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名字〉
詞曲:張雨生
玫瑰多情也多刺 竟與你似曾相識
有多少次我嘗試寫首詩 留下你那婀娜多姿的樣子
有時候嬌橫傷人 有時候嬌柔依人
我只能用最奢侈的玻璃 為你築起不懼風雨的天地
只要能夠陪著你我都願意 我就是你忠實的園丁
只要能夠想著你我就歡喜 即使你寧可自由自在呼吸那一窗星星
名字背過又忘記 符號充滿了神祕
原在夢裡忽而又中世紀 我像聖堂下為你禁欲的僧侶
這首歌不是情歌!
不是男女之間的情歌。
- Jun 07 Wed 2006 23:18
真知之愛:〈玫瑰的名字〉
- Jun 07 Wed 2006 23:18
流行範本:〈用心良苦〉
〈用心良苦〉
詞:十一郎 曲:張宇
你的臉有幾分憔悴 你的眼有殘留的淚
你的唇美麗中有疲憊
我用去整夜的時間 想分辨在你我之間
到底誰會愛誰多一點
我寧願看著你 睡得如此沉靜
勝過妳醒時決裂般無情
你說你 想要逃 偏偏注定要落腳
情滅了 愛熄了 剩下空心要不要
春已走 花又落 用心良苦缺成空
我的痛 怎麼形容 一生愛錯放你的手
一首歌如果被很多歌手唱過,必有其過人之處。〈用心良苦〉便是這樣的一首芭樂歌,成功的大芭樂。
- Jun 07 Wed 2006 23:17
許美靜〈鐵窗〉、許茹芸〈獨角戲〉
放假時搜括家裡的華語專輯,又灌了十幾片到電腦裡,其中有一片《Top 1996 - 國語年度票房總冠軍》,收錄了許多我耳熟而不能詳的歌,而全片十四首中,有三首許茹芸、兩首許美靜,這兩位歌手我一直沒有多加注意,這會終於細細聽了幾遍,她們確實唱得好!她們所唱的曲,也的確多有現在還常常在電台聽到的佳作,只可惜,歌詞未能滿足極度挑剔的我。以下評論最抓我耳朵的〈鐵窗〉〈獨角戲〉兩首。
〈鐵窗〉
詞曲:陳佳明 唱:許美靜
我的心早已經一片黑暗 再沒有什麼可以點燃
我只剩眼角的一滴淚光 怎能把這世界照亮
對你的恨已經慢慢變少 對你的愛依舊無法衡量
在原諒與望之間游蕩 唯一的感覺是傷 傷 傷
我以為你給了我一線希望 我伸出手卻只是冰冷鐵窗
若現實它總教人更加悲傷 就讓我在回憶裡繼續夢幻
我以為我從此能快樂飛翔 在夢醒後卻只是冰冷鐵窗
若現實它能教人更加勇敢 就讓我在地獄裡等待天堂
主題「鐵窗」,以象徵歌者的心境,頗獨特,其質感也很適合許美靜的歌聲,但是這兩字帶入歌詞正文時就點得太硬了:「我伸出手卻只是冰冷鐵窗」「在夢醒後卻只是冰冷鐵窗」,單看這兩句還不錯,可是前後文的呼應不足。
- Jun 04 Sun 2006 17:49
沒有煙抽的日子
又是六月四日了。
要我為六四選一首主題歌,我不會選激昂壯烈的〈歷史的傷口〉大合唱,而會選遠較之深沉、醇郁的〈沒有煙抽的日子〉。
根據網路上所看到的文章,〈沒有煙抽的日子〉是王丹在八九學運期間以「星子」筆名在報上發表的一首詩,但詳細的時間地點如何?是在入獄之前寫的嗎?創作當時的背景、心境又是怎樣?都還有待查考。我只知道,張雨生讀到這首詩後深受感動,而給它譜了曲,王傑、張惠妹都唱過,雨生本人演唱的版本則收在八九年的專輯《想念我》中。
雨生兼具文學、音樂、歌唱方面的天賦與努力,但最可貴者,還是在他樂天而憫人的淑世情懷。惜哉,天不假年!此曲由他唱來,至能感人;張惠妹的聲音也好,但她唱來就不行,因為她沒有雨生那樣深而廣的思想與胸懷,所以,也就唱不出那種精神吧。
曾讀過王丹一篇談這首歌的文章,說他其實在天安門廣場運動開始後就不抽煙了,後來在逃亡時抽了一支,立即聽到自己被通緝;躲在北京朋友家時又抽一支,第二天就被逮捕;獄中碰到小學同學,又抽一支,隨即得知自己被判四年。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抽過煙。文章中王丹自嘲地問這是不是迷信?他置而不論,總之他是不抽了。然而,這抽不抽煙的小故事背後,是整個時代的悲劇。
