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副刊去年和我邀了十六篇〈斷章〉,這是最後一篇。三百字的短文實在不好寫,每一篇快的一小時,慢的三四個小時才能修出來。當初他們邀稿時沒有限定主題,什麼都可以寫,也沒有要求什麼,但我拿出來的當然要是拿得出手的東西,因為我是和四個人同台,水準不能落下啊。

  和我同台的四位是:成英姝、駱以軍、王盛弘、宇文正。他們的文章我都有看,反倒自己文章登出來時一眼瞄過就算,這是老習慣了:不看刊出來的自己文章,因為怕又挑到毛病;記在心裡比較就是了。

  幾個月寫下來,感覺自己這十六篇整體還行,還對得起大家。當初我擬定的寫作方針是:寫可以讓大家想一想的東西;寫有趣的東西;寫有個人見地的東西;總之,有益或有趣。如今寫完了,還沒有從頭重看一遍,但我知道有幾篇我是比較不滿的,這在以前來說,就是作者已死,覆水難收;現在好些,現在有網誌,我還可以補充。

  各位對作文有興趣的話,看看這十六篇,想想我是怎麼寫的,如果是你,你要怎麼寫,或許會對你的思維有些幫助。對作文沒有興趣,也不妨看看,因為人總會有些要作文的時候的;就算不作文,也總會有些要講話要表達些什麼的時候吧。

  總回顧:

  〈「不假悟」與「透徹之悟〉還沒抓到感覺,只先拋問題。

  〈眾星落海成浪〉不錯,但收尾不太乾淨;要嘛該再扯幾十字,要嘛寫到曹操那邊截止也就是了。

  兩篇〈時間跳躍捲盤〉反諷得頗成功;雖然應該不會有什麼麻煩,我還是到退伍才交第二篇。這也是笑點。想起它就想起我最後那兩個月。此外,因為前兩篇都講詩,離一般人可能遠了些,所以第三篇就來個至少一半的人都能懂的當兵吧。

  〈你想看到什麼?〉很有意思,而最棒的地方在於那篇是一頓飯吃出來的,同時我也讓三位學弟露了臉,各位注意,以後他們都會有成就的。

  〈請曾志偉演曹操!〉受篇幅所限,沒寫出太多有意思的東西。不過我還是認為曾志偉演曹操好。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讀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覺得讀史讀到宏觀處,得懂一點黑色幽默,才好接受人類不得已的愚妄。

  如黨錮之禍,范將當時所謂清流、濁流分別稱作「鯁直派官僚」和「典型官僚」,講得真毒。前者堅決嫉惡,但成不了事,也就是死硬的魚骨頭;後者就是一般卑鄙齷齪無恥下流之類。我乍看覺得這「典型」太也貶低中性的「官僚」,但想想這也是制度和那些官僚自己讓它惡劣的,也就苦笑了。

  小結董卓亂後袁紹、袁術之流十餘年生靈塗炭的大混戰,范又說:「豪強對外部當然要混鬥互殺,對內部也一樣要混鬥互殺,一句話,豪強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混鬥殺人。」你說他是冷漠還是沉痛,是嚴肅還是嘲諷,是從主義的高度宣判,還是從人民的情感義憤?這種話又會不會太武斷了?

  我還是認為,對歷史文化是要有些溫情與敬意的;但這種根據殘酷事實的無情論斷,也要承認;此外還要放輕鬆些,因為我們還要活。綜合以上,大概就是黑色幽默了──不但是humor以觀,也還更要能哀矜勿喜地,回以:幽幽的靜默。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哥登在這期《亞洲週刊》的影評,以下貼出的是原稿。老爸叫我說:這是我正在沾滿銅臭的老哥寫的。

    美日戰爭的兩個心靈戰場 .胡一天

  克林依斯威特於二零零六年拍了兩部電影。兩部都是關於二戰史上最慘烈的兩棲登陸作戰--硫磺島戰役。第一部片叫 ,從美軍的角度講硫磺島;第二部就是 ,從日本的角度講硫磺島。一部全英語,一部全日語。上映至今,Letters所獲的好評遠遠超過Flags。 撇開抗日戰爭遺留的民族情緒以及此片在日本可能招回的軍國主義幽靈不論,Letters確實是我所看過的反戰戰爭電影中,最低調,深刻,誠實,感人的作品。

