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掃墓,不在清明,在新年與青年節。過年時去彰化祭祖父,三二九到碧潭空軍公墓祭黑蝙蝠中隊的外公。
大舅舅和小舅舅昨天回台辦事並準備旅遊,今天正好一起去祭拜一番;正好,玄奘大傳系的陳瑜瑄、洪小芳幾位同學要拍黑蝙蝠中隊的紀錄片,今天也就約好了讓她們拍一些我們鞠躬獻花的畫面。
昨天我弄了一個下午,晚上也總算把〈赤空碧血〉錄出一個還可以的版本,會用在紀錄片裡面,配上畫面;我一直想做的拍MV一事就這樣讓一群素昧平生的同學給幫了,真是感念。也許做好以後,可以放到YouTube給大家看。
今天晚上中天台也會播黑蝙蝠中隊的紀錄片,據說是鳳凰衛視製作的,且看他們拍得如何;等玄奘同學這邊的片拍出來,我也寄給他們看看。
- Mar 29 Thu 2007 17:30
青年掃墓
- Mar 28 Wed 2007 23:12
卓別林:《科學怪人希特勒》
昨晚夢到在家裡書櫃找出一部卓別林的DVD,封面是一個黑髮的、額頭上很多縫線的「科學怪人」希特勒,那一撮小鬍子還故意染成金黃色;劇情簡介:納粹在企圖征服世界的同時,也在秘密研究外星飛碟上面的科技……
男主角:卓別林飾希特勒,女主角:宋美齡。宋美齡年輕時也拍片嗎?(雖然現在對一下年代,會有這部片時她也四十多了)
居然有一部比《大獨裁者》更猛的片,我馬上拿去放了。結果一開始是一長段大陸某觀光飯店的廣告,快轉過去,終於到正片米高梅的片頭,然後這個夢就結束了。
幹,我想看這部片啊!
- Mar 27 Tue 2007 22:11
2004福隆海洋音樂祭補遺
整理房間,有一本台大的小記事本,翻開來看裡面有沒有寫什麼,只有兩頁,是2004年7月去福隆海洋音樂祭的筆記,真有趣!不是整理出來,我都忘了。
第一頁上面寫:
5:00 起,洗澡,泡龍井。
6:30 至台大。
8:30 圖書館,龔《江西詩派》;《中共地下黨》。
11:09 自強2035
12:20 抵
人很多,店家攤販也多。
14:00 至主舞台前,要了一張報紙,坐,有人抽煙,討厭。天陰偶雨。
22:22 回程車開,搶到車位。
這一頁不算什麼,只是那一天我起得還真早。八點半才去圖書館是因為那時才開,不過這兩個小時我在幹嘛?記得那天看的《江西詩派》(全名不只這幾個字)是龔鵬程的博士論文,文筆相當唬人,很多我也看不懂的文言。
好了,重點在第二頁。第二頁上,我竟列了一個「評分表」,評比當晚十一個團(最後一個是去年首獎的表演)的表現。這表是怎麼列的呢?如下:
曲 唱 人文境界
熊寶貝 中上 中 ☆
魔法師 中上 中 XD
- Mar 25 Sun 2007 18:12
七絕詠黑蝙蝠中隊
玄奘大學大傳系有同學欲拍攝有關黑蝙蝠中隊之記錄片,來找我求取資料,詢問故事,並問我能否幫他們想一個好一點的片名。我翻開紀念集《赤空凝碧血》的唐飛序文(此文文采斐然,頗有古風,應是由國防部的文膽操刀),描述當年烈士執行任務的情形有一句「無間夙夜」,我說,這句不錯。再想到該片有訪問還健在的黑蝙蝠隊員,乃足之云「回首無間夙夜事」;又想,不如把它寫成一首詩吧。於是完之如下。
詠黑蝙蝠中隊
青山沉隱幾歸休,
骨髮曾凌赤縣州;
回首無間夙夜事,
彤雲漠漠水悠悠。
.「青山」指碧潭空軍公墓,黑蝙蝠中隊一百四十二名殉職人員,迄今仍只有一部分得以歸葬。