八九六四,千絲萬縷的歷史問題,各種勢力、理念與意圖在之中各佔多少,是非如何評定,責任該誰之歸,至今是算不清的帳。但不論那些人、那些事之中有多少誰認為的權謀利害,一切的核心,總還有一個對光明、改革的渴望。
成了犧牲的理想或許幼稚,可它畢竟存在人心;其精魂所化生而成的詩歌,也便將永遠地為我們所吟詠、傳唱。我們要聽它、讀它、唱它、更要懂它。因為,蒼白而不經事的我們,有必要去認識,什麼是浩劫、苦難中的情操。
沒有煙抽的日子 詞:王丹 曲:張雨生
沒有煙抽的日子
沒有煙抽的日子 我總不在
- Jun 04 Sun 2006 11:09
王修亮老師談啟蒙
轉錄自http://www.sshcf.org.tw/phpBB2/viewtopic.php?t=19
既然談啟蒙,請先看看「蒙」的卦辭與象: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象曰: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
啟蒙是兒童學校(或私塾)教育學習的開始,最經典的啟蒙,原本不是背誦,背誦是唐宋科舉制度逐漸累積起來的特殊習慣,尤其後期君王指定科舉註解的教科書版本之後,更強化與僵化了背誦之法,以致文人積弱,惟口能言、筆能書,卻目不識五穀,足不登五岳。這也是「文以載道」的風骨,從歷史依序遞減的重要原因。
在經典當世的孔子,生活學習充塞在論語之中。「孔子家居」的小節詳盡,「盍各言爾志」的活潑態度,「弟子入則孝」的行為落實,「里仁為美」的環境影響。在在表示出「生活」才是「經典」之本。這也正符合最古老的經典---易經的啟蒙態度。
蒙,亨(蒙,和成長有關)。
匪(同非,不是)我求童蒙(我去求孩子來學習)。
童蒙求我(是孩子碰到問題,來求我協助解決)。
初筮告(筮,占卜,比喻孩子第一次引發了強烈學習動機時,我要幫助他、引導他找到答案)。
再三瀆(如果孩子只想知道答案,或我只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不能引導他體悟如何探索學習,不能深入內化,外發為行動,知識其實是非常淺薄易忘的,孩子就會輕忽答案,一次又一次的不去嘗試探索,只求快速要個答案)。
瀆則不告(如果孩子輕忽學習,就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
利貞(所以對學習來說,教師與學生都需要有恆心,有耐力)。
皆下來,孔老夫子才會從「蒙」的概念,發展自己的教學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扣其兩端而竭焉。」「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則不復也。」
自商周之時,我們的文化裡,就已經有了如「蒙卦」這樣真實而深刻的教育觀念與方法。自孔子以來,我們的文化就裡,就有了「啟發教學法」「建構式教學法」,可惜都沒有受到重視,只成為一份背誦教材。
- Jun 04 Sun 2006 11:07
王修亮老師教學札記:無中生有-數字的定義
轉錄自http://www.sshcf.org.tw/phpBB2/viewtopic.php?t=23
在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到底有多久呢?那時候,你說「那時候」,應該是一個古老的時間。但是,更古老之前,不但沒有形狀空間,連時間都還沒有出現,你怎麼形容?對!就是這個意思:「什麼都沒有」!也就是說:沒有任何看的到的東西!