  硫磺島,是大日本帝國「絕對國防圈」的前沿。太平洋戰爭在打完馬里亞那海戰之後,日本聯合艦隊已基本上全殲,制空權與制海權已完全握在美軍手裡。日軍的全面崩潰,指日可待。全面進攻日本本土的作戰計畫,業早已準備在案。陸軍系統的麥克阿瑟將軍,主張應該取道台灣;海軍系統的尼米茲將軍,主張應該取道琉球。兩派關於總攻擊指揮權誰屬的問題相持不下,甚至連遠在華府的參謀長聯席會議都吵成一片。

  尼米茲為了打破僵局,在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建議金恩將軍可以先考慮把硫磺島當成奪取琉球的跳板,以為當前海陸相爭的局面作一妥協。雖然攻下小笠原群島對進攻日本本島有戰略上的重大意義,但硫磺島因為缺乏港口設施,而使得海軍對其興趣缺缺。然而空軍的阿諾德將軍卻認為,由於硫磺島位居塞班島與東京的中點上,島上的千鳥機場可以提供B-29長程轟炸機的掩護戰機起落的中繼站。聯參最後採納了阿諾德的建議,硫磺島戰役的序幕就此展開。

  奉日軍大本營令接下硫磺島守備任務,曾在御前晉見裕仁天皇的栗林忠道中將非常清楚,這一戰是有去無回,日軍必敗,美軍必勝。知其不可為卻又不可不為,栗林的任務必須是,也只能是,讓美軍在硫磺島遭受最沈重的打擊,以換取日本本土防禦完備的時間。當他抵達硫磺島後,基於他在歐美受教育的經驗,推翻日本陸軍教範中關於堅守灘頭的準則,決定在硫磺島構築可承受美軍炮擊與轟炸的地下碉堡及坑道,佈置隱密的機槍陣地,俟誘敵深入後,予以飽和痛擊,每一名日軍士兵,必須要有擊斃十名美軍後方可陣亡的心理準備。

  此一大膽戰略,讓面對美國十萬登陸大軍的劣勢日本守軍,成功地在四十天的血戰中全殲二萬六千名美軍,其中約七千名戰死。死守硫磺島的二萬二千名日軍中,只有約二百名存活。這是二戰史上唯一一次美軍傷亡數超過日軍的戰役。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二戰中所獲頒的榮譽勳章總數中,硫磺島一役佔超過四分之一。尼米茲上將對該役的評價是:

  “Among the men who fought on Iwo Jima, the uncommon valor was a common virtue.”

  儘管硫磺島承載如此沈重的記憶,克導卻從十分超然冷靜的角度來拍攝這部電影。以栗林中將在戰時寫給他兒女的家書為經,日軍在為玉碎而備戰的複雜情緒為緯,克導從軍人的角度,寫實地刻劃了一段動人的故事,一段關於非人戰爭中人性在極端處境上激盪的史詩,一齣高貴的悲劇。

  戰爭是無意義的,在歷史洪流中身不由己的個人,只能努力地為己身後代的生存創造意義。混雜了骨灰,炮灰,與火山灰的硫磺島,也許不會是人類相互殺伐的墓碑,但當克導透過生還者的眼中看見東升的旭日時,我相信他看見的不是勝利的光榮,而是回家的喜悅。這份對人性的希望,讓克林伊斯威特毫無疑義地成為繼約翰福特與黑澤明後,最具人道關懷,也最低調的電影大師。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民歌,當數〈茉莉花〉和〈青春舞曲〉最是渾然。前者唱將美好與人共享的願望,後者唱青春一去不復返的感嘆,都是最普通的主題,而這兩首最近原始的歌謠,就以最簡短的詞曲,做到了純粹之最。

  我們不會常常聽到它,但也總是不會忘記它;偶爾,隨意哼一哼,你可能會發現,這簡短的民歌,竟比無數流行歌曲都來得悠長。那為什麼現在看不到有誰在作這樣的「小令」了呢?因為現代時尚太浮華,人的生活太繁忙、思維太紛雜嗎?