.赤縣:《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此處亦特取其「赤」。
有關黑蝙蝠中隊,可參閱此網頁。
- Mar 21 Wed 2007 16:22
小叮噹X #17 遲到千年
「小叮噹……」
「幹嘛?」
「我突然想到了一個不會再遲到的方法!」
「怎樣?」
「你說為什麼每天都要早起呢?我大可睡到夠,起來再用時光機直接準時到學校,這樣不就好了嗎?」
「……」小叮噹突然笑了:「好啊!那你明天就試試看啊!」
翌日清晨,大雄被大雄'從被窩裡搖起來。
大雄:「不是說好睡飽了你直接到學校的嗎?!」
大雄':「是沒錯,可是我一回來就想我幹嘛幫你去上學?為什麼不叫你起來自己去?」
大雄:「什麼你呀我的?我們不都是一個人嗎?!」
- Mar 21 Wed 2007 04:33
立國精神與正名問題
PTT歷史板上,有人對〈秦國的立國精神〉問「何謂立國精神」,我想了一下,理出一個輪廓,又聯想到儒家思想裡面的正名問題,竟發明了一個新的觀點。
什麼是立國精神呢?我們先把「國」字作最廣義的解釋,即一個團體,如我們說「誰跟誰是一國的」那種也算。立國精神,就是一些能夠團結、凝聚一群人,讓他們一起立而為國的價值、信念、傳統、訴求--也就是精神。
在秦國,我想,可以說是周平王的一句:「秦能逐戎,即有其地。」嚴酷的生存、發展、鬥爭,讓人熱血沸騰,讓人親愛精誠,但又不只是暴力、征服,還帶有捍衛、發展華夏文明的使命在。
在楚國,是《左傳》裡記載的一句:「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這句話被連橫抄到《台灣通史》序,也被用到〈美麗島〉歌詞,都引得很好,它是真實的描述,美麗的字面下是數不清的艱難過程,也因此更顯浪漫。
而在整個周文明,是《尚書》裡記載的那些,是王官所傳承的宗法、封建社會的價值,孔門發揚了其中的精義,讓這一套在後來兩千多年中持續被統治者與儒生奉以為教。
在雅典,是自由民主;在斯巴達,是勇武剛健;在羅馬,是紀律與榮耀;在阿拉伯,是伊斯蘭;在荷蘭,是海洋貿易;在英國,是光榮革命《權利法案》的制衡精神;在法國,是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愛,是《馬賽曲》;在美國,是《獨立宣言》;在日本,是明治維新以降日漸建構完整的武士道民族主義;在韓國……北韓有主體思想,南韓……我看不太出來。儘管這些價值未必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與貫徹,儘管它們本身未必對,但它畢竟是普遍根植在這些國家裡面的東西,一種圖騰、象徵吧。
也有不具備立國精神,或者那一套說法很粗糙的國家,像是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亂世,大多根本只是軍閥,為了羈縻人心,拿儒家那一套來哄人而已;穩踞綱常名教正統的南朝,政治腐敗到骨底,但北方依然帶著自卑感地對南方嚮往,也沒人有另立典範的氣魄,為什麼?百姓和士林嚮往這一套。
於是問題來了。
第一、立國精神名不副實,如之何?第二、舊有的價值、信念如果在新時代不適合了,怎麼辦?