現在的世界呢?我說:「世界!」就表示世界是…?用最簡單一個字、最常常說的字來表示…,我不知道***同學今天來了嗎?我喊:「***!」很好,你大聲說「有」。所以,物體「有」,我們說這是「存在」。什麼都沒有,正好和有是相反的,我們用一個最簡單的字說明,對,就是「無」。
最古老之前,連時間都沒有,什麼都沒有的那個叫什麼?對!那是無!無有沒有極遠的邊界?不會有,好,所以大人們稱這樣不知道有多廣大,極大的無,叫「無極」。然後…然後呢?對,有就出現了!有,是從無之後出現的。有一句話「無中生有」,就是用這個意思來說明事情的狀況。一句短短的話,包含了一個大家都懂得的意思,通常我們叫它「成語」。
我們整理一下,剛剛我們是怎麼會認為「最初是無級,接著有才從無極之中出現。」對,就是這樣一層一層往上想,我們才認為無是最早的,接著才會有。這個想理由的過程,叫做思考。
你們認為無級是什麼狀態?請提出意見!對!這些情形,讓大家能明白「無極」是什麼情形,這叫做解釋、說明,也就是「表達」。我們說的那些情況,就是舉例子。舉例子說明,很容易讓別人明白。
很久很久以前,「無極」因為就是不存在,所以就那麼空空的,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不想。因為既然是無,連思考都不會有。這樣過了多久,沒有人知道,也說不定很快,反正連時間都沒有,所以很久、很快,能知道嗎?能判斷嗎?
但是有一個奇妙的事發生了!不知道什麼原因,忽然,「無」中生「有」!一個「有」開始了。你猜,哪一種開始最早有?在你生活中哪一種事物,你認為會最早存在?
是看得見的先出現?還是看不見的先出現?你認為哪一種事物,才有能力生出到我們現在這麼豐富的有?人類以哪種能力發明了這麼多有?「無」又以哪種能力,才能創造這麼多有?
是的,最早有的,是一個念頭、一個思想。無的思考突然出現了,他會想了!他的思想輕輕的擴大,像水面的漣漪向四面八方擴散。無,因為動盪,出現前後左右上下的空間了!這六個方向形成的空間,我們現在叫做「六合」,也就是「天地之間」或「宇宙之內」的意思。空間出現之後,一道道思想的漣漪動盪著,由近而遠,所以,開始有遠近先後的順序,這種先後的經過順序,你什麼時候會碰見?經過,對,經過是一段什麼?是,是一段時間,有時間才有經過,才有順序,所以慢慢就形成了時間。
你們猜,無極最先的思想,在想什麼?如果你是無,忽然覺醒,好像忽然睡醒,四周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甚至可能沒有光,也沒有黑暗,只是沒有,你會想什麼?
恩!很好,第一個你們會覺得寂寞、好無聊!無極也是這樣!他想要…對,他想要有伴來陪他。從你熟悉的生活裡,我們來舉例子,找一個最像無極的角色,他會怎樣?會創造有,會有感情知道寂寞,想愛也會愛…還會怎樣?很好,大家幾乎都贊成「媽媽」最像「無極」。來,請在最上面一格裡,畫出「什麼都沒有媽媽」的畫像。我們學過符號的概念,你用哪一種符號圖像,最能表達出什麼都沒有媽媽的感覺呢?
什麼都沒有媽媽就這樣開始想,想有個孩子。
想啊!想啊!他太聚精會神的想了,因為沒有身體呀!有了身體,容不容易「聚精會神」?為什麼?對!身體會癢、會痛、會餓、會想動,就會「分心」。什麼都沒有媽媽沒有形體,所以可以專心想。六合之內,只有一個「思想」,他得用思想創造孩子作伴。最先,他想把一部份思想硬生生切割出來,但是思想看不見,切不開,要不然你試試!這樣行不通!什麼都沒有媽媽很難過!然後他想到:我剛剛很高興,現在很難過,高興和難過一樣嗎?正好相反!我往外膨脹和往內收回也正好相反!嗯!我可以把思想先分成相反的兩個方向!於是,第一個分裂生出來了!你們認為那個形狀是什麼樣子?
這樣兩種相反的思考分別搭配,會生成幾種?
再搭配出來,又生成幾種?
這樣反覆的生、拆,扭得越來越緊,越來越複雜,看不見的思想,慢慢變成看得見了!一個孩子真的出現了!因為是無數個思想的分裂與結合,越來越緊密,最後變成摸得到的真實空間存在了!
這個孩子,什麼都沒有媽媽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做「盤古」,因為他是最古老最古老的第一個生物。
他到底長什麼樣子?不知道!真的是人嗎?不知道!你們認為呢?
- Jun 04 Sun 2006 11:06
王修亮老師教學札記:數學符號與無中生有
轉錄自http://www.sshcf.org.tw/phpBB2/viewtopic.php?t=24
什麼都沒有!