  張懸〈寶貝〉應算是近年唯一有接近〈茉莉花〉那樣純樸而粹美的創作了,這也是她流傳最廣的歌曲,足見大家對這種情致是很嚮往的。然而,〈寶貝〉是張懸十三歲寫的,後來她一首比一首曲折幽晦,現在大概也很難再去寫〈寶貝〉那樣的歌了。

  或許,文明也就是這樣吧。都不是不想返璞歸真,只是,談何容易?

  【2007/01/21 聯合報】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姑姑原在中學教書,去年退休;一月十九日中午,跟大姑姑同她幾位還在校的同事聚餐。老師的話題自然是學校、學生和自己的孩子,我對當今中學生的情況也有興趣,便也聊了許多。

  先插一段歷史:記得唐朝時有個大臣,聽到很多士人抱怨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新法不如舊制之類,就在一篇文章裡回嗆道:這種話從周朝開始就沒停過,但如果人類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一千多年下來,現在我們不都變妖魅了?

  他的反擊是有力的。然而,又是一千多年過去,現在我們好像真的快變妖魅了。

  林老師的家政課,嗡嗡嗡嗡,吵得要命,學生說:我們最安靜的就是老師你這堂課。遲到者,講一堆理由,說是找我媽媽拿藥啦,什麼的;那你為什麼還慢條斯理地走進來?如果你用跑的──即使只是裝的──倒還可以忍受,但這學生明擺著就是不在乎。現在也不能打、不能罵、還不能罰站,講也都講過了,只好用分數了。

  然後三位老師相繼交流如何科學管理、客觀評分、詳細記錄,讓那些咎由自取的學生無話可說。我想起一段《論語》──「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然而如今的情況,德育和禮儀好像在國小國中就破產了,到高一,如果導師有教好,或許還救得起來;導師沒教好,再到高二,其他任課老師沒有辦法,也就剩下分數可以用了。

  又如大姑姑還在校時,有時早上第一個進辦公室,然後一個學生就進來大剌剌地到某老師桌上翻考卷,招呼也不打一聲,大姑姑就叫來罵一頓,你至少報備一下吧?現在辦公室就我一個老師,我算有責任管這裡的,如果有誰的東西不見別人問我我怎麼辦?何況我沒來你也進不來,你就當我幫你開門的啊?要學生出去重來一遍。結果學生跑去跟他們老師說「胡老師不讓我拿考卷」,老師還真跑來問大姑姑為什麼。

  張老師說:「所以你應該教育的是那些老師,不只是學生。」又說現在下課時間和中午的辦公室常常很吵,幾個學生和新來老師聊些無關課業的東西聊成一塊的也很多,大姑姑在的時候,辦公室就比較安靜。聽起來,年輕一輩教師還有許多道理自己也不知道,更遑論教學生的樣子。

  談到學校,學校也是好像都沒有心去管。垃圾堆積無人清理的共同教室啦,沒人掃的廁所啦,牆壁上不知留了幾年的不堪入目的文字圖畫啦,都要老師主動反映,還不一定會派人去清理。新的校長只能對外打廣告,對內也不是不想管,有人講哪裡該改,他也聽,也教人想辦法,但各處室一些待了幾十年的老人欺他沒在基層幹過,就編些理由,總也能把它唬住,然後問題就這樣繼續存在下去。

  我好像寫太多隨便哪一篇報紙投書都有的東西了。還是談學生和教學有益些。

  大姑姑說:「現在小孩的運算能力好差,我問他35*20是多少,他拿起筆開始慢慢算,我在旁邊就急得受不了,要是我們,700還不馬上就出來了。」這句話十年後會不會讓某些人覺得是吹噓?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YouTube上找到一些三十年代的電影歌曲片段,太難得了。連結如下,有誰知道哪裡能夠找到或買到,煩請相告!