先講秦國。
- Mar 20 Tue 2007 15:11
秦風.無衣
昨晚寫〈秦國的立國精神〉,寫完又把《詩經》翻了一下,《秦史》上說渭水流域豐美,看來是真的,除了〈蒹葭〉以外,〈終南〉也是極美的詩。
又想到秦國的音樂。歷史記載秦國的音樂是比較原始粗曠的,六國都絲竹管弦了,他們還在拍大腿、擊瓦釜。不知道為什麼,就開始想〈無衣〉要怎麼唱,又想到近來思考的「漢語怎麼唱」的問題,我們語言在歌唱上的特色,除了四聲語音變化,應該就是拉腔。
然後,從「豈曰無衣」開始,我給它編出一句,又想像一句唱完後必有很多和聲,就編起來了。〈無衣〉三章,每章五句,五句的歌詞要怎麼編曲?我福至心靈,就想:一定有一句是沒有歌詞的吟唱,於是,把第五句編一個「荷哩荷嘿荷哩哈」,七八句再來個答數,就這麼編出來了。不過現在想想,還是不要拿我們近現代國軍的東西去搞秦軍,先拿掉吧。
下譜八分音符不加底線,一個全形空格就是一個八分音符。
無衣
A小調 4∕4 進行曲
╭─╮
|7 - 3 2|3 - - - |3 21 6 |7 - - - |
‧ ‧ ‧
1 豈 曰 無 衣 與 子同 袍
2 豈 曰 無 衣 與 子同 澤
3 豈 曰 無 衣 與 子同 裳
╭──╮ ╭─╮
- Mar 20 Tue 2007 00:38
秦國的立國精神
網友sssh307回應我舊作〈《英雄》:完全失敗的電影〉,有一段說:「我並不認同秦的立國精神(嚴格說來,他有立國精神嗎?)」
我修過秦漢史,可以回答你:有,秦有立國精神,而且相當值得稱道。
剛剛重新翻了一下林劍鳴的《秦史》,秦的祖先伯益曾幫助禹治水,並為舜馴服鳥獸,因被賜嬴姓;他們本是一支遊牧於東海之濱的部落,殷商時期,因為忠勇,受到提拔,並有一部份遷到了渭水流域。周人代商,把東邊和西邊的秦人都遷到了渭水的更西邊。公元前八九零年周孝王時代,秦的首領非子因善於養馬,被周王徵召,後來周孝王封秦為「附庸」,准許他們「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至此,秦國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我們知道西周時期,西有戎,北有狄,華夏的勢力還沒有那麼唯我獨尊,簡而言之,周就是要靠秦來對付戎、狄。秦人不負所望,一百多年,打得非常賣力,不過到前七七一年,由於周幽王不得人心,西戎還是攻入了鎬京,幽王死於驪山。周室東遷,春秋時代開始。
周室東遷,事實上就是被西戎趕走的。七七零年,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與齊、晉平等的諸侯,並且把「岐以西之地」「賜」給了秦。這是什麼意思呢?岐以西之地當時都是戎、狄的地盤,也就是說:打下來就是你的。
秦襄公承接了這歷史使命,勤修武備,打了很多仗,也死於伐戎之役。秦以一新起的小國,要為生存、發展與強悍的戎狄鬥爭,所以,秦只有和他們一樣強悍,而且殘酷。
而秦國有什麼優勢?第一,他們取得了資源豐富、大利農業的岐地,也就是周原,周人的故居;第二,他們招倈了許多沒有隨平王東遷的「周餘民」,這些周人善於耕作,因此讓秦國轉變成了農業經濟。同時,周人也帶來了較高的文化,我們讀《秦風》有〈蒹葭〉,這麼柔美的情詩,就比較像是周人寫出來的。
又過了一百多年,到秦穆公時,穆公策反了戎王派來察探國情的由余(這由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才,有興趣可以去讀《史記‧秦本紀》),又用酒、色腐化戎人首領,如此利用中原文明的產物分化、同化西戎,至穆公三十七年(前六二三),終於一舉出擊,勢如破竹,「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國從此強大。
所以,秦的立國精神是怎樣?秦國的精神,是那幾百年華夏諸國裡最健康、最勇武蓬勃的。他們質樸尚勇,但也不是沒有文化,可以說綜合了遊牧和農耕文明的長處,而且,政權一直比較穩固地掌在國君手中。商鞅變法能夠在秦國成功,也是因為秦有這種政治體質。到戰國末年,荀子遊覽秦國,還一再地讚嘆,秦人保有許多質樸的古風,國民素質極佳,不像六國的人心,都澆薄得不成樣了。
然而,這種立國精神也有一個最大的隱患:它就是軍國主義。秦始皇能在前二二一年統一天下,是靠秦人這五百多年的積累,然而統一以後仍然窮兵黷武,又因為皇帝自己的問題,使得趙高和二世胡搞,才會被推翻。
- Mar 18 Sun 2007 06:42
尋找漢人的歌聲
什麼是我們自己的歌?