你心裡知道「什麼都沒有」。
但是,
要怎麼用一個記號畫出來「什麼都沒有」?
1
盤古是「1」個人。
要怎麼用一個記號畫出來盤古是「1」個人?
1個我,
1個你,
1個他,
有幾個人了?
這麼多人,
可以只用一個記號畫出來嗎?
- Jun 04 Sun 2006 11:04
王修亮老師教學札記:生字教學法一
轉錄自http://www.sshcf.org.tw/phpBB2/viewtopic.php?t=22
發表於: 星期四 十二月 22, 2005 8:55 pm 文章主題: 符號的定義-生字教學法一
--------------------------------------------------------------------------------
我以問答記錄的方式寫出教學過程,有許多疏漏之處,有問題,請提問吧!
修亮
早上到學校的時候,走到十字路口,你怎麼知道要走?怎麼知道要停?
車輛怎麼知道要走?怎麼知道要停?
這是什麼意思?這又是什麼意思?
是,看到了,你就知道這個是禁止通行,或是禁止吸煙。這是紅燈,所以要停,這是個走路的小綠人,所以你知道要走。那麼這個是什麼?你沒看過啊!你怎麼知道這是「有山洞」?「落石」?「愛心」?因為他一看就知道!很好!這種一看就知道!
不必解釋,讓人們一看就知道的一種圖畫,我們給他一個名字,叫做「符號」。符號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你看過哪些符號?請你分組畫在小白板上,除了跟你們這組偷偷講符號的代表意義,先不要大聲說出他的意思喔!給大家猜猜看。
出現一些很有趣的符號了!這幾個符號很多人沒看過,看了也不知道他的意思,為什麼?對,有些事、物、想法很難表達,所以沒辦法設計出容易一看就懂得符號。像這些,就只能設計出「感覺」,例如「豐富」、「光明」、「思考」。所以符號代表的意義,必須另外說明,讓大家都知道。
古時候人們是很柔弱的,沒有利爪和堅硬的皮殼保護自己,所以常常被殺害,也不容易找食物。後來有個聰明人,教導大家住在樹上,比較安全了。人們覺得這個發現很重要,想記下來,給以後的人知道。那他會用什麼符號記錄?各組試試看,只要用一個符號表示好了,表示他們住的地方是在「樹木」上。樹,你設計什麼符號代表樹木?提醒一下,當時人們可沒時間慢慢畫圖,你要用最簡單快速的方式畫出這個代表樹木的符號。怎麼樣能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來這是樹木?
大家都畫了一棵樹,各有各的特色。…..
你看,這是什麼?對!這是「木」,最古老的字是這樣寫(畫象形字)。發現你們樹木的符號,和這個字有什麼關係嗎?對!字就是這樣慢慢畫出來的!所以,所有的文字,其實都是一種什麼?對!是符號,這種文字符號是符號裡比較有變化的,需要另外作說明,大家才會懂,因為已經用了很久很久很久。
老師的「木」是這樣畫的,有意見嗎?太麻煩太難寫太醜?那你來改一下。好,另一位同學還有意見,想再改一下。這樣好了!我每一組給一張我畫的字,你們輪流照自己的意思修改。要先說出道理,同組都同意才能改喔!看看這個字最後會改成什麼樣子,你們修改的道理也要記下來,報告給大家聽。
各組都報告完了,你們發現這個改字的過程,有哪些原因嗎?對,比較好寫。還有其他原因嗎?可能還有,我們今天沒想到。所以,一個那麼久以前發明的字,用到現在,五千年了,會不會改變?為什麼會改變?怎樣改?字這種文字符號,看起來不像符號,需要解釋很多才懂,有點了解了嗎?
- Jun 02 Fri 2006 20:15
再翫〈現象七十二變〉
昨晚又把〈現象七十二變〉的歌詞翫了一遍,愈來愈欣賞第一段開頭那四句:
黃花崗有七十二個烈士 孔老夫子有七十二個弟子
孫悟空的魔法七十二變 我們又等到民國七十二年
排比四個我們文明裡的魔術數字「七十二」,前面三句,列出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帶出正題「民國七十二年」,而這「黃花崗」「孔老夫子」「孫悟空」可也都不是隨便舉的:它們都帶有「傳統」和「革新」的雙重象徵意義。
黃花崗,一方面是民國以來不斷被傳頌、被灌輸給下一代的革命故事,對我們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傳統;另一方面,在當時,它是實實在在的革命。
孔老夫子,一方面是兩千多年來最被尊崇的師表,傳統文化裡的核心人物;但回到當時去看,他有教無類,開創平民教育先河,又刪《詩》《書》、撰《春秋》,又何嘗不是革新?