王人美《漁光曲》(193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qp9I8RDpK8
周璇《馬路天使》
此片段包括〈四季歌〉、〈天涯歌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XlGqwTlagk
周璇〈四季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EUeMiJBhY
周璇〈天涯歌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xu8Kxuf-Sg
周璇〈夜上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jXYwDNhMG8
周璇〈花樣的年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PxwDedSoUs
周璇最後一次露面唱〈天涯歌女〉(195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y5NOx8s-8Y
周璇〈瘋狂世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_NVPCJP8M4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推薦臧伯的鴻文──〈編採訓練作為一門人文訓練〉,鞭辟入裡,精彩至極!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來搞一下這首經典情歌。

    月亮代表我的心

  你問我有多愛你
  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你面前是十五
  在你背後是初一
  嗚嗚嗚嗚嗚嗚 唷唷唷唷唷唷
  在你背後是初一

  你問我有多愛你
  月亮代表我的心
  給你都是太陽光
  絕不耗費我自己
  啦啦啦啦啦啦 哈哈哈哈哈哈
  就是不耗費我自己

  你問我有多愛你
  月亮代表我的心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夜作夢,夢到某人唱英文版的〈小情歌〉,歌詞很社會學。當時就唱得不清楚,醒來更忘了;今憑此靈感編出一點都不情歌的英文小情歌。

  我只夢到副歌,就先編副歌。寫慣了中文詞,改寫英文詞,覺得真的很容易。只要有核心意念和同義字典,一兩個小時就一段了。不過這英文不怎麼道地就是了。


For I know, although you treasure your memories well,
times will anyway flow
Then again, how can you hold your canon
like some knight, against the prevailing capitalism

Of course you can keep your diligent pose,
it's available
And you know, that's globalization,
in the end, we'll all come to gratification.

  原詞對照:

你知道 就算大雨讓整座城市顛倒
For I know, although you treasure your memories well,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讀書筆記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

  這本五六十年代編成的通史是依循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唯物史觀的著作,不同於當時及後來常見的教條主義、冗贅無聊,范文瀾以精深曉暢的學養與文字,示範了那一套史學的長處,短處卻幾乎都避免了。范雖接受了當時的主流思想,卻不流於偏見或武斷,而且時有創見。

  高中生就可以讀這部《中國通史簡編》了!我高三時可惜不知道它,不然一定會讀他兩遍;有很多高中課本只提及表面的事件,范文瀾把它背後的脈絡及其代表的意義都講明白了,很多地方還是我大學四年都沒讀到的。

  以下摘錄精彩、重要內容並加評述。

  第一章 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漢族統一國家成立時期──秦

  「荀子學派法家學派與孔孟正統派儒學的鬥爭,集中表現在中央集權(地主政治)與分封諸侯(領主政治)的爭論上,終於爆發了焚書坑儒的大破裂。」(p.19)

  李斯反對分封,後又駁斥淳于越並建議禁私學,范文瀾將這些事件歸納為兩個學派的鬥爭。這並非創見,引這段是要注意一下他的文辭。

  「當時三個起義首領,陳勝缺乏政治軍事經驗,雖然失敗了,號召反秦的功績是巨大的。項籍鉅鹿一戰,摧毀秦主力軍,對農民起義是一個大貢獻。但是,他代表領主殘餘勢力,要把社會倒退到秦以前的舊時代去,阻撓歷史前進的趨勢,他只能成為一蹶不振的可憐蟲。農民起義的果實自然要落到本身地主階級化但也代表部份農民利益的劉邦手中。」(p.30)

  這裡對陳勝作出了中肯的評價,對項羽則如此無情地蓋了棺:可憐蟲!好狠的評價。史家在這裡就是一派高高在上的姿態,然而,你服不服?這裡我服。對劉邦的成功,則是如此語帶保留的部份承認。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學系胡立志前陣子去宜蘭參加李遠哲慶生研討會,會中有個節目「與大師對談」,讓學生向幾位諾貝爾級大師提問。胡立志就想了一個:「如果讓你再年輕一次,參加現在這樣一個研討會,有機會向諾貝爾級大師提問,你會問什麼問題?」

  胡立志說,這是看我那篇〈如果我出學測作文題目〉想的,一開始只是想惡搞,但他隨即發覺這題目其實很棒,我大以為然。可惜,後來他們教授覺得這個問題「太難」,給改成了「如果你再年輕一次,你現在會想投身哪個研究領域」──這樣,答案就會因各人幾十年專業的積累而異了,實不如原來的問法,可以問出一些本質上的見解。

  但我還是慶幸我們發明了一個「萬用問題」,以後遇到要問問題的場合就問這個吧!哪個領域都行,太好了。後來我就把這事講給了劉炯朗校長聽,並問如果是您您會問什麼?