英美歌曲流行的民國六十年代,李雙澤登高一呼「唱自己的歌」,而後有民歌運動的發軔。那是一段我尚未追蹤的歷史。且先不論他們後來做出了什麼成果、留下了多少影響,單就「唱自己的歌」這五個字,已足發人深省,且猶足發人深省。
二零零五年三月,民歌時代最傳奇的歌手,卑南族胡德夫第一張專輯《匆匆》出版,我很快買來聽了,聽了以後,感動良久,尋思良久。
胡德夫是一個,容我這麼說:已臻化境的歌手。《匆匆》十二首歌,有國語,有台語,有英語,有卑南語;原住民的語文我無法評論,但他的中文與英文,都絕對能當得「純正典雅」,沒有文化素養,寫不出來的。而同時,這所有的創作與翻唱,都是胡德夫,都是他發明的「Haiyan Blues」,原住民的文化之美,漢語之美,英語之美,西方音樂之美,都由他冶於一爐而發揚出來,也因為他而更豐富了。胡德夫真是唱出了自己的歌。
然後我就想:那我們呢?胡德夫,一個原住民,中文比一大堆漢人都好;人生哲學的體會與實踐,也比不知多少身邊一大堆東西方經典的我們通透。聽胡德夫,台灣漢人應該感到羞愧;我聽胡德夫,就很是自慚形穢。
我是什麼人呢?在台灣問這個問題,我通常會說,我是外省第三代,不會說自己是漢人,雖然我算是漢人──為什麼呢?一方面,漢民族的認定範圍,從來是寬泛的,而且漢人太多了,沒什麼好強調的;另一方面,我也實在不好意思大聲地宣稱自己是漢人,因為,我怕自己不夠格。
就算我是漢人,我傳承了多少漢文化?
我們這一代的城市之子,雖然還說中國話、吃中國菜、過中國年節,但中華文化在我們生活中的濃度,是越來越稀薄,幾乎不成樣了。
鄉下人,或者有鄉下淵源的台灣人,或許還能說,我們有媽祖出巡、八家將、放天燈、過火、炸寒單,我們有閩南語、客家話,我們有歌仔戲、布袋戲、南管、亂彈,我們有稻米文化茶文化......
但我有什麼?我這個台北人有什麼?什麼是屬於我的呢?有什麼,可以讓我覺得,自己和一個偉大的民族是一體的呢?
- Mar 17 Sat 2007 23:54
白光〈牆〉
這首歌越聽越有味道,說來真奇怪,從主題到內容都是芭樂了兩千多年的閨怨,怎麼就是聽不膩?
中國以前的小調,狀聲詞用得特多、特好,這首〈牆〉裡的「呼呀呼呀響」和「哎呀呀兒喲」都堪為典範,當然,也是白光唱得堪為典範。結尾處「傷」和「行」的壓抑和轉音也真是絕了。
那時的歌謠,歌詞都很簡單,但文章都在那幾個字的詮釋上。如今,文辭和意思都複雜了,唱起來卻平板了。
牆
風吹窗 身兒涼
風吹柳梢兒 呼呀呼呀響
人家鴛鴦同羅帳
奴家有夫不成雙
哎呀呀兒喲 哎呀呀兒喲
愈思愈想愈心傷
雪撲牆 心兒慌
雪塌枯枝兒 呼呀呼呀響
眼瞅著牆外好春光
奴家心事向誰講
哎呀呀兒喲 哎呀呀兒喲
- Mar 17 Sat 2007 17:48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詞:卞之琳〈斷章〉
C大調 4/4 中板
C Am7 C
. .
|5 - - - |3565 - 3|2 - 1 - |- - 0 - |
▔▔▔ ▔
你 站在橋上 看 風 景
Am F G
|654#356 6|5 4 - 3 |2 - - - |- - 0 - |
▔▔▔▔▔ ▔
.
看風 景的人 在 樓 上 看 你
Dm Fmaj7 G
.
