在討論今晚怎麼去搶鄭家,於是丟下東西趕忙來報信。鄭家聽到就立即撤
離。晚上土匪來了,屋子裡什麼都搶不到,就一把火燒了。燒燒燒,把老祖母的
棺材也燒掉了。
鄭家隔天回來,房子得重建,但重建需要時間,財產也要先轉移。於是僱了
很多人,從地下把銀子挖出來,一船一船地運到杭州,存到各家銀行裡,保鑣當
然沒有少僱。銀子太多了,他們自己挖完,其他鄉民去刨,也能挖到,名聲傳得
很遠。
- Feb 07 Thu 2008 23:11
爺爺的小故事
新年快樂,碩鼠其昌!
爺爺的小故事
爺爺生於民國七年,是黃埔十三期、陸軍大學二十一期的,抗戰時先在重慶當教官,後參加過湘桂黔會戰;來台後為孫立人案牽連而被冷凍,五十二歲以上校退伍,去中學教書,其同期後來都能升到中將以上。下面記幾個與他們和軍隊有關又無關的小故事。
還是要搜
爺爺的同學、戰友常來家裡打牌、聚會。小叔叔十幾歲上初中時,有一次,他們問:「我們去山上玩,要不要一起來?」小叔叔想著好玩就跟去了。於是幾個少將打個電話,就叫了一輛吉普車,一路開到霧社。霧社入山之處,有兩個憲兵看守,把車子攔了下來說要搜車。當時車上的人穿著便服,從外表看不出身份,便掏出補給證:「你看看我是誰?」
憲兵看了,敬禮道:「長官好!」
少將問:「還要搜嗎?」
憲兵:「報告長官,還要。」
「為什麼?」
「老總統在上面。」
- Feb 02 Sat 2008 01:57
我的腦袋是直排的
老哥前幾天回台灣了。晚上到他房間,他正躺在床上拿著一本舊書看;看到
我走進來,老哥瞄一瞄旁邊幾排書架說:「這裡還是有很多有趣的書嘛,奇怪的
是,我以前居然差不多都看過了。」
書架上,從西方古典文學(中譯或英文)、科普、數學、中國古典小說、散
文,到藝術、電影、小說、經濟學、金融什麼的都有。都是他以前買的。
「在國外看什麼東西總是有點不習慣,一回來才知道問題在哪裡:原來我的
腦袋是直排的。從小時候就這樣被制約了,看書還是看豎排的舒服,作筆記也一
樣。最好笑的是北京人看到我寫直的,還問『不是日本人才寫直的?』媽的搞清
楚他們是跟誰學的。」
腦袋是直排的,這句話我記下來了。然而老弟我卻沒有橫排豎排的問題,我
都沒有障礙,這又是為什麼?大概我小時看的書雖也直排居多,但是三歲就開始
玩電腦,五六歲就碰中文系統了,所以橫排也很習慣。就是國中以後畫漫畫,也
因為本子是從左到右翻,就自然地從左到右畫到現在了。然而,我高二作品《漫
畫九四七》第四回有一部份是給宋冷畫,宋冷在裡面寫字卻是直排,而且是從左
到右的直排,怎麼看怎麼彆扭,但後來我在其他地方也有看過這種寫法,真是亂
了;《小叮噹X #7銅鑼燒》在PTT上發表時,也有個推文抓我說漫畫的分
鏡應該是右上到左下;這位網友未免死板了一點。
- Jan 30 Wed 2008 01:13
論人文素養或先進發展水平之必要
作者 youtien (大叮噹) 看板 AAAAAAAA
標題 論人文素養或先進發展水平之必要
時間 Mon Jan 28 15:25:12 2008
───────────────────────────────────────
大家談頂尖大學、人文學科問題,戰來戰去,也戰不出什麼下一步的戰略。
這裡我想提出一個觀念:
「在思想觀念的領域裡,沒有什麼是不能拋棄的。」
大家常常談印度。印度一方面數學很強,很有高科技競爭力;一方面人超多
,很髒很亂,政治文化宗教問題很多,種姓制傳統下還有許多賤民似乎毫無希望
地活著。但不論是捧印、貶印還是兩面都看者,很少人有警覺到,我們是在用我
們對物質生活、政治體制的標準,我們的價值觀在套他們看他們,而這很有不適
用的可能。
哲學家馮友蘭說這世界上,人類面對問題,有三種解決方式:
- Jan 26 Sat 2008 21:58
告同仁
在半夢半醒之間,我腦海常常會瞬間流出許多文字,通常都不可解也記不下來,不過剛剛得到了一段比較容易理解的,茲以現代詩的形式記在下面。
告同仁
今天
我很悲哀地向大家宣佈
我們所有的研究
都指向一個結論
就是
我們都變成王八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