  校長說:「我們學資訊的,可以給你一個答案,就是重複這個問題,問如果是你你會問什麼。」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張元老師曾屢次在課堂上推薦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說是相當好的一部通史,幾次逛大陸書店時都忘了留意,昨晚整理書房,居然給我找到了!

  墨綠色封面,繁體精裝,無出版資訊,想來是戒嚴時代台灣這邊的翻印本。馬上開始看了,真快樂。



  從西漢看起,昨晚看到一半,在鹽鐵、貨幣之處和《史記‧平準書》《漢書‧食貨志》對讀,覺得《中國通史簡編》在那些部份基本上白話詮釋了很多古史的內容,並且把《史記》《漢書》講得不夠清楚的經濟的部份說得更清楚了。

  《中國通史簡編》是大陸五六十年代的產品,范文瀾雖也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史觀來解釋歷史,但他本人原是精通傳統史學的,寫來並沒有教條主義之弊。范於1969年去世,《中國通史簡編》只寫到元代,後來中共有組織人馬把它寫完,聽張元老師說,就是狗尾續貂,完全不能看了。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把刀今天在《中國時報》的專欄,談到學術著作第一人稱的用法,是篇好文章,轉貼並回應如下。


  我也贊成大方地用「我」,不過,「我」這個字讓許多人不太敢用,也是有道理的。我以前寫文章投稿也用過「筆者」,卻覺得很彆扭,文氣不如往常之順了,但用「我」好像又有點唐突的樣子,因此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中文裡的第一人稱稱謂很多,「吾」「予」「余」等文言是一類,「俺」「洒家」等口語是一類,指的都是單純的「本人」;「在下」「小可」「不才」「不佞」「僕」之類文謅謅的謙稱古代很發達,發達到發酸的地步,現代人用這些多半是在酸人,這是第二類的「本人」;「而公」「乃公」「老子」「恁爸」「恁祖嬤」則與謙稱相反,算是第三類的「本人」。

  然而,以上指的都是「人」;有時候我們說話行文,不太喜歡強調「人」,而比較需要強調「身份」,這時候,就有「職」「本官」「本座」「本席」,相對的,第二人稱就有「鈞長」「鈞座」「台端」「陛下」之類。用這種文字來自稱,意思通常是:這些話不但是我的意見,換了一個人坐這個位子,也得這麼說。這種稱呼,公文都還用。平常常用的則有「爸爸」「媽媽」「老師」。

  九把刀談到的「筆者」「研究者」則是「行為」一類,或許可以說是第三種的第一人稱,強調點在我做的事情,而不是我這個人。老師所謂的「不是沒自信,就是假客觀」確實有打到點上,而老師為什麼要這麼說?這就關乎現今學術寫作的原則,他們認為,人不應該躲在他的身份地位與行為後面,應該站到前面來,不避主觀地以「我」之名承擔起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如果對自己的主觀信心不足,又想讓自己的話語有力一些,就會自然傾向用「筆者」「研究者」,讓「研究」這回事給自己背書,庶幾加強一些說服力,也就是「假客觀」了。

  「身份」「行為」兩類或許不用分得太開,「學生」「老師」就可以算是兩者的綜合,我有時寫信給老師也用「學生」,不過聽到同學上課發問也自稱「學生」,便覺這同學也未免太拘謹了,雖然我們都讀聖賢書,不必要這樣吧。