孫悟空,古典小說人物,他的大鬧天宮可謂革命無疑,而同時他也是許多傳統思想的匯合體。
這些都是那一代人(以及我們)之「傳統」中的重要組成分子,然後,筆鋒一轉,我們的民國七十二年,也便隨之而有傳統與革新的雙重意味了──而這首歌的主題,便是傳統與革新的衝突。副歌裡點得更清楚:「一年過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現在都在傳統邊緣」。
四句排比下來,渾然天成,絲毫不見牽強造作,而這還只是第一段的前半段而已。〈現象七十二變〉實乃「深入淺出」之作,其歌詞很好吸收,不難懂,這是它的「淺出」,而它的「深入」,就有待我們再三翫味了。而就有心創作者來說,此詞的章法結構,尤其值得分析揣摩:要怎麼樣,才能從一個核心意念中扯出一樁又一樁,最後交織起來,「圓」到一起。
又,有關孫悟空,可以參閱薩孟武先生《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三民書局出版,這本書是我在學術上的啟蒙書籍,十一歲時在家裡讀到它,只覺不可思議,竟然有人可以在《西遊記》裡讀出這些東西。不知現在還買得到否?
- May 31 Wed 2006 18:06
匯率
依稀是去年初,在靈光一閃之下,想到以「匯率」為題寫一首芭樂歌,於是就編了一段詞擱著,直到上次放假,想起有這一首而續完,證明我也是可以寫芭樂歌的。
匯率
我的心
就像浮動的匯率
起起伏伏
都不由自己
我的情
又像聯繫的匯率
搖搖盪盪
總掛念著你
心!
教我如何安寧?
血壓高高低低,
卻總抓不住你!
情!
- May 31 Wed 2006 17:20
張大春談「感悟」
本篇引自http://blog.chinatimes.com/storyteller/archive/2005/09/04/14672.aspx
# re: 二巷詞稿──雨霖鈴一闋
2005-09-08 08:44 by 張大春
to kim:
你所謂「純粹的藝術」是一個概念,上回質疑的
「缺乏論述能力的感懷,怎老讓人覺得空洞。
這是古典詩詞的宿命嗎?」又是另一回事。
不能把「純粹的藝術」拿來當作詩詞感懷令人感覺空洞的藉口,
我不敢用這藉口,您也不好替我一肩扛來了這個藉口。
感悟是一種奇特的認知能力,勉強用英文裡的epiphany
可以相當。但是勉強,因為epiphany有神啟的概念,姑且用之了。
感悟需要理解的基礎,但是又不全靠理解,
關於「感悟過程」,在我之前,王國維說得最好,
請參考他的《人間詞話》。輪到我說,我認為感悟有一種
「參差對位」的意思。王國維說「隔」「不隔」,
- May 23 Tue 2006 20:39
如何看待成語翻新
我想,對於成語,要從其字面發展新意並非不可,但還須優先尊重習慣及典故,否則就容易失於混淆文學,也給大家帶來麻煩。像「罄竹難書」典出李密討伐隋煬帝的檄文,後人也一直沿用來數人罪狀,那我們沒事幹嘛改它的用法?又如「永懷」,習慣上就是悼念逝者,雖然從字面上看,這用在活人身上也沒什麼不對,但你如果硬要這樣用就是不識相;如果你還想拗說:「《詩經》裡也有一句『維以不永懷』,是用在活人身上的啊!」這也沒錯,但是大家只會認為你在故意找麻煩。
那麼,若欲翻新成語,要如何才值得讚賞?下舉兩例。李敖〈張飛的眼睛〉一文中有句打趣的對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兒又有山又有水,你一定整天見仁見智了!」自然而然地把「見仁見智」玩出新意;又如大師在《坐牢家爸爸給女兒的八十封信》文案中所自謂:「以入神坐化之人,寫出神入化之書」,將「出神入化」衍生出一個「入神坐化」,兩相對照,頓使成語盎然生出許多活潑的新意味,而將原指高僧亡逝的「坐化」移來自況其牢獄生活,也在字面通順的情形下讓原義給這新用法添了許多趣味。
這是有豐富的創意、又對文字有深刻細緻的認識者才玩得出來的!近年「惡搞」之風流行,很多人都有翻轉文辭的創意,可是具相當字學造詣者少,是以所作易失輕浮錯謬而不為識者所取。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僵化的語文教學只灌輸學生一套既定的用法,卻不講解其中的道理使學生確能活學活用;而有顛覆既定認知的「新解」出現時,保守者或只會以標準扼殺之,多元主義論者又或忽視了基本功的重要。要中肯地評論各種創作、「新解」的優劣,還是該從其對常識、習慣的依違,語文內在的規則與美學來講求啊!