|2 4 - - |654 32 |2 - - - |- - 0 - |
- Mar 15 Thu 2007 16:07
匯率
- Mar 14 Wed 2007 00:37
灰色幽默
晚上在信義路OLE和政大歷史所的林宏一兄吃飯。之前不認識,是他看到我寫有關黑蝙蝠中隊的文章而約我的。其實黑蝙蝠中隊和他的研究關係並不密切,我只就自己的認識講了幾點,很難說對他有什麼幫助,倒是聽他講古,獲益甚多。
林兄是軍事模型學愛好者,他說,會吸引他的題目,就是有血腥味、煙硝味者,最好還要「吵得很厲害」。如他目前在研究的一題,就是民國四十年代,我們的海軍,如一艘日本交給國軍的不死鳥艦(丹陽艦)在大陸東南沿海一帶,執行「關閉」已經不在國府手中的港口之令,「扣押」、沒入各國運往「匪區」的船艦與物資的故事。那年代我們搶的船,蘇聯、日本、英國的都有;人家吃虧,當然要上門來抗議,外交部就負責和他們扯皮,扯扯扯一直扯到聯合國,從而留下了一大堆妙到毫巔的檔案。太有趣了!原來我們海軍以前這麼威!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這是一個「尷尬」的題目。像這一案,算是台灣史嗎?當然是台灣史!但現在的台灣史研究者怎麼就沒幾個在做國軍的呢?它也是軍事史、外交史,哪裡都靠,卻也都不太主流、不太「正宗」。而如果你帶了什麼樣的意識形態去看它,總會把它解釋得很無趣──你要說這是黨國的榮光還是國府的另一「罪惡」?怎麼說都不大對勁。但如果拋掉意識形態,不帶任何成見、偏見去看──它就是歡樂,太好玩了!而且不是膚淺的笑鬧。林兄說他是以「kuso」的心態在認真地做這研究的;我說,這也就是我一直倡導的「灰色幽默」史觀。
真實是最有趣的。我們這一兩代史學工作者正在慢慢廓清國共兩黨的宣傳,還原事實,而不代以另外一種宣傳(如民進黨的宣傳)。過去和現在都常有「為尊者諱」的情事,我們不再這樣了,因為第一,我們眼中不必有什麼尊者;第二,把那些偉大人物、偉大團體的陰暗、醜陋一面發掘出來,在我看,並不會減損他們對我們的意義與價值,反而能讓這些人物更可親,讓我們更能借鑑、反思。
聊了許久,看了看他從國史館影印出來的檔案,林兄又說,他還看過民初外務部的「清檔」,就是部裡認為重要的文件,重新謄錄一遍存檔,那些都是前清翰林等級的人,用小楷整整齊齊抄下來了,令人感到一股「帝國風範」;後來慢慢不行,許多文件潦潦草草就存下來了,到如今十幾二十個碩博士生去研究,很多字還猜不出來。他談到對整個中國近代史的看法,就像一隻恐龍被放到現代世界,又像一個被打到完全仆街的巨人,在一百多年間極力掙扎、適應,要重新爬起來。這整體的趨勢,即使不說是進步,總是可觀的。我很同意。
錢穆先生說「溫情與敬意」,我說「灰色幽默」,可再舉一例:林兄看過前些日子出版的「塵封的作戰計畫」(就是上過好一陣子新聞的反攻大陸的「國光計畫」),說,這應該稱作「還好塵封了的作戰計畫」──然而你想,很多我們認為不可能、不可行的事情,歷史上常常有人就做出來了。像這國光計畫,雖然它如此不可行、不可能,可它也是整個軍方參謀體系成千上萬人好幾年搞出來的,尋常幾個業餘愛好者、小說家、動畫家空想出來的東西,怎麼能和它比。
林兄說:「歷史的複雜和有趣就在於,它是好幾億人一起搓的麻將,還有天候地理一大堆因素,到處都是蝴蝶飛來飛去。」
我說:「就像我當兵整卷的時候,我打開檔案櫃時,我看到的,是無數人的青春。那時我突然很感動。」
林兄:「即使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青春。」
今天真是個好日子,又認識了一個走在前面的吾道中人,希望能早日看到林兄的論文,及其大眾化的演繹,如漫畫。這一題材如果要畫漫畫,缺錢,我投資。
- Mar 12 Mon 2007 23:01
從道家思想看《沒有名字的怪物》
浦澤直樹漫畫《怪物》劇情中,繪本《沒有名字的怪物》是東德實驗機構「五一一幼兒之家」的一系列教材中,地位最顯著,寓意也最詭異的一篇。本文將試著從道家思想的角度來解讀這篇童書、這個機構,及其所出雙胞胎兄妹約翰、妮娜的異同。
首先要聲明的是,我對道家思想並不算精通,對《怪物》的劇情也沒有很細密的研究。(我從租書店租來看過兩次以後,只在當兵時復習過三次──九十五年二月,海巡署東巡局下發「休閒、勵志、成長」圖書中,每個大隊有一套《怪物》;我很讚賞局裡長官的品味。)這裡一定還有許多哲學、心理學、劇情都比我精的強者,我這篇就只算拋磚引玉,尚祈補充指正。
言歸正傳。
《沒有名字的怪物》、《大眼睛的人和大嘴巴的人》、《和平之神》這一系列詭異的繪本,都是《怪物》故事中為東德「五一一幼兒之家」的實驗而編繪的教材。據漫畫中小時候曾經在「五一一幼兒之家」被帶著朗讀這些故事的角色說,讀過這些故事以後,有一種奇異的感覺:「好像什麼事情都不重要了。」漫畫主人公的讀後感則是「虛無」,我們讀者呢?我和我老哥讀後,臉上都要不由自主地泛起「匪夷所思」的笑容:這到底是哪門子的故事?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完全沒有意義!完全就是虛無!