  當然,如果寫文章作研究的是一群人,不好說哪段是誰的意見,概稱「研究者」是可以,但也不如說「我們」,除非你們還分幾個小組。

  有一段科學掛帥的時期,學術界崇尚客觀,一切向自然科學看齊,「我」的地位也就被壓抑;現在我們知道人文科學是不可能完全客觀,我們必須肯認主觀的地位,應該要敢於以「我」自稱。我很贊成,儘管有時我也還是會遲疑,不太敢一味「我」來「我」去,然而,古來一般學者就普遍有畏縮的弊病(五四時期一批人辦雜誌,投稿禁止事項中有一則「不說自己的文章不好」,我看了就笑,他們想是深有體會的),我們民族又常謙虛到近乎虛偽,所以,提倡用「我」,是好的,是有正對到我們的毛病的。

  雖然如此,但有時候一篇上萬字的文章都只能從頭「我」到尾,作者自己寫著也覺彆扭,不能變變花樣嗎?況且「我」的字形是人拿著戈,耀武揚威的,有時也太張揚了──文言裡,「我」也是指「我國」「我們這一群」的,至今報章也還用。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吐嘈板系列三。這一篇算是文化評論。

作者: youtien (又是一片天) 看板: TuTsau
標題: 重要的是心志,不是才華
時間: Sat Jan 6 02:24:27 2007


  昨晚,我收到了一個神奇的水球,ID是n開頭的,是哪位就不說了。雖說未經
同意貼記錄不太禮貌,也有點太張揚了,但我忍不住。或許以後我要為這篇文章
付出代價吧,但我現在真的忍不太住。

  記錄如下:

★n 請你尊重伊能靜好嗎???你有他的才華嗎!!! [01/04/2007 23:50:09]
To n: XD [01/04/2007 23:50:24]

  這時我以為他是故意和我開玩笑的,或者我故意把它當成玩笑。現在想想,
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還是不鹹不淡地回一句「敢問何謂才華?」好了。

★n 校屁啊!!!很好笑喔!!!整天只會謾罵!!!網路英才~~ [01/04/2007 23:50:46]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吐嘈板系列二。

作者: youtien (又是一片天) 看板: TuTsau
標題: 略論創作者的悖離
時間: Fri Jan 5 01:32:04 2007


  我們知道,歌是用來唱,用來直接間接地表達情意、興觀群怨的。

  兒歌、母歌(母親用來哄小孩的兒歌)、軍歌、採茶歌、國歌,這些歌的功
用都很明顯。

  但是我觀察現在的流行歌曲,似乎有一種功能錯亂的現象。

  我對這個問題滿困擾的,想了一段時間了,現在還想得不很清楚,因為我沒
有受過嚴謹的哲學方法訓練吧。在此先提出一點初步的想法。


  我們看每一首歌,都可以問一個問題:它是誰作給誰為了什麼在什麼場合唱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PTT吐嘈板發個文,原本只想隨便講講,就講了很多。

作者: youtien (又是一片天) 看板: TuTsau
標題: 詩體興替論
時間: Thu Jan 4 19:01:37 2007

  當今流行歌曲歌詞的水準已經爛到潰爛的地步了。

  拼貼以為時尚,堆砌以為風情,如今風行歌壇的一種詞體,已經發展到了不
可思議的地步,如伊能靜的〈念奴嬌〉,再一次打破了我對國文衰落程度的評估


  是的,這裡是吐嘈板,我還是用真名,我不怕,況且我對事不對人,再者就
算把他們罵翻了也沒用,我要寫得寫些有用的。──我要寫「我們能怎麼辦」。

  再怎麼不可思議的人、再怎麼不可思議的國文水準,後面沒有整個時代的風
氣,也決計搞不出那種不可思議的歌詞。然則,何以致之?

  流行歌曲在一開始不是那樣的。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春江水暖鴨先知』,為什麼不是鵝先知?」

  「哼哼,這你就不懂了。」

  「哦?」

  「不有外號扁嘴鴨的嗎?」

  「那又如何?」

  「你且看它前一句:『竹外桃花三兩枝』,前幾年新竹市長不是鬧緋聞?」

  「嗯嗯。」

  「那之外還有很多件;而就在那時,鴨子似乎佔到了某種先機。」

  「哦!」

  「但這意思還是很隱晦,所以我們還要看另外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