這和昨晚那篇是同一篇,寫完這三段才發現和我要講的差遠了,就切了掉。不過我到底要講什麼?
寫投稿的文章,常常碰到這種情況。結構要嚴整,起承轉合要流暢,這些基本的要求直到現在我也不認為是容易的事。補教界考試說國中生一半以上作文不及格,我認為豈止一半。
或許我應該寫一系列,從我小時候開始學作文的經驗談起。寫文章要寫有用的文章,時間精力寶貴啊。
- May 23 Tue 2006 03:24
從「罄竹難書」公案談歧義詞語
日前總統用「罄竹難書」來「讚揚」志工團體之後,杜正勝教育部長和李慶安立委在教育委員會有了一段耐人尋味的對話。
杜部長為「罄竹難書」作了一個新的解釋:「罄是用盡,竹就是竹片,是在紙張發明前的書寫工具,難是難以,書就是書寫;翻成今天現在的話,就是用盡所有的紙的寫不完,也就是要做的事實在太多。」
李委員:「所以部長你覺得這個形容沒有錯?」杜部長:「單單就這四個字,沒有錯。」
「不要因為我們總統說錯你就硬拗,這就不是你部長該做的事,」李委員隨即現學現賣,造了一句:「部長對教育的貢獻真是罄竹難書。」
其實,我想,部長的新解並不能單純地視為硬拗。請注意「單單就這四個字,沒有錯」這句,部長的意思應是,如果把一句成語從其字面意義重新理解,也可以發展出與習慣用法不同的新意,所以我們不要只因為書上寫、老師說「罄竹難書」只能用在壞事上,就一意這麼認定,而譏嘲總統誤用。
但是,約定俗成、眾所習慣的用法就可以不必尊重了嗎?李慶安委員回得精彩:「部長對教育的貢獻真是罄竹難書」,這個詞也可以拿來表揚人是嗎?部長您當第一個,請問本席這句是不是在誇獎閣下?
這種修辭其實很促狹,並不值得鼓勵,只是用來回敬杜部長恰得其所──誰都聽得出李慶安委員的語意是譏刺,但杜部長若要堅持他的邏輯,就只能自食其果,硬生吃下這份「恭維」,其惱羞可想。
然則,這樁公案還有更值得玩味之處:它展現了「歧義詞語」可能造成的磨擦,以及扭曲詞意可能造成的後果;且再舉「支那」、「台客」二詞來進一步討論。
「支那」,原來只是China之音譯,並無褒貶之意,康有為之女同璧還作過「我是支那第一人」之詩句;至二十世紀日人侵華時,「支那」逐漸被用來鄙稱國人,而染上了歧視的意味,成為會挑動民族神經的禁語。及至近年,網上有部份台灣人又不時以「支那」稱呼對岸,面臨指責時,則引據故實說「支那」是中性的詞,有人覺得被侮辱是他自己的問題。請問,這種網友筆下的「支那」,是無惡意的音譯,還是鄙視,抑或是比鄙視更為惡劣的捉弄?