不,並不會沒有意義。意義就像乳溝,要擠總是擠得出來的。
怪物分裂成兩個,分頭尋找名字。東邊的怪物進入別人身體取得他們的名字,並且讓人變得強壯,但過不久,鐵匠奧圖肚子裡的怪物越長越大,卡哩卡哩,就被怪物反噬,怪物又變回了怪物。鞋匠漢斯、獵人湯瑪斯也一樣,到了小王子才不一樣。哪裡不一樣?小王子的生活很好,怪物忍著飢餓,終於到實在忍不住時,「小男孩把國王、大臣和僕人全部都吃掉了」──不是怪物吃,是小男孩吃,彷彿怪物已經完全和他一體了。
這怪物象徵什麼呢?我認為,是一種渴望找到用武之地的「力」。有了力量,人就可以實踐他們的欲望,然而「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有了力量,是否也會滋長欲望,而使人趨向迷亂?
再看西邊。
小男孩碰到往西邊走的怪物,怪物說他不需要名字,我沒有名字也過得很快樂,然後小男孩把往西走的怪物吃掉了。
往西邊走的怪物,以中國文化打比方,可以算是隱士,或者傳說中騎牛西行的老子吧。沒有人知道他們有多少力量,他們也不顯露。他們放棄了名字與欲求,得到自由。如此說來,往東邊走的怪物,則可以比作熱中功名之士了。那最後為什麼小男孩要吃掉怪物?
- Mar 08 Thu 2007 17:17
青玉案.2046
青玉案.2046
時間:元宵夜
畫面:一排盛開的櫻花,被東風輕輕吹拂。
旁白(男,粵語):東風夜放花千樹,
畫面:風吹落數不盡的花瓣,落在某大酒店前平整的柏油路上,以及路上行駛著的十數輛黑色賓士。
旁白:更吹落,星如雨。
畫面:著整齊西裝的梁朝偉泊好了他的賓士車,泊車小弟幫他開門,梁朝偉下車,轉向酒店大堂。
旁白:寶馬雕車香滿路,
畫面:酒店大堂內,珠光寶氣,衣香鬢影,宴會正酣;管弦樂隊在演奏,侍應生捧著盤子到處斟酒,池塘內名貴金魚、紅龍游來游去,池底還有燈光,把魚龍游動的影子投在人群中與牆壁上。
旁白: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畫面:鏡頭橫劃過宴會中,人群內,前景是章子怡穿著露胸高叉旗袍,濃妝高髻,眉毛修得細細,戴金飾,持酒杯,手上金戒指,嘴巴笑得開開地和背對鏡頭的老男人調笑。中景跟著梁朝偉,一副憂鬱又浪蕩的死樣子,似笑非笑地緩步而行,遠景是人群。
旁白:蛾兒雪柳黃金縷,
- Mar 07 Wed 2007 00:36
熊昭政《萬曆首輔張居正》
- Mar 06 Tue 2007 22:40
最近看過的東西 2007.1,2
去年底寫了第一篇就沒寫,現在來補一下。算算,看得太少了。這裡所錄不是全部,只記我認為可觀的。
這兩個月看了這些書: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上下冊,台北:無出版資訊,1970-80?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下冊,台北:曉園,1994
戴錦華,《性別中國》,台北:麥田,2006
H.G. Wells著,梁思成等譯,《世界史綱》,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史景遷,《天安門》,台北:時報,2007
賴聲川,《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北:天下,2006
熊昭政,《看了明朝不明白》,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李零,《兵以詐立-我讀孫子》,北京:中華書局,2006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網路版
古龍,《天涯‧明月‧刀》,網路版
網路文學:
孫曉,《隆慶天下》第一冊
阿越,《新宋》
徐公子勝治,《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