「台客」的情況更複雜,其源流至今莫衷一是,眾人只大概同意,這是一個近乎「土」「俗」的形容詞或代名詞。以前它常被眷村子弟用來鄙稱本省人和本省文化,其帶有貶意應無爭議;可是到了這幾年,在本土文化抬頭的潮流下,卻有一批人開始自居「台客」不慚,以台為榮、以台為傲,讓「台客」宛然成為一面時尚旗幟了。但在此同時,以鄙視、歧視或漠視、平視的態度對待「台客」者仍所在多有,且不拘於省籍族群。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界定、使用這個詞、如何解讀每個不同的人口中、筆下的「台客」?我個人的態度是:儘量穿越字詞的表面去解讀言者、作者的真意,自己則能不用「台客」就不用,以免引發誤解與爭議。
- May 19 Fri 2006 21:58
《金鎖記》:中國有史以來最恐怖的中篇小說
前幾天在《聯合文學》上看到了《金鎖記》改編京劇的專題,想說這篇還沒看過,就找了來看,剛剛看完。
我承認它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
也是最恐怖的。
張愛玲不愧是那種變態大家庭出身的小姐,把曹七巧這個女人的瘋癲、恐怖寫得令人毛骨悚然。真的,只有極少數的小說,能讓我看到一半廢書而幹,而這極少數中有一大半都是張愛玲的。那個對白,太恐怖了!那才叫對白!
結尾尤其恐怖:「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幹!
看了張愛玲你就會覺得,幾十年來那些恐怖小說、鬼故事,都是讓人笑的;祖奶奶筆下那無限循環的互相折磨的人性,才是真正的恐怖小說。
- May 19 Fri 2006 18:15
臧伯〈神憎恨色情〉
臧伯〈神憎恨色情〉賞析
http://theatre.tnua.edu.tw/~d9331002/media/godhatesporn.mp3
http://zonble.twbbs.org/archives/2003_07/238.php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zonble/3/234072/20010430035043/
神憎恨色情 詞曲:zonble(括弧內為口白)
今夜我很高興
我不再使用稿紙手淫
鍵入文字每根手指──(一樣歡喜)
現在我要揭露原因
(…現在,我要,揭露,原因…)
在這不要怕只要信的資訊世紀
我就是你的物件多媒體
點一下滑鼠我就分泌一些體液
就像千萬支映像管投射的紛紅駭綠
提腿抬臀嬌喘浪吟失去體溫每具激情肉體
- May 19 Fri 2006 14:04
頂溪國小王修亮老師訪問記
竹風htycy提到了「...永和的地方人士自己編一套教材挽救國語文教育,那才是結合文化與基礎語文能力培養的好方法」,我就把去年訪問王修亮老師的日記還有一些相關報導貼出來吧。
七月十九日 海棠颱風
中午赴上善人文基金會,在重慶南路二段75號,與寧波西街的交會口,黃老
大文羿、趙偉伶比我先到。先見到了鄧美玲女士,我們在八樓的會議室裡聊了約
一個多小時,瀏覽了一下王老師他們編的教案教材,也看了看上善的刊物《經典
與人文》(網址http://www.sshcf.org.tw/,刊物可見於「上善怎麼說」)。中
間又有一位翁老師(女)加入談話,然後我們一起出發去永和頂溪的王修亮老師
家拜訪。到頂溪時,又來了另外一位王老師(女),加起來一行是六人。
王修亮老師是女性,今年五十歲;她家不大,但是很乾淨,入門就是客廳,
一張長桌(應該也是餐桌),有七八張椅子,靠窗處有兩台電腦,前後兩面牆壁
都是書櫃,陳列各種國學書籍、教科書、工具書、動植物圖鑑、兒童文學、奇幻
文學等。平常王老師的團隊就在這裡開教學會議,電腦裡則存放各種教學資料,
一些上課的錄影,以及一些學生作業的照相。
王老師體型較胖,短髮有些花白,氣色看來還不錯,然而前幾個月她卻在病
- May 14 Sun 2006 23:58
吹牛
「社長,你要幫我出頭啊!」
某人和人家對賭吹牛,輸了一大筆錢,嚥不下這口氣,於是又準備了二十萬,來找學校裡賭術最神的撲克牌社社長幫他復仇了。
「好吧,下次同樣時間,你帶我去。」
雖然吹牛不是撲克牌社的主修,社長和某人也沒有什麼交情,但還是答應了下來。因為他也想看看那個人是否真有那麼厲害,雖然某人始終沒講他是誰。
也因為,強者,生來便是要戰。
* * *
燈光昏黃。
不算大的房間裡,站在社長對面瞇著三角眼的黑西裝中年男子,赫然是當今總統陳水扁。
社長還是把兩副牌放到了桌上:
「雖然事先不知道,不過反正我看你不爽也很久了,來吧!」